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自然山水 传承京味园林
——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北京园设计

2019-08-07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土绿化 2019年7期
关键词:京味博园绿树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 乐 刘 月

背景

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将于2020年8月至10月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举办,绿博园位于都匀老城区与经济开发区之间,总面积 1959 公顷,核心区面积396公顷。本届绿博会以“绿圆中国梦,携手进小康”为主题,以“盛世百园绿博会”为目标。总体定位为“绿水青山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标杆”。

北京园位于山水景观核心区,占地4200平方米,为山顶型的展园类型。园区位于绿博园内两大景观带的交汇点,处于十分重要的景观位置。场地西侧邻湖,东侧、北侧邻园区主路。场地内已作场平处理,与周边道路高差为4米—5米,周边环境原生植被保存完整,形成绿水青山的大背景。

图1 绿博园鸟瞰图(引自绿博园总体规划)

设计理念

本届北京园设计以“生态文明结硕果,山色湖光汇一阁”为理念,通过将北京特色的绿树红墙、市花月季等与都匀的绿树红花——马尾松、红花(刺梨花)融合在一体,形成“都匀山水”中的“京味园林”,预期达到“绿树红墙,显京城特色,品京味园林;绿树红花,展都匀风采,看绿水青山”的建设目的。

图2 “都匀山水”中的“京味园林”

设计亮点

设计亮点1:借景自然山水,形成外向型的特色景观空间。

充分利用场地独特的山地地形,遵循“尊重自然,巧于因借”的原则,营造以制高点真意阁为核心,外向发散的景观空间,将绿博园的湖光山色收纳于北京园的视野内。登临制高点观景平台,可俯瞰都匀的“绿水青山新画卷”,领略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湖山真意”。同时,北京园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园区中部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形成“看”与“被看”良好的视觉感受。

设计亮点2:通过多种绿化形式和雨洪利用设施,展示生态友好型绿化成果。

采用复层绿化、立体绿化、花境绿化等多种绿化形式,以孤植、列植、群植、组团配置等多样化的配置手法,营造多变的植物景观空间。选择香樟、桂花、都匀市花刺梨花、北京市花月季等色、香、形各具特色的适生植物,展示地域植物的特色,也体现出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的寓意。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选用桂花、紫薇、碧桃等有特殊香气或者可作为蜜源、食源的植物,吸引鸟类及昆虫栖息,增加园内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

主园路铺设采用透水混凝土基层及透水砖面层,绿化展示区采用透水露骨料铺装,园内的透水铺装率超过65%。此外,还在绿地临道路一侧采用植草沟收集雨水,在展园的建设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设计亮点3:传承京味园林特色及造园手法,打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传承京味园林的特色及造园手法,围绕展园的参观路径提炼出多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代表性景点。建筑采用京味园林中经典的亭廊及楼阁样式,依照现场地势进行布局和空间的组合转换,除了借景外部自然山水,还利用地形营造展园内部多变的园林空间,形成旷与奥的空间对比。在造景上则吸纳了京味园林庄重大气、布局有序、色彩鲜艳等特点,运用抑扬、错落、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使沿路的景观不断出新,以期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使参观者感受到“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

方案设计

全园顺应现状地形,整体景观结构为“一心带多点”的格局,自然融入绿博会的整体山形水系的大骨架之中。从北京和都匀的历史文脉中提取出红墙、绿树、红花等特色元素,形成“入境”“寻幽”“集萃”“堆云”“凝香”“观山”“望湖”“敷华”“撷秀”“揽翠”等十大感官体验的场景式序列景观,充分体现整个展园的北京特色。结合十大景点,选用桂花、香樟、银杏、金叶复叶槭、美国红枫、丛生朴、碧桃、紫薇等开花的乔木、灌木作为各区段的主要树种,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遒劲的景观。

图3 北京园平面图

“入境”

主入口为东北侧入口,以北京著名的国子监牌楼为原型,打造北京园牌坊式的入口,强化入口的标识性,独具北京特色,游园的景观序列由此开启。

“寻幽”

