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的有效表达
——关于人物创作的体会
2019-08-07何光
何 光
一
这几年在教学工作之余,我断断续续画了一些人物创作,基本上都是现场写生,调整阶段则参考照片。
画生活中的好友或长辈,对我而言,是因为熟悉。熟悉的人,由于彼此相识相知,他的脾气、性格、喜好、习惯,对我而言是一种具体的“精、气、神”方面的存在,往往引起我作画的冲动,让我画起来有一种比较具体的追求,进退加减、推倒重来会有更充分的依据。所谓“理直气壮”,一幅画的“精、气、神”也就来源于此。这是和画陌生人不同的地方。对陌生人缺少了解,画起来也就少了一些较劲的理由。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体会,画陌生人也可以“理直气壮”,一幅画的“精、气、神”也可以体现在多方面。具体要看一个画家追求的“理”在哪里。
何光 《三个老炮》 布面油画 150cm×200cm 2018年
在脱离写生现场之后,调整画面的合理性往往需要依靠照片,调整阶段时间长,不依靠照片似乎难以为继。有了现场的感受,使用照片时不会太被动。
二
书写是一种表达手段,只有把感受到的“精、气、神”有效表达出来了书写才有意义。这方面的追求并不是为了“快”和一般意义的概括。
我会在描绘的过程中保留一些“错误”的形、色、线,这样会产生一些正常描绘的“意外”,有“意外”才有意思,这种意思跟我的判断是有关的,所以值得保留。其次,关于“正确”定义的理解也在拓展,书写本身会带来丰富性或视觉的享受,但是需要警惕这种享受,一笔错误的书写,需不需要抹掉,往往取决于整个画面大局的需要,不在于它本身在该局部是否正确。
我喜欢看那些自然损坏和风化色变的壁画、大师素描的半成品,“错误”的因素使它们更具有可读性,比当初或最后的面貌更耐人寻味。
三
我喜欢用画笔直接描绘,不太追求材料、媒介的制作运用。
但是在我看来,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具体到个人的油画创作,除了需要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也需要激活对新兴媒材和新科技图像资源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