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化护理管理配合心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

2019-08-07李庆珍

医师在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荨麻疹负性细节

李庆珍

云南省丘北县皮肤病防治站 663200

0 前言

慢性荨麻疹是指皮肤与黏膜等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出现组织内水肿与炎性充血超过6周的常见皮肤疾病[1],由于临床症状(皮肤发痒与麻刺感等)每日可发作数次,不仅引发了患者负性情绪,例如烦躁与焦虑等,而且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随之受到影响,进而增添治疗难度。后经临床的致力研究,发现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应用心理干预,可对患者患病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调节[2],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细节化护理管理有助于减少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不利因素,为深入探究以上两种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我院将细节化护理管理联合心理干预作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护理方案,现针对护理情况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8例,以不同的护理方式作为分组方法,将选用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的34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细节化护理管理的3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查,例如抗核抗体、皮肤活检与血清补体测定等明确病情;患者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加入。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者。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0:14,年龄范围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8±5.23岁;病程范围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39±1.44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3:11,年龄范围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5±5.19岁;病程范围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41±1.32年。对比两组以上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单一接受心理干预,方法:由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尽可能理解患者患病后出现的负性情绪,做好患者的开导工作,并且避免谈论不利于患者治疗的话题,随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出现消极情绪则尽快采取措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稳定其不安的情绪。

研究组在参照组以上基础上联合应用细节化护理管理,方法:(1)健康教育:在医院工作号发布关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知识,例如发病因素、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等,便于患者随时随地阅读后进行了解。同时,在院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合参与健康宣教患者的病情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例如:做好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着凉;针对乙酰胆碱性荨麻疹患者,则尽可能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中,避免情绪起伏大以及出汗等;(2)瘙痒护理:叮嘱患者不可抓挠患处,在无法忍受瘙痒的情况下由护理人员结合瘙痒情况,例如瘙痒时间、部位与风团大小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瘙痒引发患处感染。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后对两组焦虑情绪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估。评定标准[3]:(1)焦虑情绪: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评估工具,焦虑程度可化分为三个标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与重度(70分及以上)。(2)生存质量:以SF-36量表为评估工具,其中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8项内容,总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s)表示,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焦虑情绪变化情况

如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SAS评分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在SAS评分降幅比较上,研究组较参照组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SA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s)

表1:两组SA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s)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tP参照组3465.82±2.3750.29±1.457.340.01研究组3465.59±2.1435.92±1.7310.620.01 t-0.695.21 P-0.050.01

2.2 比较2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

表1:两组SF-36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s)

表1:两组SF-36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s)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tP参照组3465.39±1.5775.54±1.625.580.01研究组3465.45±1.4390.31±1.809.490.01 t-0.593.26 P-0.050.01

如表2所示,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在SF-36评分升幅比较上,研究组较参照组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考虑到慢性荨麻疹患者出现是瘙痒症状与其心理情绪具有密切关系,近些年临床上已开始将心理护理作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虽然,通过心理护理可让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心理心理进行疏导,从而实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过程[4],但部分患者缺乏对疾病与自身病情的了解,在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反复引发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我院在细节化护理管理中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特点与注意事项等,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后促进其护理积极性的提高,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瘙痒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可缓解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5],让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此次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前,两组SAS评分与SF-36评分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在SAS评分降幅与SF-36升幅比较上,研究组均较参照组明显,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予以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节化护理管理与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内心状态,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优良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荨麻疹负性细节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