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创作特征及审美情趣

2019-08-09刁羽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春秋审美情趣

刁羽

【摘 要】本文圍绕琵琶协奏曲《春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春秋这一曲目的创作特征,并围绕本文提出的特征来简单讨论该曲目的审美情趣,仅供参考。

【关键词】春秋;创作特征;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052-01

1994年琵琶协奏曲《春秋》横空出世(为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而创作),成为近些年来我国民族管弦乐领域当中的重要成果,其在国内外受欢迎程度很高。围绕该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春秋》的创作特征

《春秋》一曲作为协奏曲实际富含很多的中国元素,在具体创作特征当中,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讨论。

(一)乐曲结构

该曲结构具有非常显著的多元化特征。从协奏曲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协奏曲的体裁结构更多使用奏鸣曲式,这种形式即先显示部、后展开部、再现部。其中显示部这个部分当中会出现明确的乐曲主、副部的主题,调式调性一般都很固定。而《春秋》则不一样,名为协奏曲,但实际并没有遵循协奏曲的一般性原则,而是将更多曲式结构融合在其中。如曲式结构中有中国传统的板式结构,也有变奏曲式。而且《春秋》一曲在国内的音乐体裁上属于琵琶大曲,但一般的大曲结构通常具有单一主题,且拥有多段体、回旋体、联曲体等形式。春秋中具有多段体的部分特征,但是对比《春秋》与《阳春古曲》,二者同为大曲,春秋的结构却差异较大,具体就是标题上蕴含多重深刻的思想意义。而后者主要是单一的主题。

(二)旋律

《春秋》的旋律具有典型的复合性。从主题上来进行分析,例如该曲第一部分中主要引用春秋时代数字的排列组合成旋律材料,并作为核心展开旋律。在第三部分主题是非常明确的,即引用《梅花三弄》的主题元素。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创作者选择了直接的旋律创造,即使引用《梅花三弄》也经过了高度的移位、变形等手法的处理,使调性、音色、音区都发生了变化。

梅花三弄主题元素的引入,是因对孔子认识品格升华的认识,并扩展对春秋时代的感悟。因为梅花三弄原本是笛曲,后改为古琴曲,从古琴的角度来说该曲第一段就是泛音演奏,这种方式用来表现梅花的形象和意境。春秋中包括梅花三弄的五声性特征、泛音演奏(琵琶泛音进行演奏),并且利用这种泛音演奏来对抗其他乐器,形成一种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主题。

(三)风格

春秋一曲是现代与古典融合之后的产物,有着协奏曲的体裁形式,但因为注入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在结构布局上就呈现出散、慢、中、快、散,这样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在调式调性上更多运用民族调式作为基础,突出五声性。同时因为大量的和声部,又体现出浪漫派(晚期)的音乐特色,用来表现特定的情绪。

二、《春秋》的审美情趣

春秋一曲之所以出名一方面得益于其独特的创作特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隐藏在创作特征当中的审美情趣。

春秋这一曲来源于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整部作品从孔子的身上,寻找了儒家文化的灵感,进而从礼乐同和的角度创作出了表现中国传统精神的作品。而春秋代表的是社会变革、百家争鸣、雄才辈出的年代,而乐曲表现的就是这样的生动场面。用春秋和儒家音乐上的韵意来表现对中国传统文明成就的热爱、崇敬与追溯。

所以春秋有着三重含义。其一是纪念孔子,并且春秋象征孔子著作《春秋》(编年体史书),当然本质是彰显和讴歌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第二,象征了春秋这个时代。历史上春秋时期是中华民族文明空前繁荣、思想空前活跃的一个时期。第三,春秋也指代四季,象征着人们的劳作与成长或者说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生。

在春秋的引子部分,琵琶与打击乐器竞奏。其主题是春秋的起始年代和终结年代的数字,把770~476以简谱展开化为音符,这种不稳定的音程结构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戏剧张力,从而为全曲的主题奠定了基础。并象征了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群雄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

第一部分,旋律慢而抒情,当沉重的历史帷幕被拉开,琵琶轻声弹奏,化为作曲家对中国璀璨历史的缅怀与由衷的赞美。并且带来了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及华夏子孙对祖先缔造的辉煌文化成果的赞美与歌唱,把以文人为主的民族思想精英驱动下的中国文明沧桑画面,在乐曲的逻辑运筹秩序下缓慢展开。

第二部分,愉悦的快板。这个部分看似愉悦但略显沉重,用动力感及其丰富的音形来再现了春秋时期的礼乐崩坏、百家争鸣、群雄并起,将春秋的思想解放盛况与战争下的危机氛围塑造出来,并揭示了儒家群体在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去走。

第三部分,狂喜的快板,它彰显着儒家群体自强不息、剑胆文心、慎思敏行的人格特征。通过前期的感伤慢板的铺垫转变到狂喜的快板,用琵琶将梅花三弄的元素表现出来,并且乐队大力度全奏来回应琵琶。定位儒家群体的人格特征,将整个曲子的主题进行了升华,并引出急速的第四部分及其结尾。

第四部分与结尾,这两个部分开始对曲子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将儒家醇厚淳朴、刚毅威猛的两极精神外化出来。

三、结束语

琵琶协奏曲《春秋》不仅仅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领域的重要成果,同时传唱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春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有着不一样的审美情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可能存在不足,但希望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亮. 当代琵琶协奏曲审美意趣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01):34-38.

[2]王欣洁.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探究[J]. 艺术评鉴,2016(13):20-22.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春秋审美情趣
试论《秋海棠》在20世纪40年代的媒介传播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穀梁春秋哲学构建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