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网络舆情话题的演化特征分析
2019-08-07赵威
赵威
摘 要: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影响愈发显著。进入web2.0时代以后,互联网内容创作进一步去中心化,网民的网上行为特点从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分享与被动接受相结合,这大大提升了网络的参与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构建了随时随地参与网络的平台,使得网民能够及时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网络也逐渐成为了与现实社会紧密映射的意见战场,网民对于社会事件的意见总和组成了网络舆情话题。网络舆情话题的演化遵循一定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分析预测舆情的发展趋势。明星网络舆情话题作为公众人物网络舆情大类下的分支,既有普适性又有特殊性,有必要对明星网络舆情话题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明星网络舆情话题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找到影响该类舆情话题演化的关键变量,以求更有针对性的把握该类事件舆情的发展变化规律。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演化;明星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162 — 03
一、网络舆情
讨论网络舆情,就必须首先明晰一对概念,舆论与舆情〔1〕。舆论(Public Opinion)又常被翻译为民意,该词来自《社会契约论》,是指公众对于社会事件的普遍看法,是来自公众的集合意见〔2〕。近年来舆情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舆情一词最早出现于唐诗《献桥侍郎》中“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是指民众的感情与意愿,现指在特定环境下,民众围绕社会事件的发展,对事件中心对象的一切观点态度的总和〔3〕。从语义来看,舆论强调对于事件的共同意见,舆情则更偏重与民众对于此事件的情感和处理意愿。在发声渠道单一的时代,舆论的生成需要媒体平台,以代表大多数人的主流意见,而舆情作为真正的民意,不容易被影响。网络时代,人人都有对事件发声的渠道,舆论与舆情的界线已然逐渐模糊,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网络舆情这一概念,来描述网民在互联网中所体现的观点。网络舆情是社会民意在网络上的体现,包含网民对社会事件所持的主流观点。研究者们认为互联网正逐渐成为社会舆情发展和集合的重要载体。
二、明星网络舆情话题
明星网络舆情话题是以明星作为事件主体的网络舆情话题,网络舆情由具体的社会事件引起,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每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舆情事件被分为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吏治反腐、企业舆情、公众人物、涉外涉军和其他等八个大类,明星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属于公众人物事件大类〔4〕。明星作为大众娱乐中的重要主体,在网络世界中吸引着大量目光,由明星引起的事件在网络中更是备受关注。随着网民数量,年龄,文化水平的变化,网民不再仅仅关注明星个人生活,而是以明星人设为基础,对明星话题背后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这使得明星相关的舆论话题,成为了即广受关注,有具有深层次思考的社会讨论。所以当前的明星网络舆情话题既体现明星身份的特殊性,又具有对一般社会话题规律的普适性。
明星网络舆情话题的特殊性体现在相较于普通社会话题,明星话题关注多,反轉多,不易下定论。其原因主要来自四方面,首先,我国的互联网环境中,网民人数多,对于明星相关的个人话题通常不进行实名追查,这使得明星话题成为了既有热度,又有尺度的舆论战场。其次,由于明星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经纪公司在一些话题事件中引导舆论,使得明星网络话题的存在多次反转,甚至进行炒作,有意制造话题。此外,明星具有人数众多的粉丝群体,该群体对于事件的评论不够客观。最后,明星话题来自民间,也该止于民间,在涉事明星并未违反法律的情况下,相关主管部门不便对事件发表明确指示,使得明星相关社会事件相较于一般社会事件,更难产生明确的结束标志,延长了话题的持续时间。
明星网络舆情话题的普适性则体现在其与普通舆论话题特点的一致性上,明星网络舆情话题大体遵循着普通舆情话题的特点,例如旁观者多于讨论者,受舆论领袖影响大,舆论发酵快,消散快,整体评价偏消极,事件过后会产生关注疲劳等特点。
三、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时间特征
从时间维度对舆情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学界对于网络舆情的演化阶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主流观点达成了以下共识:舆情的演化是人与社会事件互动产生,并遵循一定发展法则的连续动态过程〔5〕。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于舆情演化的具体过程进行的分析,总结了舆情演化的阶段。有研究者提出舆情的演化阶段分为形成期,高涨期,波动期和淡化期四个阶段,该模型基本符合明星网络舆情话题的发展规律〔6-10〕。本文将以此模型为基础,结合其他研究者对舆情演化阶段的观点,总结符合明星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舆情演化特点。
