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常规腹部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2019-08-07陈柃池

医师在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氧分压开腹出血量

陈柃池

海安市中医院普外科 江苏海安 226600

卫生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发生胆囊结石的概率较高,能够占据整体人群的10%左右,且多数为女性患者。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生活质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存在联系,多种因素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增高,若患者并未及时治疗,容易引发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腹部手术方式创口较大,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慢,开腹手术对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损伤。随着微创及时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结石手术中应用,且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纳入胆囊结石患者80例,将患者利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人数各40例,患者在超声及CT检查下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发生上腹疼痛等表现,将合并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患者及功能性障碍患者排除。所有纳入的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实践。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38例、42例,患者年龄在35-68岁,平均年龄为(53±4.21)岁。统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在患者腹部做切口,切除胆囊,利用石钳夹取,术后为患者安插引流管,施以常规抗感染治疗[1]。

观察组患者施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常规行三孔法手术,将患者脐下作为穿刺点,建立人工气腹将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利用生理盐水冲洗病灶处,将切口缝合后,为患者展开术后抗炎及抗感染支持[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患者术后动脉血气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ph值等,对比患者感染及腹胀、阻塞性黄疸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处理观察指标,计数资料标准差利用±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利用%表示,利用卡方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2.2 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术前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ph值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患者ph指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ph指标下降。两组患者术后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对照组患者变化相比观察组更加明显,见表2.

表2: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见表3)

3 讨论

常规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作为常用的胆囊结石手术方式,前者在手术中容易造成肌肉、血管损伤,创口较大,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风险高[3]。腹腔镜手术方式是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等优势。为患者减轻手术痛苦,便于观察胆囊及周围组织情况,为手术提供更多的便利,患者术后无明显切口伤痕[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观察组患者ph值及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无明显改变,该手术方式能够平衡体内酸碱度,对降低肝功能损伤具有一定作用[5]。因此,在胆囊结石患者手术中施以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加理想。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猜你喜欢

氧分压开腹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