由入口磴道前行,来到“寻幽”节点。“寻幽”重点表现空间的转折与对比。借鉴京味园林空间处理时常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以景石点景,两侧遍植当地适生的香樟、桂花等树种,以茂密的大树及花灌木构成围合感强烈且较为郁闭的空间。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一片绿色森林里。随着游览行进的序列,空间旷奥的强烈对比,赋予景观节奏感和韵律变化,给游客以更深刻的游园体验。红墙穿梭于绿树之中,与地雕图案一起,讲述林荫下的北京故事。

图4 红墙

图5 花瀑景观

“集萃”

磴道左转,忽现花溪叠瀑,一片花坡奔泻而下,在绿树和红墙的映衬下,呈现出缤纷自然的景观活力,形成“集萃”景观节点。集萃为集中荟萃之意。绿水青山是天然宝藏,新优品种也是植物的精粹。设计通过集纳绿树红花,以花境形式展示新优植物品种等绿化科研成果。花坡充分利用坡地条件,以北京市花——月季为主,采用不同品种、花色、形态的月季,组合成花瀑景观,展示多个北京地区的园艺新品种及高超的培育技术,从植物配置上体现北京特色与地域特色的融糅。

“堆云”

堆云台位于华山半山腰的台地,犹如一朵云飘浮在绿树红花之中。堆云,呼应都匀的“云”字,增加了北京与都匀的亲近感,赋予景观以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的寓意。

“观山”“望湖”

磴道左转,空间忽而变得开阔,堆云台正北向,占据制高点的为主体建筑——真意阁,取自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湖山真意”。在真意阁前的平台上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呈现一幅绿水青山的长卷。

图6 观山、望湖

“凝香”

真意阁东侧,磴道两旁栽植了桂花。桂花有着“香飘万里,誉满天下”的寓意。桂花是具有特殊香气的特色植物景观,花期8月—10月,届时金桂飘香,游客们可以体验充分调动人视觉、嗅觉感官的植物景观,并体现了与乡土文化的融合。

“揽翠”

若想近观湖景,则要进入西侧半山游廊,进入亭廊建筑的组合当中。漫步环翠廊,欣赏远处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百花缤纷的美景,即为“环山揽翠”。廊柱构成一幅幅流动的景观画框,人行走其中,可以欣赏到流动画框中的一幅幅不同的山水胜景,形成了步移景异的动态游线,别具一番风味。

“敷华”“撷秀”

连廊两端分别为为敷华亭、撷秀亭。亭名源自皇家园林代表之一——颐和园内佛香阁两侧的敷华、撷秀双亭。两亭通过连廊连接,与真意阁形成高低层次的变化、体量上主次的对比,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更显京味园林方正大气的布局特色。作为驻留赏景的空间,亭周边配置了姿态优美的造型黑松,夏花繁茂的紫薇,秋叶金黄的银杏等观赏性的季相植物景观,给人带来持续不断的观景感受。

结语

北京园的设计从园林空间、使用功能及审美需求等方面入手,将京城文化元素融入都匀的特色环境,形成“都匀山水”中的“京味园林”。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另一方面融入了现代的透水铺装、雨洪利用等技术,尝试营造出集绿化成果展示、园林文化表达、科普教育示范、休闲参观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展园,使其成为绿博园中的一处新亮点。中心统领外向发散的布局、错落有致的建筑排布、旷与奥的空间对比,力图使展园整体呈现出庄重大气又不失开放活泼的特点。北京园不仅将成为一个展示近年来首都绿化成就的综合窗口,也将构成绿博园绿水青山中的一道美丽风景。制高点上的真意阁内,展示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系列讲话中的金句以及北京市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及国土绿化方面的重要成就,使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能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福祉。

猜你喜欢

京味博园绿树
城市公园光景观类型及评价研究——以邢台市园博园为例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许恬宁:My Travel Plan
振兴村: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绿树阴浓夏日长 风光不与四时同
《京味儿印象》
安得绿树遮望眼
参观园博园
城市的绿树浓荫
“京味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