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形结合 优化几何直观
2019-08-07江永胜
江永胜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最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之一。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信息、复杂的数量关系用几何图形直观地呈现出来,使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几何直观;行程问题;小学数学
“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之一,一般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有着丰富的变式。下面,我就以“行程问题”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巧用数形结合,优化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行程问题”教学案例
小学阶段,“行程问题”最早出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设计和编排了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内容。“行程问题”具体是指与速度、时间以及路程有关的数学问题,其中的数量关系式有“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在“行程问题”中,涉及的数有整数、小数和分数;设计的运动变化情况也很多,如单个物体运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运动;运动方向有相向运动、同向运动以及背向运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分析和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未知数,再让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最后解决问题。为此,我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行程问题”的教学进行改进,巧用数形结合,优化几何直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片段1:
(1)出示教材第79页的例5。
师: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1:已知條件为“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0.25千米/分钟”“小云的骑车速度是0.2千米/分钟”,要求的问题是“两人何时相遇”。
师:求“两人何时相遇”是什么意思?(生答略)
师(总结):这里的路程已经不是指一个人行驶的路程了,而是指两个人行驶的路程之和,那么相遇时间就是指两个人共同行驶完全程用的时间。
(2)活动:让学生上台演示相遇情景,并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师: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同时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驶完了全程。
师: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2: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3)质疑。
师: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骑的路程”呢?
生3: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
师:他们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生讨论交流)
生4:他们是同时出发的,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设为x。
(4)思考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板书)
师:(小结)“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板书: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路程)
(5)课件出示线段图(如下),引导分析思考。
师: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同时出发,经过1分钟后,他们共走了多少千米?
师:(追问)再经过1分钟,他们共走了多少千米?第5分钟,他们共走了多少千米?(学生思考交流,尝试理解:他们共走了几分钟,就走了几个0.45千米)
师:(总结)“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为“(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路程和”,即“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
二、反思教学,整改提升
在学生演示相遇情景时,一位学生脱口而出:“他们撞上了!”我先是一惊,然后对“相遇”与“相撞”进行了解释。然而,我在后面教学中出示表示相遇的线段图时,仍有学生小声嘀咕:“还是撞上了!”由于教学进度的原因,我对学生的这一反应没有及时处理。课后,我不禁反思学生的这一反应:“这样的绘图方式是不是可以改进?要如何改进呢?”随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与习题集,并搜集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的“行程问题”,运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通过探究与实践,我发现“行程问题”中多个物体的运动,除了有简单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外,还有复杂的“多次相遇”“流水行船”“环形跑道”等问题,如果都通过线段图呈现和分析,不利于学生理解题意。于是,我将教学进行了修改。
教学片段2:
师:(在学生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何为“相遇”后)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骑的路程”呢?
生1: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
师:他们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生讨论交流)
生2:他们是同时出发的,又同时停止行驶,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
师: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同时出发(用不同颜色的粗细线段表示小林和小云的行驶路程),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驶完了全程。
师:他们的相遇地点离哪里比较近?为什么?
生3:离小云家比较近,因为小林的速度快。
生4:在相同时间内,速度越快,行驶的距离越长。
(师引导学生完成线段图)
……
上述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并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数量关系及关键词,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简洁美,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形结合之美在于以形助数,通过直观分析获得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重大作用和意义。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数中思形、形中觅数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构造出图形,找到数与形的切合点,从而理解图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