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2019-08-08朱永富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物性传播媒介生产区

朱永富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局,四川 资阳 641300)

所谓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概言之,就是养殖场为防止内、外生物性致病因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侵袭,防范疫病于未然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技术性防御体系。建立和完善规模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其关键环节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控制、消灭或阻击传染源(病原微生物性、寄生虫性);切断传播途径(传播方式、携带生物性致病因子的传播媒介、侵入门户);提高动物抵抗力,降低或消除易(敏)感性。养殖场只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环节,做好、做足、做细各项工作,就如同为自己设置了层层坚如磐石的防护网,练就了“金钟罩”,不论外界或周边疫情形势多么复杂严峻,都能够泰然处之,沉着应对。本文结合生产实际,粗略探讨一下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问题,供养殖场参考。

1 控制、消灭或阻击传染源

1.1 严格选址(隔得开)

1.1.1 养殖场特别是生产区与周边其他功能区域(如其他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种畜禽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动物诊疗场所、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生活饮用水源地等)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其最低要求不能低于《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

1.1.2 养殖场周围最好有山脊或河流等天然隔离屏障。

1.1.3 在兼顾交通、电力、水源等的前提下,养殖场最好选择建在偏僻的山村和乡间。

1.1.4 朝向最好坐北朝南,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季风,趋利避害。

1.2 构筑隔离屏障(堵得住)

1.2.1 修筑隔离墙,设置防护装置,有条件的可以设置空气净化过滤设备。隔离墙原则上不宜设置除用于交通之外的其他开口。开口处必须设置有阻隔功能的门(或窗)。生产区与非生产区之间的隔离墙应高于生产区建筑,其顶部宜设置能防止其他有害生物(如鸟、鼠、昆虫等)进入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网等。生产区建筑的门、窗或其他用途的开口也应设置防护网或安装风帘设备。

1.2.2 设置隔离缓冲带(区)。在生产区与非生产区之间以及场区周围,除修筑隔离墙外,还应设置隔离缓冲带(区),其宽度不宜少于10m。

1.2.3 设置隔离舍。根据用途隔离舍至少包括两种,即引种(或引进)动物隔离舍和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隔离舍。该两类隔离舍均应分别独立设置并远离生产区,与生产区的距离应不低于500 m,且均应位于生产区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1.3 设置专用进场物资通道(隔得开)

1.3.1 专用进场物资通道是所有生产、生活及工作物资入场的唯一通道。

1.3.2 专用进场物资通道与场外道路连接处应远离生产区,其距离最好不低于500m,且应位于生产区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1.3.3 专用进场物资通道与场外道路连接处宜设置为封闭样式,不与外界直接相通。该通道与场外道路应以物资装卸站台形式相连,确保场内运输工具(人员)不出场,场外输送工具(人员)不进场。

1.3.4 场外输送工具在接近物资装卸站台前需经专门消毒通道,接受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进入场内的生产、生活及工作物资也必须在附近的中转仓库经彻底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生产、生活区。消毒方式可采用冲淋、喷淋、喷雾、浸泡、熏蒸、紫外线照射、高温高压蒸煮或多种方式有机组合等方式。

1.4 设置专用出场物资通道(隔得开) 设置专用出场物资通道的技术要求与设置专用进场物资通道的要求基本一致。其设置目的(或原则)依然是让场外运输工具(人员)与生产区尽量隔得远些。

1.5 严格引种(或引进)程序(来不了)

1.5.1 引种(或引进)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

1.5.2 引种(或引进)动物的免疫必须在有效期内且抗体滴度应符合抵御野毒侵袭的最低要求。

1.5.3 无规定(或特定)疫病。

1.5.4 检疫证书及养殖档案资料齐全。

1.5.5 引种(或引进)动物必须在引种(或引进)动物隔离舍隔离观察一段时间。一般小型动物需隔离30d,大型动物需隔离45d,根据需要还可以适当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以疫病最长潜伏期为依据。引种(或引进)动物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疫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混群饲养。

1.6 严密控制和消灭场内疫病(控得好)

1.6.1 建立健全落实定期、定时巡查(临床检查)制度。

1.6.2 引进快速诊断技术。

1.6.3 建立实验室诊断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同上级合作专业实验室或科研机构实现资源共享,获取技术支持。

1.6.4 建立健全疫病隔离诊治制度。在隔离治疗期间,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的诊疗和饲养管理应由专人负责,这类人员在此期间严禁进入生产区,进入其他区域也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生物安全制度。

1.6.5 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于病害(或病死)动物及其污染物,无论是由场内自行处理或委托场外专门机构处理,都必须严格遵循“合法、规范、安全、彻底”的原则。

2 切断传播途径(传不开或传不出)

2.1 严格控制携带或可能携带生物性致病因子的传播媒介 对于养殖场来说,携带或可能携带生物性致病因子的传播媒介有很多,但主要包括两大类:生物性传播媒介和非生物性传播媒介。重要的生物性传播媒介主要有人类(包括场内员工、外来人员),动物(家养和野生动物,如猪、牛、羊、马、鸡、鸭、鹅、兔、犬、猫、狼、狐狸、黄鼠狼、野猪、鸟类、鼠、蛇等),昆虫(如蚊、蝇、跳蚤、虱、蛾、蜱、蝗虫、壁虎、蚂蚁、蚯蚓等)等;重要的非生物性传播媒介主要有生产生活物资及工作物资(包括饲料、兽药,医疗生产器械如针头、棉签、人工输精管等,各类设施设备如圈舍、饲槽、供水供料系统、交通运输工具、人员服装、帽、鞋,员工食品等),生产废弃物(废弃兽医用品,如针头、棉签、废弃疫苗及安瓿等),以及环境、空气、水等。

