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探析

2019-08-07李洁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李洁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明确语言运用是语文课堂的根本方向,同时注重语言与思维、审美与文化的协同、统一发展,使学生获得语言文字发展的同时,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语言文字;思维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核心学习能力和最根本的素质,它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几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明确语言运用的根本方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阅读教学的方向,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燕子》一课时,教师重点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指导学生读好文本。首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文中描写燕子的句子;其次,对找到的句子进行品读,说一说哪些词语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师的启发与引领下,学生很快找出了“乌黑光亮”“俊俏轻快”等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将词语放在文本的语境中进行品读感悟,理解它们的意思和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果要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可以选用哪些词语呢?”有一个学生说:“瘦高个,骆驼背,小脑袋,大板牙。”学生的描写虽然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但美感尽失。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表达既形象又具有美感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把这个句子进行修改。學生想了一下,改成:“高高瘦瘦的个子,稍微有些驼背,小小的脑袋……”这样的表达给人的是另一种感觉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语言运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育心理学认为,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通过语境的变换来指导学生阅读,不仅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做好铺垫,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

二、注重语言与思维协调发展

语言文字是思想内容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文字本身的教学,也要重视其承载其他内容的教学,特别是其蕴藏的思维内容。因此,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围绕着语言与思维的具体内容展开教学,使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怎样才能通过阅读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呢?在教学的时候,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宋庆龄的故居还是写樟树?文章为什么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樟树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仅了解到了文本内容,明白了作者主要是以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来赞扬宋庆龄的高洁品质的,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探究中得到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领学生从语言的层面进入到思维的层面、思想的层面,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全面、正确的解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三、整合语言审美与文化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思维,而且要关注审美、文化等因素。这些素养集中并统整在具体的文本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提升。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安塞腰鼓》一课,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读着,读着,后生们的胳膊、大腿以至于全身都在有力的搏击着,在无形中震撼着你、灼烧着你。这是一种别样的阅读美感,处处给人以震撼。而这种美感,需要指导学生来理解与感受。而在《草原》一课中,同样是表达一种美,作者则是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草原的美景尽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就不同风格的美进行鉴赏,并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予以点拨,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就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文章所展现的美,进行品味与鉴赏,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优化,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