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姿多彩古商埠生态宜居金胶州
——山东省胶州市国家森林建设工作纪实

2019-08-07陆忠洋

国土绿化 2019年7期
关键词:胶州市胶州绿化

■谢 楠 陆忠洋

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既传承着五千年古朴厚重、沧海桑田的历史文脉,又演绎着新时代弦歌不绝、日新月异的华丽篇章。这是一座包容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是青岛笑迎八方的城市会客厅,是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是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里就是历久弥新、腾飞发展的金胶州。

胶州市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因水色如胶而得名,现辖6个镇、6个街道、811个行政村、65个社区,常住人口90.05万人;2017年以全国50个县级市(县)第一名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高位推动,强化森林城市顶层设计

2016年以来,胶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统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将此列为政府重点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全市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聘请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有机整合胶州自然特点、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特色,编制完成《胶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一屏一核一带两廊多组团”的森林生态空间布局;配套出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生态胶州绿化提升”行动意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绿满城乡·美丽胶州”国土绿化行动意见》等多个文件,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规划了发展路径、明确了保障政策、奠定了创建基础。坚持领导挂帅,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调度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带队赴林业重点工程一线实地考察建设情况,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创森”只争朝夕,奋斗起于方寸。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汇聚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强大能量,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空港新区提供了势不可挡的力量,也促使胶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自信。

以绿为基,完善森林生态网络构建

围绕打造“生态之城”的目标,胶州牢固树立“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整合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进程,不断完善市域生态空间骨架体系。

3年来,胶州累计完成新增造林6.8万亩,年均森林覆盖率增幅达1.15%,森林覆盖率达30.32%,增加城区绿地面积940.3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5平方米。这片美丽的土地,正在用它城市内涵完成华美蜕变。

构筑西南屏障,让荒山变果园。以“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大户投资、农户参与”的方式,引导和鼓励西南部镇实施低山丘陵绿化1.1万亩。围绕洋河镇东石周边,采取“支部+合作联社+农户”的方式实施退耕还果还林,绿化大小山岭头13个,面积0.8万亩,建成了九顶莲花山生态观光园、旺山梅园、文冠果基地3处林业示范园区;围绕里岔镇大孟慈南岭、闫家屯北岭等低山丘陵区,吸引21家社会资本对4处总面积0.3万亩的丘陵区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建成了郁香国泰生态园、鹏飞农场、红旗水库生态园等示范基地。

拓展绿色空间,让城市变公园。全面发起城市品质提升攻势,扎实推进裸露土地绿化、口袋公园建设、立体绿化以及新机场综合公园、景观绿地建设等工程,新增立体绿化97处,新建综合公园7处、城市口袋公园6处,绿化城区道路26条,建设城区防护带3条,增加城区绿地面积940.32万平方米。针对郊区“冬缺绿、夏缺彩”的现状,采取工程造林及“林苗一体化”造林模式,扎实推进“彩化胶州”建设,对沈海高速等9条道路以及洋河等6条河流进行了绿化,新增林带面积1.4万余亩。

助力乡村美化,让家园变花园。为助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投资300万元开展“送您一棵幸福树·我为‘创森’增片绿”活动,向55个村庄免费送出的石榴、樱桃、金叶榆、樱花、红叶石楠等14万株各类苗木,遍植村庄的主要街道、房前屋后、空场隙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的生态绿化模式效果初显,受到村民的广泛赞誉。2017年以来,建成省级森林乡镇2个,省级森林村(居)10个,胶州市级森林村(居)20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胶州人的不懈奋斗,城市生态绿化呈现巨大变化,城区公园、道路廊道等生态绿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大沽河沿岸、万亩林场等生态组团绿意盎然,硕果累累,“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愿景已触手可及。

动能转换,加速林业产业融合发展

木器家具行业是胶州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现有山东省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71家,年产值达20亿元,林业产业动能转换的基础雄厚、优势明显、势在必行。秉承“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胶州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利为主要目标,整合农、林、水、电、路、游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深度融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合力推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里河公园

