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对于华法林抗凝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9-08-07李新慧

医师在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华法林瓣膜抗凝

李新慧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呈贡医院 650032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是华法林的安全窗口期较窄,若服药不当造成栓赛容易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因此需要对患者及时采取抗凝治疗且具备一定的治疗依从性,这就要求患者充分认识到抗凝的重要性,且具备良好认知状况[2]。所以本文调查了患者对华法林抗凝的认知现状,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焦虑、抑郁以及社会因素等影响进行了讨轮和研究,为临床上制定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83例,男性41例,女性42例,年龄21-52岁,平均(36.15±5.67)岁。纳入标准:(1)成功完成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的患者。(2)患者以及家属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工作,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对华法林过敏,且伴随有慢性严重贫血,以及出血史。(2)排除精神病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1.2 诊断标准

根据抗凝治疗的目的,华法林的功效以及服用方法,设计发华林抗凝认知情况表,采用定期国际检测标准化(INR)及自我监测和栓赛倾向等,满分15分,共有15个条目,每条目1分,答错不得分。当分数在9分以下的时候,表示认知程度差;9-11分表示认知程度一般,分数在12分及以上表明认知情况良好。

1.3 数据处理

将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能力评测等相关数据代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通过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s)通过t值进行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早期患者对华法林抗凝的认知现状

对83例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对华法林抗凝的认知得分范围在4-15分,平均(9.15±2.64)分,认知程度差的患者在34例,占比40.47%,认知程度一般的为26例,占比31.32%,认知程度良好的为23例,占比27.71%。各个条目的认知情况见表1。

2.2 对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经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对影响认知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因素为社会支持、抑郁程度以及现居地等。社会支持度越好,抗凝认知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低,抗凝认知得分越高,城市居住患者抗凝认知得分高于农村,见表2。

表1:术后早期患者对华法林抗凝的认知正确率排序

表2:患者华法林抗凝认知得分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认知程度总体偏低,华法林抗凝认知程度较高的分别是华法林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等,掌握程度不够的有自我检测栓赛的症状、术后保持饮食种类的认知、INR值的间隔时间等。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回答正确率较低的条目进行宣教,并保证服用、方法和服用时间等基础性知识的了解外,使知晓率较低的患者对华法林的其他知识进行必要了解,加强患者对抗凝知识的认知,并向患者家属一并进行讲解,辅之以良好宣传手册进行有效的讲定,并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如微信等,和家人、病友以及医护人员建立亲密联系,获得社会的支持[3]。多阅读一些抗凝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资料,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宣讲工作,可以用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将抗凝知识进行生动准确的展示,从而能够使患者以及家属对抗凝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4]。

综上所述,在本次调查中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早期患者对华法林的认知程度有限,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将抗凝知识进行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掌握程度。

猜你喜欢

华法林瓣膜抗凝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烂”在心里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