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演变

2019-08-06苗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苗艳

摘要:认知语言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理论建树上还是在研究方法的革新上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者投入到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之中。不仅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神经学家也都从各自的领域出发,从不同的方向对认知语言学展开研究。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演变过程来论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理论演变;体验哲学

[中图分类号]:HO-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76-02

一、引言

优化而清晰的理论体系,合理易懂的理论描述能够对研究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良好的语言学理论体系应当建立在清晰而坚实的哲学基础上,语言学和哲学应当取得一致,让理论体系在构建和应用上有其自洽性。

二、认知语言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背后的理论演变

认知语言学的产生有两大推动因素,一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随后又有部分心理学家加入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支柱之一“心理表征与心理现实性”,就是从符号学借鉴过来的。理论基础的发展带动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进展,同时理论体系随着研究的深入也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另一个推动因素是对生成语言学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的评判,雷科夫等人正是在批评生成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语言学。雷科夫本人曾经坦诚地说:“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就是体验哲学”。从上世纪认知语言学建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认知语言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且在理论上树立起了“经验主义”的大旗。从本质上来说,这不仅是认知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大事。在这期间,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得益于一大批优秀的研究者对国外理论和研究状况的翻译和介绍。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借助于经典教材的出版,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族群,出现了一系列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假设,就是认为语言是基于人类的生活经验,目前这个理论族群内最有名的理论有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及认知语义学等理论。这些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得到更新,当然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认知语言学家也在不断对理论缺陷进行弥补,并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假设,正是这些学者的研究不断推动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认知语言学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学界也在进行反思。反思的结果表现为两点:一是提出社会认知语言学,强调社会符号的重要性,更加看重语言的社会认知功能,重视社会文化在语言理解上的意义。第二是从研究范式上出现了以“语料库”、脑电位和fMRI成像为代表的量化研究取向,研究方法更加实证化。

三、认知语言学的哲学渊

认知语言学从哲学渊源上来说,起源于对客观主义认知观的批评,客观主义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科学的发展,那些曾经归于哲学旗下的自然科学伴随自身的壮大,逐渐自立门户,脱离了思辨,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的兴起则是连哲学家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这块自留地也要夺去,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期。通过反思,哲学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哲学家们乱用语言。要解决哲学发展的问题就要重新回到对语言的研究上去。于是哲学开启了语言论转向,用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这次转变堪称一场革命,语言分析成为了哲学思辨方式和研究方法。从此之后实证主义取代了形而上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实证主义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实证主义破坏了人的思想自由。纵观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的确是实证主义一家独大,最为典型的是“语料库”工具的运用,国外认知语言学有超过50%的论文是实证取向的。过度的使用实证,依赖数据,会导致人类想象力的匮乏。

正是基于对实证主义的批评,后现代主义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重视“人”的价值,要把人的因素加入到对哲学和语言分析中去。于是人文和社会因素被放到了哲学和语言研究的中心,重新赋予语言核心地位,甚至认为语言是天生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提出语言知识是来源与语言使用的,而不是天生的,于是体验哲学产生了。

体验哲学的出现对哲学和语言学都产生了深遠的影响。体验哲学虽然重视了人的主观性,但是并不否认外部世界客观性,并且强调了人类心智的体验性和互动性,而这种体验性和互动性的表现就是思维具有高度的隐喻性,概念与符号并非对应关系,词语的意义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来判断。

从体验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它既不完全反对理性主义,也不完全反对经验主义,而是从体验的视角来解决人类的认知和理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认识到体验哲学也有自己的不足,开始对其理论基础展开批评。

纵观认知语言学背后哲学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和以后的走向都会和哲学理论的研究相一致。这也是笔者简要总结认知语言学的哲学渊源的意义。

四、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缺陷与不足

认知语言学四十多年的发展,从理论和方法上都在不断追求创新与完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学科相继开展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时至今日认知语言学已经成了热门学科,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但是因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及自身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也研究者的反思与批评。归纳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批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而存在理论缺陷:1、心理表征和心理现实性,2、隐喻理论,下而具体论述理论的缺陷。

