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头作文训练时机把握

2019-08-07任橹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7期

任橹燕

[摘 要]小学语文口头作文训练时机把握,需要教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几个角度展开教学探索。深潜教材、接轨生活、捕捉生成,教师准确把握口头作文训练时机,让学生顺利进入口头作文情境,其训练效果才有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头作文;训练时机

小学语文口头作文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属于崭新作文训练形式,操作便利,成效显著,具有极高训练价值,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做深入探究。口头作文训练时机把握至关重要,教师要从教材解读中、从生活接轨中、从生成捕捉中探索口头作文训练时机,以有效提升训练品质,促进学生作文素质的顺利成长。

一、深潜教材,发掘口头作文训练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值得学生展开仿写训练,教师深入到教材之中,探寻口头作文训练起点,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训练契机。

1.利用插图展开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插图信息,这无疑是口头作文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插图,让学生讲述观察内容,这无疑就是口头作文训练。小学生直观学习思维比较敏感,对插图内容有观察学习兴趣,教师以此作为口头作文训练起点,势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作文能动性。

如教学部编小学语文第五册《去年的树》,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插图,给出了口头作文训练任务:上面两幅插图中的树长什么样?下面小鸟面对的灯火是个什么样子?从大树到灯火,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把经过给大家讲一讲。学生有了阅读经历,基本掌握了事件线索,开始口头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教师对学生口头作文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意见,学生表现越来越好。教师利用插图发动口头作文训练,设计自然,发动顺利,训练效果显著。

2.利用练习展开训练

课文后面都有练习设计,很多训练题目与口头作文有太多契合点,教师不妨以此展开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展开口头表达,在完成课后练习的同时,提升学生习作表达能力。

《秋天的雨》课后练习内容有朗读背诵、互动交流感兴趣的部分、仿写等,很显然,互动交流和仿写都是口头作文训练的好机会,教师展开教学设计: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第一方面从视觉出发写颜色,第二方面从嗅觉出发写气味,第三方面从听觉出发写声音,你喜欢哪一种描写呢?说说你的见解。如果感兴趣,不妨学习课文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说说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学生拿到任务后,顿时有了明确的参与方向,课堂讨论气氛浓重起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课堂展示开始,学生积极表达,而且大多能够说得生动形象、有条有理。教师结合课文适时启动口头作文训练,设计思路明晰,学生作文思维顺利启动。

二、接轨生活,启动口头作文训练程序

接轨学生生活展开口头作文训练,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也能够顺利启动学生作文思维,提升口头作文训练效率。

1.结合教学活动训练

口头作文是即时性训练,教师随时可以启动训练程序。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为学生设计思考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等,都可以与口头作文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开口头作文训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成长。

如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清了故事情节,为学生布设了课本剧演绎活动:这篇课文人物众多,对话也不少,非常适合展开课堂演绎活动。如果让你做导演,你说说如何组织这次课堂演出呢?教师话题刚刚抛出,立刻引发学生热议。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构思,有了自己的成熟规划,教师让学生具体讲述其计划。学生大多从角色分配、台词设计、动作安排、场景布设,以及人物性格把握等方面展开说明。一个创意的话题,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口头作文顺利展开。

2.结合学习活动训练

学生学习活动启动后,教师不妨根据执行情况,随时做出调整,为学生投放口头作文训练任务,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之后,有感而发;学生合作学习之后,学习认知得到了升华;学生诵读训练之后,情感达成更多共鸣;学生课堂演绎之后,灵魂获得了洗礼。这些情形下,都是口头作文训练的重要启动时机,让学生一吐为快,口头作文训练效果也值得期待。

《习作3 我来编童话》是习作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给出的词语来编辑童话故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这是一些卡通人物形象图片。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顿时激动起来。教师让学生挑选卡通人物展开故事创编,注意结合给出的词语,给出具体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集体讨论,讲述自己的创编思路,最后是展开书写。课堂讨论阶段,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倾听学生的讲述。学生讲述大多比较顺畅,因为有成熟的思考,其情节设计都比较完整。教师适时给出引导,帮助学生理顺习作思路。小组交流习作计划,这是无形的口头作文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捕捉生成,提升口头作文训练效度

教学生成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及时捕捉生成信息,顺势发动口头作文训练,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

1.抓住生成随时训练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成随时可能出现,教师需要有捕捉意识,并利用生成机会展开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學习成长。

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重点对风、水等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探究学习。当涉及动物的声音时,很多学生开始活络起来,情不自禁模仿其叫声了。教师顺势推出口头作文训练:提到动物的叫声,大家都比较熟悉,课文中提到了鸟叫、虫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呢?不妨给大家展示展示,并说说是在哪里听到的,如果能够将动物的形象描绘出来,那就最好不过了。学生听说要模仿动物叫声,顿时兴奋起来,纷纷开始展示。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展示,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因为学生对一些动物叫声有特殊敏感性,自然成为重要教学生成,教师及时出手展开口头作文设计,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2.延伸课堂拓宽训练

口头作文训练不能局限在课堂之内,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注意延伸课堂训练长度,培养学生生活口头作文操作习惯。口头作文可长可短,让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而且用作文语言进行表达,这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追求。

《掌声》讲述了英子的变化,只因为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掌声鼓励,这个情节是比较简单的。教师为此布设延伸性训练:在我们的身边,像英子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有发现的眼睛,深入到生活之中,找到这样的典型,为大家做重点介绍,注意理清前因后果。学生接受任务后,积极展开搜索。课堂展示时,教师让学生口头讲述类似典型人物,学生都能够给出积极回应。一个简单的生活调查,将学生习作思维调动起来。

口头作文具有分散化、灵动化、经常化等特点,非常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教师要高度重视口头作文的训练发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达机会,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口头作文训练时机随时可能出现,教师需要有主动捕捉意识,并给出具体的引导和提示,确保口头作文训练顺利展开。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