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博闻 用创新的思想诠释传统

2019-08-09张晓蒙

时尚北京 2019年8期
关键词:博闻雕漆文创

张晓蒙

雕漆是童年是事業也是生活

童年时的玩乐是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而童年时期对于刘博闻来说却被雕漆填满了全部的生活,他在采访中介绍到:“父亲是做雕漆的,那个时候就跟着他一起学,小的时候写完作业就帮着家里干活儿,所以很早就开始接触雕漆。”当被问到最初接触雕漆时候对雕漆的印象如何,刘博闻说:“六岁的时候,我觉得雕漆就是一个占据了自己玩儿的时间的一个东西,毕竟是个孩子都喜欢玩儿。但是随着接触雕漆的时间越来越长,也看到了父亲那么的辛苦,其实也算是耳濡目染吧,逐渐的我也喜欢上了这个东西,所以从高中直到现在一直都在做雕漆这行。”

独立设计,独立制作是手艺人的常态,刘博闻希望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东西都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极致。设计出的每一件东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尽相同,刘博闻说:“做东西的时间取决于活儿,像2008年奥运会和APEC会议上的国礼需要在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做将近一千件国礼,这就可以说速度非常快了,但是也同样需要的是把所有的经历和经验都放在工作中,不能出一点纰漏。但是对于一些设计的新东西就不好估计,你需要在设计和改动中来回变换,而且很有可能最后的结果是做不了,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之所以说雕漆也是生活是因为对于刘博闻来说,目前大部分设计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中的生存。每一个手艺人都是靠手艺来谋生,但历史给予了这些手工艺品太多的辉煌色彩,它被贴上了皇室的标签,它被认定为只有高高在上的人才能拥有这些东西中最好的。在采访中,刘博闻说:“无论是雕漆也好,还是工艺美术的其他类别,手工艺人都要想谋生大计,现在和原先不同,可以收藏,但是因为这个东西不便宜,很少再有人会把这个东西买来收藏、做摆设,想要生存就必须要从官方走向大众,所以你就要符合大众的口味,你就要去制作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愿意用的东西,而且东西还不能贵,让这些东西变成人们生活中实用的东西,这样才会有人去选择。”

如今的文创产品需要重新去定义

近几年,因故宫的再流行,文创产品成为了新型文化元素产物的代名词,它成为了一种工业品的IP,但其实文创产品应该具备的不仅仅是元素更应该从设计和工艺上进行实实在在的创新。刘博闻在采访中说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各个专项工艺美术厂之后,其实创新就无处不在了,当你真正的去了解过工艺美术史,看看前辈们的创新成果,你就会发现其实在那个出口创汇的时代,前辈们的创造创新能力真的让人敬佩,我们做为新时代的手艺人,现在要提出的文创,一定是要和工艺有关系。”

如今的文创产品其实都是为了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获得广泛的认知度。刘博闻说:“我们在最近的北京文创大赛中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非遗文创。什么是非遗文创?非遗文创是基于传统工艺的再生再造,它和现在的元素文创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我们必须要基于传统工艺,在工艺上进行改革,而现在很多的文创是元素嫁接、转移,所以现在的创新对于手艺人来讲应该是一场全新的工艺革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的出口创汇时期,北京市的各个工艺美术厂都在改革、创新,他们创新的内容囊括了三个方面:造型、纹样、工艺。刘博闻介绍说:“出口创汇时期全中国的工艺美术占中国GDP的30%以上,所以在那个时期的所有的技术革新都是突飞猛进的。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多了解一下工艺美术的历史,其实前辈们在革新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化事业的楷模。”

拥有创新的思维模式才能为传统添彩

“跟其他人相比我可能比较喜欢研究新鲜玩意儿,所以经常搞出一些比较好玩的产品。”这是刘博闻在采访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皇家艺术要走到群众中去非常困难,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这对于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企业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对于创新刘博闻说:“我本身就比较喜欢工艺革新,创新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我天天在想如何创新。有这样的思维也可能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或是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因为我父亲原来在北京工艺美术厂的技术动力科,他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技术革新,当时他和同事们在科里就有将近二十七项工艺改革,这里面包含的不仅仅是雕漆,还有景泰蓝、牙雕等等。”

