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蚌埠市水资源保护应对措施浅析

2019-08-07徐婧萍

治淮 2019年7期
关键词:入河蚌埠市排污口

徐婧萍

一、前言

安徽省蚌埠市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冷暖气团活动交锋频繁,降水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常有旱、涝气候灾害发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型缺水及工程型缺水问题突出。高强度、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也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断引发水污染及水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威胁水资源安全。

二、水资源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蚌埠市主要河流有淮河、涡河、怀洪新河、茨淮新河、浍河、芡河等,多年平均降水量880.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2 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9.8 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48%。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00m3左右,不足全省的1/2 和全国的1/4。通过对蚌埠市水质现状、入河排污口、内源与面源污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河湖水生态状况、河湖连通现状、地下水资源状况、水资源保护监测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价,分析出蚌埠市水资源保护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市域内部分水功能区受该市排污和邻市来水影响,污染严重;湖泊水功能区季节性蓝绿藻增多,透明度下降、高锰酸盐指数上升,湖区呈现轻、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环境现状南优北劣,达标率整体有待提高。

2.污废水排放增量较快,排污口规范管理尚待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入河方式、标识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合理现象,影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3.城镇化发展过快,配套水环境保护设施尚未完备;缺乏污染处理设施,农村环境保护亟需大力推进。

4.水系复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多,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不足,个别县域备用水源地建设滞后。

5.水资源拦截能力较差,部分支流生态基流不足;水生态环境功能退化,局部区域生境萎缩物种失衡。

6.少数连通工程淤积严重,配套设施不全;连通工程不深入,已有连通工程管理较薄弱,与全市水资源配置需求矛盾突出。

7.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8.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布设不全面,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尚不满足要求; 信息化水平低,信息管理水平低;应急监测组织体系不完善,装备不足 。

三、应对措施

1.总体布局

(1)加强水环境保护。对于水质好于Ⅲ类的河流湖库,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对污染较严重的河湖库进行综合整治,实施河道、湖泊生态清淤工程;对于劣V 类水体,制定水体达标方案;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河长制”;加强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整治;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

(2)推进节水减排。落实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为核心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新一轮水利设施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推进天河—张公湖水系连通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3)落实农村水环境保护。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形成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的工程规划布局;提高秸秆产业化利用效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加快农村“三大革命”工程的开展,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环境。

(4)健全政绩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文明问责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2.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1)在淮河流域积极探索建立“横向+纵向+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全流域、跨城市的协同监管,开展联合执法。

(2)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以保护天然湿地资源,满足重要湿地生态用水要求,修复受损的河滨、湖滨湿地为目标,针对不同区域湿地特征,采取不同的保护与修复措施。

(3)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增强防汛抗旱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4)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以低影响开发的理念进行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有效控制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3.水功能区划调整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蚌埠市相关水利工程体系距当时有所不同,部分水功能区和现今实际不相适应,应根据全市地表水系的分布状况、水质现状及对各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情况的基础上,调整水功能区划。

4.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排污口关闭、调整、改造与深度处理及规范化建设等措施,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综合整治,着力提高现有入河排污口布局和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表1 蚌埠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方案表

表2 蚌埠市工业区域污水处理厂新(扩)建方案表

5.污水处理厂建设

(1)蚌埠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情况及扩建方案见表1。表中4 座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形成了目前蚌埠市4 大污水系统。

(2)马城、沫河口、新马桥为蚌埠市3 个工业新镇,除沫河口已建污水处理厂外,其他两点均需新建厂,具体方案见表2。

6.内源治理和面源控制

(1)主要湖泊治理。实施生态清淤工程、水系连通及清水通道工程、污染物截留及净化工程、生态廊道工程、生态护坡建设、人工生态湿地建设等工程项目。

(2)中小型水库治理。实施入库河道生态拦蓄工程,主要包括主、支干流基底修复和河道沿岸绿色长廊工程,加强水源涵养区建设,保证入库河流必要的生态基流;实施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以适应水资源保护的管理需求。

(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施河道沟塘清淤工程;进行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造村庄农资集中点;建设生态水岸。

(4)航运污染治理。明确船舶防污染性能要求、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制度、对运输污染性货物的防污染管理要求和港口污染防治规定。

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工程措施。设立隔离区保护标志,包括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等,对水源地进行隔离防护;实施水源涵养保护工程,构建水源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阻隔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地水体。

(2)非工程措施。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相关规定,加大执法和宣传力度;成立组织应急指挥体系,高效处理水源安全事故。

(3)备用水源地保护。蚌埠市区以蚌埠闸上水源地为基础,天河湖为应急;怀远县以蚌埠闸上和芡河互为备用;五河县以怀洪新河水源和淮河蚌埠闸下地表水互为备用,地下水转为应急备用;固镇县主要采用怀洪新河供水,地下水为应急备用水源。

8.地下水用水户水源保护

(1)根据地下水限采目标,结合替代水源建设情况,对现有的城市自来水管网覆盖区内的地下水开采井分别采取限采和限期封填措施。

(2)灌溉区水源保护。加大农村灌井治理力度,保护灌溉水井;进行大沟回灌,补给地下水;加强水井管理,明确责任人。

(3)工业园区水源保护。严格执行成井规范,修建井台、井盖、井房等设施;做好防雨、防渗工作,防止地下水受污染;设立警示标识,明确保护范围;寻找替代水源,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

四、结语

近年来,蚌埠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任务进一步加重。因此,只有持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落实各项水资源保护措施,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安全战略思想,才能逐步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蚌埠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入河蚌埠市排污口
我国将于2023年完成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排查
浅谈广西入河排污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滏阳河流域入河再生水对实测径流的影响分析
清纹雅韵
天镂
晋中市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
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山西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磬云岫
无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