1、心理表征和心理现实性理论的争论

心理表征和心理现实性是认知语言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心理表征同时也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早在1999年心理表征和心理现实性的问题就遭到美国赖斯大学的Sydney Lamb对基于符号主义认知观的心理表征理论提出质疑,理由是大脑不是容器,人脑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实体、概念或结构,所以认知主体就不能从中提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相反人脑更像一个显示器,我们从显示器上看到了人物、房子、树木等,但是打开显示器里并不能从中找到这些东西。Lamb的比喻意在表明人脑中没有词汇、语法和语义等的实体形式的表征。接下来到2000年又用“牙膏问题”来说明存储与表征的不同之处。这种类比如果成立的确对认知语言学的心理表征和心理现实性构成了挑战,甚至会动摇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对于Lamb的质疑,我们不妨从概念上重新认识、讨论下。心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動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语词的或要领的。关于表征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论,A帕维奥的双重代码假说认为,人们具有言语和表象两个平行的认知编码系统,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转换和提取。另一种相对应的学说是单一的命题表征假说,它认为无论是抽象的住处还是形象的信息都是由命题组成的概念系统存贮的,人们之所以具有表象,那是命题或概念的激活所致。

了解了心理表征的概念后我们看到Lamb的理论并不能推翻心理表征说,因为他的类比推理抓住了具体形象的表征,但是忽略了词语的表征的独特性。但是目前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状态的精确描述仍然是十分匮乏的,因而在表征的理论探索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隐喻理论的争论

最早研究隐喻的是雷科夫和约翰逊,二人合著的《女人、火和危险事物范畴解释思维的什么奥妙》奠定了隐喻研究的基础,提出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类思维的方式,在人类的思维中概念隐喻无处不在。这个理论否定了传统的语用学模式,后来Tamly提出语义结构可以概念化,经验也可以概念化。这个理论对词语的产生、词义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语言的运用产生了更多的作用,比如汉语里“老板”原本是广东话里的企业投资人,生意的实际控制人,后来被运用到行政机构,甚至学校里学生也开始称呼老师为老板。这就是语言运用的隐喻性。在中国的成语里到处都是隐喻,只要我们把事物从概念上联系起来,找到相似点,就能产生隐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认知语义学的成熟,隐喻理论也得到了发展,概念隐喻的理论和应用都得到了较多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加深入的对隐喻机制的研究也旱现出了多维度发展的态势。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宽,涉及到了哲学、心理学和文学等领域。现在认知语言学隐喻的研究逐步从词汇方面扩展到语法、语用及语篇等层而。另外,也有很多研究者从第二外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的角度研究隐喻的运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人对隐喻理论提出了批评,较为有名的是Harde针对隐喻中空间理论的批评,提出了“在用简单语义内容组合成复杂语义的过程中,空间建构并不是必须的”。这个结论如果成立,那么认知语言学的空间理论就崩溃了。

针对隐喻理论提出批评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某些隐喻并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学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隐喻理论合法性的质疑。

反对的声音表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质疑,隐喻理论遭到了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知道了理论的缺陷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完善理论假设,构建起完善的理论框架,科学总是在不断地迫近真理,而不是直达真理。只要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者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我们面对人类最复杂的现象语言认知时才能做出更好的成果。相信终有一天当我们解开人类语言认知的奥秘时,所有对认知语言学做出努力的人都会紧紧拥抱在一起,感谢大家共同的努力。

五、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发展趋势与未来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根源——体验现实主义有其理论局限,甚至是一些缺陷,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作为一种哲学范式它有效解决了理性和意义的体验性本源的问题。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也得到了大理的实证证据和理论假说。理论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争议中发展,在反思中前进,不断吸纳新的研究观点,不断改进理论假说才是科学发展的本质。正是基于这一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会逐渐出现新变化,从现有研究来看,大致会有以下几个趋势。

1、继续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进行反思与批评,并且不断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假说,形成新的理论。

2、量化研究和质性分析并重,量化研究的实证性很强,但是削弱了人的主体性,特别是人的想象力,应当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对人的主体性给予重新审视。

3、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走与哲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相结合的道路。

4、充分重视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先遣学科就是认知语言学。相信人工智能和认知语言想的结合会让人类对理性和语言的关系有进一步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书霞.国内语言学近十年研究热点识别[J].外国语文,2018(4).

[2]胡浪多.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质化研究和发展趋势[J].理论观察,2016(12).

[3]周珏宇.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

[4]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缺陷[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5]王馥芳.认知语言学反思性批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词汇的文化语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