在丰子恺的“乌托邦思想”中重新定义自己
2019-08-09彭赵星
彭赵星
【摘 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压力的增多,当代年轻人很少会进行自我反思,或缓解内心的急躁、浮躁心理,进行心灵的沉淀。而丰子恺的散文一直是素朴淡雅、朴实真率的,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让读者对现实和对自我现状进行反思。因此丰子恺散文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力量,以一种谈笑风生的大家之气向读者诉说人生道理,促进当代青年对生活的反思,重新了解生活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丰子恺;自我反思;不良情绪
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223-02
时代的高速发展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没有时间去思考生活,去反思自我,只会在名利中迷失自我,形成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社会情绪,整个社会都沉迷于快节奏的发展中,而渐渐忘记“诗与远方”。丰子恺的文字是笔者为数不多能够静心读的,并且在读后有深刻反思的。丰子恺用一种幽默风趣和充满禅意的风格,淡雅温柔地叙述他生活中的一件一件小事,再将这一个一个的小事,化成让读者领悟豁达人生道理的力量。他的趣味散文是与他的“绝缘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在艺术趣味的介入下,为自己在主观上建造一个“享乐的世界”,用以消解现实世界的苦难和不幸。[1]这般安逸、自在、豁达的生活态度无疑会给身处浮躁社会环境中的我们启迪和指引。
一、在平凡之处寻不平凡去了解自己
在丰子恺的散文中,关于家庭生活琐事的描写非常多。譬如《忆儿时》《过年》《清明》《我的母亲》等,这是对儿童时期的回忆;《热天写稿》《做父亲》《湖畔夜话》《纳凉闲话》等,这是对现在生活的反思和记录。通过朴实的现实取材,反映对生活的反思,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这其实也在引导读者积极反思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在平凡之处,寻找不平凡之处,对自己的情绪或者能力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分析。
《纳凉闲话》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它是作者在纳凉时,偶听见别人在闲聊,便观察记录了他们的语言神态。在这个过程中看似自己是个路人,但是见证了整个话题的提起、转变和结束,是一个见证者和记录者。从别人的生活中,隐射自己的生活,将目光最终聚焦在自己身上。
二、保持童真,进一步剖析自我
丰子恺非常喜爱儿童,也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因为他觉得在儿童身上,纯净的内心世界没有受到世俗的侵袭,还能保持着一颗 “真心”。[2]因此,《给我的孩子们》《幸福儿童》《华瞻的日记》《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穷小孩的跷跷板》等大量散文,都充分表明丰子恺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童真的向往和珍视。丰子恺正是对现实社会有着清醒而清晰的认知,所以对儿童所拥有的童真更觉得可贵。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的压力不断增多,当代年轻人很少会进行自我反思,或缓解内心的急躁、浮躁心理,自然也就不会保持一颗童心,没有了儿童时期的轻松和欢乐,也没有儿童时期最可贵的善良。这种善良是对社会中的人,更是对自然,更加敬畏而投身于自然。所以不管身处何地,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像丰子恺那样始终保持一颗童心。[3]就像王开岭所言,“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一样,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当你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纯真时,自然也不会变成简单的、机械化的“罐头”。
三、禅意浓浓,指引深入的探索自我
丰子恺的师傅是李叔同。李叔同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音乐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之后,李叔同在39岁舍弃了他的妻与子,皈依佛门,潜心修行。弘一法师对丰子恺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在丰子恺的散文中就很明显地体现到了。《为青年说弘一法师》《大帐簿》《无常之恸》《放生》《渐》《佛无灵》《素食以后》《家》等文章,丰子恺对佛家、佛教的深刻理解,而非是虚情假意的那种做法,是虔诚而敬重的。他真正知晓佛教的慈悲为怀,对待万物的平等尊重,拥有像孩子般的善良和纯真。同时,他在面对现实的惨淡而表现出坦然和豁达,对人生的世事无常变化是应对自如,因为他深知生活的最真挚的道理,不浮不躁,不急不慢,用心去感受生活。这对处于急躁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是对我们的未来生活的向往,对过去生活的反思。
四、要有充满艺术的生活,这样才会有仪式感
在大多数眼里,艺术是可见而不可及的事物,对艺术是保持一种敬畏,而非亲近和热爱的。丰子恺擅长观察,因此在他看来,生活处处有艺术,处处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艺术品。而自然是最深入人心的艺术。众所周知,丰子恺是一名散文家,更是一名漫画家,他对生活细致的觀察,成就一幅幅真实、烂漫的画作,形成独特的“丰子恺漫画”。《艺术三昧》中探索了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奥秘,艺术是一个注重整体的,要有“多样的统一”的玄幻行为。《曲高和众》是通过楚襄王和宋玉的对话对乐曲艺术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艰深的乐曲不一定良好,也在强调乐曲的力量及其重要性。
处在一个高压社会环境的人,很少会认真品析艺术中令人妙不绝口的部分,更是很少去真正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精神。丰子恺将生活看成一个个艺术,通透地了解生活中的艺术性,生活节奏稍稍变慢,会让急躁的人看清和理解生活的艺术感。同时,当感受生活的枯燥,也可以将艺术融入生活,创造不同的仪式感。
五、融入自然,绽放自我
《自然》《初冬浴日漫感》《杨柳》《山中避雨》《黄山松》等这样对自然之物描写的文章,在丰子恺的散文集中,也是占有相当一部分。“人生也有冬夏。童年如夏,成年如冬;或少壮如夏,老大如冬。在人生的冬夏。自然也常教人的感觉变叛,其命令也有这般严重,又这般滑稽。”这段是丰子恺的《初冬浴日漫感》,携一本书,悠然躺在冬日阳光沐浴的墙角的藤椅里,将自己融入自然的世界里,静思人生的道理,对自我境界的升华。
时代日新月异发生着改变,人的情绪也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人所面对的自然是不变的。一年四季,一花一木有着自己的变化规律,不随着人的意识发生改变。自然会包容社会的大变迁,也会包容个人的急躁情绪。慢慢走着,将节奏变慢,将自己融入自然,成为一体,尽情享受自然,了解自然,平缓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也能认真的去反思、思考真正的自我是如何,不在名利中迷失自我,重新找回童年童真的自我。
六、结语
在笔者看来,丰子恺追求的是一种艺术与宗教、散文与自然相结合的,通过简单的家庭生活琐事,向读者表达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幽默、淡雅、平静的叙事方式,将自己对童真、童趣的喜爱,也想以这样的方式告诉读者,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待人以真诚。在超越个人功利目的的审美眼光的艺术观照下,使生活呈示出了它本来优美的一面[4]。相信当浮躁于功利的人们可以静心去品赏缘缘堂带来的宁静和安逸,在看灯时品味世间百态转化,亲近自然之时也会全身心投入,这也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悟。丰子恺在《谈自己的画》中提道:“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的孩子们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5]由此,乌托邦并非逃避现实的地方,而是重新获得人性的滋养与本性,缓解内心焦虑、浮躁不良情绪,重新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努力找寻自我。毕竟,与其怀念和向往,不如放手、豁达地昂首挺胸奔向远方。
参考文献:
[1][4]禚家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论丰子恺趣味性散文及其文化内涵[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02).
[2]甘林全.论丰子恺散文的创作风格[J].戏剧之家,2017.
[3]黄勇.浅谈丰子恺漫画中的“童心”与“童趣”[J].戏剧之家,2015.
[5]丰子恺.谈自己的画[J].人间世,19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