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低年级情境教学有效开展

2019-08-07丁丹虹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运用创设

丁丹虹

[摘 要]低年级学生专注力较差,活泼好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但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原则性、目的性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巧妙运用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运用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局限性比较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情境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是如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低年级情境教学的意义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引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知识内化的教学方法。

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他们没办法长时间安安静静地坐着听抽象的数学课,教师要抓住这一特征,把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情境中。例如,在“9加几”的教学中首先引入小猴数桃子的情境:小猴去山上摘了许多桃子,你能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吗?让学生帮小猴数桃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9加几”的知识。

除此之外,低年级学生各方面发育还不够健全,抽象的事物不一定能让他们感兴趣,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情境却能让他们提起兴趣。例如,在计算1+1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今天早晨出门时,爸爸给了你一根棒棒糖,妈妈也给了你一根棒棒糖,你一共得到了几根棒棒糖?将相对抽象的数学计算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快速将知识内化。

二、情境的创设

1.情境要有原则性

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知识,而不是扭曲现实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符合常识的情境下学习。因此,创设情境时要有原则性,要符合客观存在的现实,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2.情境要有目的性

情境的创设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取,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使其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根据教学目标有技巧地找到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然后带入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0”时,有这样的情境:树上原来有5个桃,小猴偷吃掉了1个桃,树上还有几个桃?过了一会儿,主人没注意,小猴又偷偷摘了1个桃,树上还有几个桃?小猴太调皮啦!它又摘了好多个桃,你看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桃?学生想象着猴子调皮的样子,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树上没有桃了,从而感知原来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这样一个简单又不乏趣味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就能记住0的含义。

3.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就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直观的教学情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性的知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抽象能力都有限,因此,创设的情境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层次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境的运用

1.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早已从枯燥单一的书本教学发展到了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技术能改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洋葱数学,就是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制作成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形成认知结构。多媒体演示课件将纸面上的知识点生动地表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而低年级学生又有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游戏互动环节的适当增加

新课程理念倡导“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课堂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数学变得有趣。在教学时适当加入一些简单的游戏,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由于学生的数感不强,可以利用摆小棒、摆圆片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分别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通过分一分、数一数知道6可以分成1和5、1和5可以合成6,以此类推,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得到6的所有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7、8、9、10的分与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就能够轻松得到其他各数的分与合了。动手操作、同桌互动这样的环节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掌握新知识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认位置”时,学生会因为生活常识说出“上下楼梯靠右走”这样的话,真正认识“右”则是他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楼梯旁,请几位学生互相演示,感知怎样上下楼梯才是正确的,也可以开展“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左”和“右”。

这就是将游戏、生活和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身心投入情境中,高效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3.故事情境的灵活创设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没有一定的故事情境辅助,学生很难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兴趣探究新知识,还能让学生在故事中应用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10~20各数”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小猴这周末正好迎来了10岁生日,它邀请小猪来家里做客,小猪先来到14路公交车站台等车,可是只等到了11路车,11路车也能到小猴家附近,于是小猪兴高采烈地上车了,公交车开到了红绿灯路口,小猪看到还有19秒才亮绿灯呢,于是跟着一起倒数:19,18,17……总算到小猴住的小区啦,这时候小猪来到了20号公寓楼,按下电梯,等待上楼,这层楼最高是20层,小猪现在已经到了17层,但还没到小猴家所在的楼层,你猜小猴家可能在哪一层?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配上课件展示,让学生跟着故事情境把刚刚认识的10~20这些数加以巩固,通过倒数来进一步体会数的顺序,猜测小猴家可能在哪一层感受17与20之间有哪些整数,也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意识到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实物展示的直观认识

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需要设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这种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实物的展示再现场景,在之后碰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做进一步探究了。低年级学生抽象能力有限,对他们来说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才更容易内化。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情境,摆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圆柱形的保温杯、球类,让某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去买东西,但只能描述想买的东西的形状。这样的购物情境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个图形的特点,通过摸、看、说、比这样一系列活动感受每个图形的特征和区别,进而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

情境教学具有启迪的功能,孔子曾说过:“无言以教。”即通过陶冶情感使学生逐步深化知识,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感染性、适应性和调节性。同样,有效的情境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发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十分有效,这样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更能适应如今的教育环境。

(责编 黄 露)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运用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