形成期是舆论产生的初始,可分为潜伏期,萌动期和信息出现期。该时期中,可能引起舆情的话题事件刚刚出现,但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明星受关注较高,较之于普通社会事件,与明星相关的事件更为吸睛,有更高的概率成为热点事件。但是也存在一种特例,即明星方通过技术手段增加网络平台的关注度指标,达到炒作的目的,该类话题则无法使用常规的演化模型推断其发展过程。
高涨期是社会事件经过发酵成为热点事件,又可具体分为突发期,加速期和成熟期。该阶段中目标事件持续发酵,引起网民的广泛讨论。此时舆论领袖的介入会进一步增加事件关注度,并带领舆论导向,关注度与舆论风向都会随着参与者的累积形成正反馈,关注度会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舆论内容将逐渐趋同。
波动期是舆论蔓延并发生反转的时期。由于明星粉丝群体巨大,且有经纪公司进行公关,明星网络舆情话题中舆情的波动幅度相较一般社会话题会更加明显。舆情风向会随着爆料,粉丝活动和水军影响等因素产生数次反转,讨论的热度逐渐达到顶峰。在这些反转中甚至会短暂出现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舆论风向,但最终目标事件的舆论导向会归于主流,进行舆论的聚合。
淡化期是指讨论热度达到顶峰之后,网民对于事件的关注度下降,这种关注下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民对事件态度的变化引起的,传统媒体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较弱。明星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事件结束的标志有两种,一是与传统社会事件的结束一致,由事件相关的官方部门对该事件下结论;二是由娱乐行业内部处理,通过业界内部的规则给予公众答复,例如出版机构“封杀”负面事件涉事艺人。而涉事明星单方面发表的声明,非但难以成为事件结束标志,甚至可能引起新的一轮讨论热潮。由于明星在事件之后并不会消失在公众视野中,舆论会对涉事明星产生长时间的影响,每当该明星进行曝光时,网民也会旧事重提,这变相延长了舆情话题的淡化期。
综上,本文从四阶段演化模型的角度,对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时间特征进行了讨论,可见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时间特征于一般事件总体一致,但各阶段的特点并不完全相同。
四、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空间特征
从空间维度来看,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特征有以下特点。网络舆情演化的空间特征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舆情演化在现实世界中的空间特征,二是舆情演化在虚拟世界中的空间特征。
研究者发现,现实世界中舆情热度较高的地区拥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网络人口基数大。人口多,经济发达,网络普及度高的地区是舆情事件发生的热点地区。二是该地区网民的讨论活跃度高〔11〕。媒体开明,民众对社会事件参与水平高,民众有时间精力的地区舆情也较为活跃。三是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人口流动性大,人口层次复杂,社会事件多发的地区对于舆情讨论的热情较高。以上的空间特征,基本符合明星网络舆情演化在现实世界中的特点。
为了讨论虚拟世界中的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空间特征,本文引入了舆论场这一概念〔11〕。舆论场(Opinion Field)是指具有复杂刺激因素,能为多人的共同意见形成提供土壤的时空环境。目前,虚拟世界中明星网络舆情事件的舆论场分为几类。首先是社交网络,微博与微信这两大社交平台是当前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拥有极大的用户群体,这两大平台的用户覆盖率极高,能够代表网民最广泛的态度。其次是内容分享网站,近年来基于内容分享网站的自媒体是影响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重要聲音,由于明星网络舆情事件热度高,关注群体年龄层年轻,而且管控松散,内容分享网站的自媒体会第一时间基于事件制作相关内容获取流量,由于自媒体的内容产出能力强,质量高,所以更容易带动集体观点。最后是论坛与门户网站,这类的平台用户人数较少,但是用户群体较为集中,容易产生一致的意见,此类的用户会将在小舆论场讨论得出的共同观点推广至社交媒体中。
作为社交网络的代表,微博与微信拥有最广大的用户群,是明星话题的主要舆论场,但两种平台却呈现了不同的传播特点。研究者使用小世界网络模型和无标度网络模型分别对应了微博与微信的舆论场特点。张志安从复杂网络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以下观点〔11〕,他认为小世界网络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微博的舆论场特征,微博的用户自由添加关注,容易得到获取信息的最短路径,但由于微博关注的单向性,并不能做到信息的互通,在明星舆情事件中,这种小世界网络的特点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明星网络舆情事件而言,虽然明星的生活离普通人较远,但是在微博中, 网民们可以直接关注明星及相关信息源,达到获取信息的最短路径,并可以直接在微博中与明星,相关人士,意见相同或相悖者直接发生互动,微博中意见领袖也会在明星相关事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2〕。例如此前的王某某离婚事件,网友快速加入了舆情讨论,与事件当事人发生互动,并在意见领袖和草根爆料人的影响下,网民对于事件态度发生了多次翻转,这明确体现了微博传播明星舆情事件的特点〔13〕。微信则体现了无标度网络模型的特点,微信用户的关注只能是私密的,双向的,这与无标度网络中的随机,均匀和去中心化的特征一致。对于明星网络舆情事件,微信平台的讨论更加私密,交流处于在朋友圈和群聊中,易于产生小群体内的共同意见〔14〕。同样以王某某离婚事件为例,微信中舆情产生了显著的社群效应,在不同社群中,网民对于事件及事件当事人的评价众说纷纭,同一社群会产生符合其价值取向的共同意见,不同社群的观点差异较大,但由于微信平台社交的私密特征,不同社群的观点不易发生碰撞。