2.1.1 生物性传播媒介的控制

(1)养殖场严禁混养。如确需饲养猫、犬等,应按生物安全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2)设置防护设施(参见上述1.2项),严禁其他非养殖动物进入生产区。

(3)做好野生动物(如鼠、鸟等)及昆虫(特别是吸血昆虫)的隔离与杀灭工作。

(4)生产区一线工作人员,应经严格的消毒程序并着防护服后才能进入生产区。防护服具有双向保护功能,理论上,如果防护服防护质量够好,防护功能够强,那么生产区人员的进出会很方便并减少许多限制,甚至有可能把养殖工人从长期的生活禁锢状态彻底解救出来。应该说,这种成本投入是划算的。

(5)生产区一线工作人员严禁串舍串岗。

(6)严禁非生产一线人员进入生产区。非生产一线人员确需进入生产区,除严格按照一线工作人员进场要求处置外,尚需根据危险级别隔离观察24~48h。对于外来人员,如各级、各部门业务指导或工作检查人员,业务洽谈或参观学习人员,原则上只宜通过现场实时视频检查或了解生产区情况,不宜进入生产区,如确需进入,也应按照上述要求严格处置。

2.1.2 非生物性传播媒介的控制

(1)供给养殖场生产生活物资及工作物资的场外运输车辆及押运装卸人员,应止步于专用进场物资通道,严禁进入养殖场内。接送场内出场物资(如养殖动物)的场外运输车辆及押运装卸人员也应止步于专用出场物资通道。场内物资的流动完全由场内自备交通工具完成。

(2)养殖场的生产生活物资及工作物资需在专用进场物资通道附近的中转仓库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3)生产废弃物必须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处置。

(4)严格场内、外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为了确保消毒成效,必须在消毒方式、消毒程序、消毒药品的选择使用、消毒周期及消毒时间的控制方面下足功夫。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重要部位的清洁消毒,如储水池、自动投料系统的管道、自动饮水系统特别是投喂过营养性保健药品的饮水系统管道等的清洁消毒。据相关研究,某些养殖场的自动投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不洁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连绵不绝的元凶。

(5)有条件的养殖场宜在生产区进行空气过滤净化。这对防控以空气(气溶胶)为传播媒介的疫病(如口蹄疫)具有积极作用。

2.2 严格做好动物的外伤管理 动物外伤是某些疫病(如破伤风、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坏死杆菌病、口蹄疫等)的重要侵入门户。从发生机理而论,外伤大体可分为生产性外伤(如母畜产子创伤、阉割去势外伤、断尾断喙剪齿创伤、诊断预防治疗及注射伤口等)和非生产性外伤(如摔伤、碰伤、刮伤、刺伤、咬伤、疾病引起的黏膜及皮肤损伤等)。生产性外伤是可以提前预知的,因此可进行伤前、伤中和伤后全阶段的防感染处置;非生产性外伤只有伤后才可能发现,因此必须及早发现,及早处置。做好外伤管理,从动物生物安全角度来看,具有事半功倍之用。

3 提高动物抵抗力,降低或消除易(敏)感性(抗得住)

3.1 提高动物非特异性抵抗力

3.1.1 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予动物足够的福利化保障。一要做到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音等环境因素可控;二要给予动物舒适而足够的休息、进食、运动空间。

3.1.2 科学饲养。一是选择品质优的全价饲料;二是管理科学化、规律化、程序化、机械化、福利化。

3.1.3 适时采取科学保健措施。要充分掌握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或时段施以保健措施,如营养补充、抗应激、促生长、防感染、适时驱虫、中草药调理,微量元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的补充添加,以及皮毛梳理、运动、水浴、药浴、日光浴、音乐浴等。

3.2 提高动物特异性抵抗力

3.2.1 强化免疫工作 根据国家强制免疫名录及自身实际,认真确定免疫病种;根据疫病发生规律、抗体监测数据和疫苗性能制定科学免疫程序;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2.2 建立健全冷链系统,确保疫苗运输、储存、使用环节的质量。

4 其他

4.1 建立疫情信息网络共享及预警平台 建立疫情信息网络平台,可及时掌握周边疫情态势,提前做出疫情评估及预警,以便及时对本场疫病防控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4.2 建立专门团队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健全及完善,必须由专门团队负责,而且要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4.3 重视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数据相对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实验室建设是养殖场动物生物安全必不可少的坚实支撑。有条件要建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建立,而且越早越好。养殖场的实验室不需要高大全,关键是要能快速反应,做好、做足、做细基础性工作。

猜你喜欢

生物性传播媒介生产区
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的亲生物性指标研究:基于气候响应视角
试论淡水养殖常见生物性病害与防治技术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视觉文化视阈下武术传播媒介研究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
新媒体广告传播形态及表现拓展
传播媒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
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