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语言的选择
——抗战时期的西部题材风景油画

2019-08-07耿德法

油画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常书鸿风景画油画

耿德法

抗日战争的爆发让风景画在夹缝中走向边缘,在随后的西行过程中,风景画创作获得了新的生机。自抗战爆发、院校内迁之后,大批艺术家开始选择“西行”,这成为了美术界的一股热潮。20世纪40年代初期以来,以吴作人、司徒乔、吕斯百、常书鸿、董希文为代表的一批油画家,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一路从西南转向青海、甘肃等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并创作了一批以“西部风景”为题材的风景油画。

画家们在以西部风景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同时,吸收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民族与民间艺术语言的因素。西部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着独有的民间文化与艺术,是近代以来常被忽视的地域。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思想为美术创作注入了厚古薄今的基因。 画家们深入民间,感受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景观的广袤与民族民间的风土人情,贴近民众并汲取民族艺术养分,一改以汉族为中心的观念,拓展了他们对民族内涵的认知,创作出了《瀚海》《戈壁驼影》《祭青海》等具有民族风情的风景画。

耿德法 《青春·再续NO.2》 布面油画 75cm×120cm 2016年

1943年7月,吴作人只身前往青海、甘肃等地感受少数民族地域风景。他创作的《祭青海》《臧女负水》等代表作品,描绘了西北地区辽阔壮美的自然景色和少数民族豪迈而多彩的生活,一改早期其深谙的古典主义油画的色彩与造型。常书鸿在1942年定居敦煌后,因长期学习临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他开始在作品中增加了一些线性因素,画面的色彩也开始趋于单纯化,并逐渐脱离了学院风格的样式。他的作品《莫高窟冰河上》画面构成简洁,色彩也开始变得单纯,“线性”的因素也不断出现在画面中,已经逐渐脱离了在西方学习时的视觉感受。司徒乔常以风景画的方式描绘他所见的西北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并在作品中将东方的绘画气质融合到西画中。他的《饮马》的表现方式具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感,远处的雪山与天空的云层相接,为整幅作品营造出一种水墨的意韵,映射出中国风景油画的民族风貌。董希文西上敦煌,并在敦煌临摹了大量的壁画。传统的民族艺术给他带来很大的启示,他的风景油画作品吸收了大量中国传统写意艺术的表现手法,《戈壁驼影》整幅作品造型扎实而又不失写意性,在浓郁色调的映衬下,显现出西部边疆地区的自然风物的特点和民族风情。

抗战时期,西部地区的神秘与广袤既为风景油画题材创作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风景油画创作开启了新视野,风景油画逐渐得到重视。吴作人、司徒乔、常书鸿、董希文等艺术家主动走向西部,在西部广袤而神秘的高原中感受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景风情,吸取莫高窟宝贵的民族艺术遗产中蕴含的艺术精髓,在传统艺术中接受熏陶,进行民族语言的探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油画的民族化过程做出了重要的铺垫。

猜你喜欢

常书鸿风景画油画
一张油画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英国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
立体风景画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人生因何而伟大
敦煌,一生的“情人”,一生的守护
——常书鸿与敦煌的不了情
书画影苑
油画《塬下》
油画
守护敦煌大漠的痴魂 常书鸿故居寻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