内容分享网站中的自媒体对事件的影响与传统媒体类似,对于事件所发表的观点有一定责任感,但作为利益主体,发表内容会有所偏颇。在明星舆情事件中,内容分享网站的自媒体与社交媒体中的意见领袖性质相似,一方面拥有较强的舆论推动力量,能够影响粉丝的观点;另一方面也会迎合其粉丝群的共同意见,避免“掉粉”,“取关”。此外,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内容分享网站的能够更深层次加工时间相关内容,使内容在特定人群中的传播的力度大大增强。这使得该类网站在明星网络舆情事件的讨论中,容易产生强烈的正反馈,共同观点的倾向性较为极端,并会将高度发酵,易于传播的共同意见内容传播至其他网络舆论场。例如二次元视频分享网站BiliBili中的自媒体对蔡某某代言NBA事件的视频恶搞,引起了对于网民对当今偶像文化的讨论,由于在多个网络舆论场中激起了较大规模的反应,甚至引发了网站与明星双方对簿公堂的结果。
论坛与门户网站是web1.0时代最重要的网络舆论场,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地位逐渐被社交网络和内容分享网站所取代。但是,在明星舆情演化中,其仍然占有一定的位置。当前的论坛与门户网站保留着大量的死忠用户,这群用户使用互联网较早,相对于普通网友,该类用户的内容意见产出能力较强,而且该类人群的价值观相似,容易产生“同仇敌忾”的情绪和一致有力的共同意见。这类网络舆论场的用户覆盖虽然较小,但是更容易产生具有穿透力的核心观点,并会很大程度的为社交网络中的讨论提供意见养料。
综上,本文从现实世界的地域特征和虚拟世界的网络舆论场对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空间特征进行了讨论,可见现实的地域特征对于明星网络舆情的演化并未产生特殊影响,而网络舆论场的特征会显著影响舆情的演化特征,在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研究中,有必要对不同网络舆论场的情况进行分别讨论,以构建更加精确的描述模型〔9〕。
五、结语
本文首先讨论了明星网络舆情话题的概念,随后基于网络舆情演化的研究成果,对明星网络舆论话题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讨论,为确定构建该类话题的分析特征点奠定了定性研究基础,但本研究尚未对明星网络舆情演化中产生的特征点进行定量识别,难以把握时间与空間因素对明星网络舆情话题发展的交互影响。在后续研究中,有必要结合复杂网络的观点对明星网络舆情演化中的不同空间维度和时间阶段的特殊特征点进行建模〔15-17〕,以构建高适应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准确把握时空间因素对明星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杨斌艳.舆情、舆论、民意:词的定义与变迁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2:112-8.
〔2〕卢梭.卢梭民主哲学〔M〕.2004.
〔3〕增订注释全唐诗〔M〕.2001.
〔4〕张树庭,李未柠,孔清溪.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3):1-9.
〔5〕方付建.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 〔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王馨慧.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与规律研究 〔D〕.渤海大学,2014.
〔7〕陈福集,胡改丽.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研究 〔J〕.情报杂志,2014,1:97-101.
〔8〕黄卫东,陈凌云,吴美蓉.网络舆情话题情感演化研究 〔J〕.情报杂志,2014,1:102-7.
〔9〕陈福集,黄江玲.基于演化博弈的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型研究 〔J〕.情报科学,2015,32(11):74-8.
〔10〕陈凌云.基于话题的网络舆情演化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11〕张志安.新媒体与舆论:十二个关键问题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12〕袁立庠.微博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39(6): 678-83.
〔13〕乌兰娜拉.“王宝强离婚”网络事件舆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6.
〔14〕谢新洲,安静.微信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13,11:23-5.
〔15〕董靖巍.基于复杂网络的网络舆情动态演进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16〕周鑫.基于MAS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建模与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17〕缪秋云.基于MAS的移动社交网络舆情演化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