农田林网建设

在风景秀丽的大沽河沿岸,依托跑马场、南王疃民俗村、大沽河博物馆等旅游元素,新增和平庄清水湾林园综合体,成为村庄绿色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载体。引导造林大户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支部+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文冠果、大果榛子、秋月梨等特色经济林3.8万亩,发展杨树速生林1.2万亩,使之成为林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成立林业产业联合党委,吸收30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种苗企业建立基层党支部,使之成为撬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撑点。成立乡村旅游发展联盟,吸引会员24家,在洋河镇九顶莲花山区域,结合矿区修复,新增野外攀岩、滑雪、水上乐园、卡丁车等10余个游玩项目,使之成为林旅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结合点。

济青高速公路绿化

动能转换焕发林业产业新的正能量,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如今在胶州可以看到,湿地公园、生态林场、生态观光园等园区美不胜收,时时处处皆有佳景村村人人都能增收。

建管并举,支撑森林城市绿色增长

近年来,胶州市在开展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资源的同时,坚持依法护林、科技治林,严格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制定《胶州市林地管理办法》,建立动态监测体系,提升林政资源管理能力。组织开展“春雷”“绿剑”等专项行动,保持涉林案件严打高压态势;配套“远程视频监控”和“以水灭火”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森林防火实战演练,不断提升森林防火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连续3年累计实施飞机施药防治食叶类害虫115万亩次;启动胶州湾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新建少海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1处,湿地保护工作力度持续加强;将站前大道、客运专线等6条道路林带纳入全市统一养护范围,实现道路林带养护常态化、专业化。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道路上,胶州市坚持建好增量崛起、管好存量优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建管并举,护住了一片片绿水青山,守住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全民参与,共建生态宜居美丽胶州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要“绿在城市”,还要“绿在人心”。为此,胶州印发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呼吁“森林城市你我共创,绿色胶州生态共享”。

不断丰富义务植树形式。设立市级义务植树基地3处,面积近0.2万亩;在各镇(街)设立镇(街)级义务植树基地12处,面积近0.3万亩。先后组织开展了“青春绿色行动·共建美丽胶州”“每位有车人,来种十棵树”“我与小树共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团员青年、企业职工等社会群体,积极参与造林绿化。

洋河镇艾山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记忆,在它葱翠的华盖里,谱写着胶州继往开来,绿满城乡的时代新篇。胶州市共登记、建档、挂牌古树名木244株,古树群3个,对所有古树进行了保护,对2株涨势较差、急需救治的古树进行了复壮保护,努力让这些见证历史与未来的生命,枝繁叶茂。

拓展林业生态文化阵地。组织开展“赏花会”“赏金秋·展林韵文艺汇演”等系列森林生态文化节活动,丰富了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依托湿地博物馆、植物园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湿地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普及森林生态知识。举办“森林城市·生态共享”健步行活动,发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支持,我参与”的呼声。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们在行动”等系列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8万份。

大沽河堤岸绿化

水系绿化胶州三里河

提高群众‘创森’参与度。在金胶州报开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家谈”栏目,邀请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谈“创森”、话共建,提供智力支持。依托“绿色胶州”微信公众平台,先后组织了摄影大赛、亲子植树、“创森”征文、书法笔会等主题活动;创新引入“胶州人在线”自媒体平台,对洋河、胶北等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网络直播,累计在线关注人数突破15万人,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全民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今日的胶州,春可踏青,观山花烂漫;夏宜避暑,聆碧水潺潺;秋赏彩叶,看层林尽染;冬戏冰雪,览雾凇奇观,呈现出全民共享的丰收硕果。

绿染胶城处处景,碧水青山入画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只是迈出的一小步,国家森林城市常态化建设始终在路上。胶州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青岛市委工作要求,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为青岛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和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胶州力量。

猜你喜欢

胶州市胶州绿化
里岔黑猪:引领胶味领鲜
同气连枝 和而不同——音乐维度下胶州秧歌与北方秧歌的对比关系研究
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成就、问题和建议
胶州剪纸的类型题材与价值研究
胶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多措并举,整县推进,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胶州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现代农业的胶州尝试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