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江济淮工程调水对受水区水资源影响分析

2019-08-07祝东亮

治淮 2019年7期
关键词:受水区供水量淮河

祝东亮

引江济淮工程是由长江下游向淮河中游地区跨流域补水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建设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农业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工程供水范围包含安徽省13 个市的46个县(市、区)和河南省2 个市的9 个县(市、区),总面积为7.06 万km2,其中长江流域1.72万km2,淮河流域5.34万km2;安徽省5.85 万km2,河南省1.21万km2。工程城乡供水的主要受益区位于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和河南省豫东地区,现状区域内供水主要以淮河干支流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主,由于水资源的短缺造成区内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和中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会对区域的水资源配置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针对引江济淮工程调水前后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一、工程规划调水量

引江济淮工程引江口门包括枞阳引江枢纽和凤凰颈引江枢纽,总设计引江流量为300m3/s,两个口门的引江流量均为150m3/s,入淮河干流(出瓦埠湖)引水规模为280m3/s。规划2030年,工程多年平均引江毛水量为34.27 亿m3,其中河道外供水、航运用水和巢湖生态补水的引江毛水量分别 为26.89 亿m3、2.14 亿m3和5.24亿m3。扣除输水损失水量后,受水区河道外供水、航运用水和巢湖生态补水江水量的净增供水量分别为21.49亿m3、2.14 亿m3和4.98 亿m3。

受水区河道外引江济淮工程净增供水量包括江水净增供水量21.49亿m3和淮水净增供水量3.34 亿m3,共计24.83 亿m3。(1)按行业划分为:生活供水7.43 亿m3,工业供水12.72亿m3,农业供水4.02 亿m3,河道外生态供水0.66 亿m3;(2)按行政区域划分为:安徽省19.83 亿m3,河南省5.0亿m3;(3)按流域划分为:长江流域2.44 亿m3,淮河流域22.39 亿m3。

二、受水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根据引江济淮工程受水区内近15年来供用水统计数据,区内供水总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达到2.9%;工程主要受益区淮河流域供水总量年均增速为1.7%,城镇生活及工业供水增速较大,达到4.8%。受水区内长江流域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地下水源供水很少;区内安徽省淮河流域近年来的新增供水量基本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稳定,但深层地下水供水量有所增长,存在农村人饮从浅层地下水分散供水方式向集中开采深层地下水供水方式转变的趋势;区内河南省现状以地下水供水为主,占总供水量的比例达到80%多,且近年来地下水供水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受水区内城镇生活和工业等刚性用水增长迅速,占总用水的比例近年来提高了15%,农村生活及生产用水总体较平稳,占总用水的比例呈减小趋势。

工程受水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8.3%,其中地表水为46.4%,地下水为64.7%。区内现状存在浅层地下水超采、深层地下水利用、城市挤占农业及生态、农业挤占生态等不合理用水问题。受水区内现状年不合理用水量为10.37 亿m3,其中地下水不合理用水量为7.22 亿m3,挤占河道内生态用水3.15 亿m3。河道外用水挤占河道生态用水导致河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挤占农业用水导致农业供水保证率偏低,抵御干旱能力较差,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地裂和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

三、工程调水对受水区可供水量的影响

可供水量是指根据来水条件、考虑需水要求及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在满足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前提下,供水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河道外用水量。在无引江济淮工程情况下,受水区2030年可供水量为153.20 亿m3,其中安徽省长江区49.33 亿m3,安徽省淮河区83.56 亿m3,河南省20.31亿m3。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受水区2030年净增供水量为24.83 亿m3,较无引江济淮工况下增加可供水量16.2%,其中安徽省长江区增加4.9%、安徽省淮河区增加20.8%、河南省增加24.6%。工程实施供水后,可以极大改善受水区的供水形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水需求,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挤占和深层地下水开采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

表1 有无引江济淮工况下的受水区缺水情势成果表(水量单位:亿m3)

四、工程调水对受水区水资源状况的影响分析

1.对受水区缺水情势影响分析

受水区2030年多年平均需水量183.35 亿m3,如不考虑引江济淮工程,在考虑充分节水、再生水利用和水资源挖潜及现状引水工程情况下,2030年受水区缺水量为30.15 亿m3,缺水率为16.4%。其中工程调水主要受益的淮河区缺水量27.14 亿m3,缺水率为20.7%;安徽省淮河区缺水率20.2%,河南省缺水率22.6%。引江济淮工程受水区在有无引江济淮工况下的缺水情势分析成果见表1。

引江济淮工程建成供水后,2030年工程增供水量24.83 亿m3,按照区域规划2030年的用水需求和供水工程设施体系,受水区可供水量为178.03亿m3。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规划2030年受水区缺水率由无引江济淮工程的16.4%降低到2.9%。工程调水主要受益的淮河区增供水量22.39 亿m3,缺水率由无引江济淮工程的20.7%降低到3.6%。引江济淮工程调水极大的缓解了受水区的缺水情势,提高了区域供水保证率。特别是安徽省淮北和河南省豫东等水资源丰枯变化较大、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可以极大地促进区域用水的协调发展。

2.对受水区供水与航运的影响分析

引江济淮工程建成供水后,受水区内生活、工业及生态环境供水保证率可达到95%以上,巢湖周边农田灌溉保证率可达到90%、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农田灌溉保证率可达到80%、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农田灌溉保证率可达到75%。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保护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城市和农业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城镇生活用水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都得到保障,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工业用水缺水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中原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规划顺利实施;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长江与淮河航道得到沟通,可以提高江淮之间水运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对外的影响。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对促进区域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巢湖依托引江济淮工程具有较为理想的江湖水量交换条件,在全面治污基础上,配合巢湖生态相机补水,逐步恢复江湖动态关系,增加江湖之间生物交换,提高湖区自净能力和扩大水体环境容量,以促进巢湖水环境改善。经预测,在强化巢湖污染点源控制、污水提标处理、尾水深度净化、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基础上,争取使入湖水质达到Ⅳ类,再辅以巢湖连续性生态补水,对巢湖TN、TP、氨氮、COD 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效果。

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多年平均情形挤占河道内生态用水3.15亿m3和特枯干旱年份情形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用水10.30 亿m3可全部得到退还,淮北地区超采地下水得到有效遏制,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可增加巢湖片、沿淮及淮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减轻受水区缺水程度,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改善区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条件,对资源、环境的长期性累积性影响是正面的;引江济淮工程实施的水质保护可使入河湖排污总量得到控制,使涉及水体质量得到改善;调水期改善输水河道和调蓄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河湖生态需水得到保障,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淮河干流蚌埠闸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为48.35m3/s,沙颍河界首断面4.2m3/s,涡河鹿邑断面为0.2m3/s,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因退还河道内生态用水,淮河干支流生态流量得到保障。输水沿线及供水受益范围的湖泊有菜子湖、巢湖、瓦埠湖、高塘湖等,干旱年份,湖泊生态水位得到保障。将明显提高淮河干支流水环境容量,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

五、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是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局面、支撑淮河流域和中原经济区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水源工程,是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优化皖豫产业布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可多得的重要水运通道,也是加快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淮河水生态环境和抑制地下水超采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措施。本文对引江济淮工程调水前后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于区域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受水区供水量淮河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基于2018、2019年度鸡西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淮河
银川市城市供水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分析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cussion-sympto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concussion care seeking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parents of middle-school children in the US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研究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