刘博闻老师的作品在设计上是标新立异的。从产品的品类上是别人没有的,比如手机壳、小镜子等等。雕漆最多体现的就是手镯、小盒、瓶、盘、碗、罐,这些东西都相对而言较为常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应用在使用频繁的物件上,都是别人所没有的。他介绍到:“我在整个传统的纹样设计上其实也有一定的尝试,因为雕漆重在满雕工,而我现在有很多的产品都是底纹加主图,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主题,它之所以可以流行起来就是因为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它不需要那么多的纹样堆积在一起,它就需要简单一点,一看就能看明白,所以这些东西对于现代人来讲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对于刘博闻而言最满意的作品是一款首饰盒,正方体、四屉,这种造型在整个雕漆历史上是没有的,不论是设计还是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还有一款雕漆手机壳,属于原创,曾经创下五天內卖出了三千七百多个的记录。佛珠在文玩中很常见,但大漆会有致敏现象,刘博闻和父亲一起研究出一款有抗过敏剂的大漆配方,才做出漆制佛珠,它的光泽度可以做到宝石级,传统的漆器珠达不到宝石光,因为要达到宝石光就意味着珠子要很硬,但是大漆是比较软的材质,所以要是让它达到宝石光就太难了,可能是这些创新的作品,让刘博闻在圈内渐渐有了名气。

用科技打造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轻人永远是时代的引领者,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对于工艺美术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很难想象现代人会用科技去成就它。但刘博闻却突破了传统,用科技想象出了未来的非遗蓝图,他说:“对于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它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用传统的手艺、纹样、造型来设计产品,换句话说就是复制,这是现在很多非遗的匠人、传承人、大师在做的事情;第二阶段就是利用当下的先进生产工具来设计现在所需要的纹样、造型以及相关的产品,这个阶段是现在很多人都在突破的,比如说采用机加工,采用电脑设计。第三阶段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生产力去创造和设计属于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实用器。”

第三阶段需要的是前瞻性,刘博闻认为想要保护非遗事业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大数据;2.AI;3.高速的网络传输速度;4.VR虚拟。这四个条件基本上是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科学技术,而这些条件被提出是在两年以前。刘博闻详细的解释道:“用VR技术将所有的产品陈列在虚拟的世界中,然后了解客户需求,以前是你说我画,现在直接将需求元素提取出来,直接拼在一起,客户满意后,利用AI做算法,形成一个数据包并传送给工厂,通过3D打印出第一个原始样板,然后进行手工修改,然后让手艺人把它变成艺术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事情都逃脱不开。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依托于工具的演变和工具的先进,所以未来传承就是谁具有先进生产力谁就拥有传承的能力。

《时尚北京》专访雕漆传承人 刘博闻

《时尚北京》:除了雕漆之外您平常还喜欢什么?

刘博闻:喜欢电子业、电商之类的,因为我原来就是学电子商务的,包括一些手机的小设计和代码的一些东西都喜欢。

《时尚北京》:工作中有什么让您难忘的事情吗?

刘博闻:难忘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一件让大家都很满意的作品,或者在有爱的团队协作下完成一些事情,又或者说自己的老师不在了等等。这里面没有一个所谓的先后排名,在这样的环境下肯定会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东西,像我们这种做手艺的人情结更是比较重,有些事情可能会记住一辈子。

《时尚北京》:您觉得生活中的您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博闻:生活中我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我每天晚上回家都会在家里的靠窗的位置上坐一会儿,泡一壶茶看一看远方,我就会想人在世上还会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对于生活来讲,要有一点一滴的感受,要知道人生得意须尽欢,所以当遇到一个高兴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好好享受享受,但是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时尚北京》:雕漆给您带来了怎样的体会和感触?

刘博闻:雕漆对于我个人的影响就是让我感受到了历史,让我以古为镜,告诉我现在要如何做人。它可以给你竖起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你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你知道什么是传统,在传统里可以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东西。

猜你喜欢

博闻雕漆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磨刀老人”咋成了“慈善品牌”
雕漆纹饰的修复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刀锋上的手工瑰宝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传承传统技艺甘做雕漆艺术的使者
四季的脚步
糊涂的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