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数字化传播研究
2019-08-06王婉晴
王婉晴
摘要:舞蹈是以表演者的身体为媒介,以动作为语言,在舞台等空间中传递编舞者思想感情的艺术表达形式。本文对舞蹈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进行了研究,对如今最为普遍的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将这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与传统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三者之间的受众面、传播效果和传播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表达;数字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6127;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099-01
当代的舞蹈艺术传播运用的媒介包括录像、电影电视、网络甚至是移动设备,大众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到舞蹈表演及教学等信息。对舞蹈本身而言,技术的融入使舞蹈的传播有了本质的改变。新媒体媒介在过往的传播方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表现的主体不仅限于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还包括新媒体技术所塑造出的虚拟空间和人物,其传播的途径主要以网络及移动设备为主。总体而言,随着人们对艺术追求品位的提高,新媒体舞蹈的艺术形式和传播特点不仅满足了大众更高标准的欣赏水平,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
一、电视媒介
从舞蹈传播发展的角度来看,电视媒介的兴起对舞蹈而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舞蹈作品可以抛开时间和地点的制约,通过一台电视机就能传递给大众,观众的视角随着摄像机的镜头穿梭于舞台中的不同角落,并且通过一系列拍摄技巧来表达不同的艺术视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舞蹈具有更丰富的传播量和更大的传播深度与广度,在镜头中得到了重构和重组,也被赋予了摄影师对于舞蹈的二次解读。
二、网络媒介
当下网络的普及速度之快和普及范围之广使得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传播媒介,在此背景下,舞蹈艺术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并通过网络将更多作品传播于大众。网络传播的最大特征是其传播的自由性与随意性,受众人群可以不受时间及地理位置的限制,在网络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资源进行点播,这样的传播方式摒弃了固定时间和位置的剧场,及固定播出时段及固定频道的电视。但网络媒介仍然有其相应的弊端,网络上对舞蹈及其他艺术资源的审查力度相对薄弱,这就为一些“低级”的资源传播提供了渠道,所以,相关的监管部门理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净化网络中的舞蹈资源,使这种高雅艺术能更好的服务、陶冶观众。
三、传播媒介的对比研究
l.传播受众面比较。最早的舞蹈传播采用的是口传身教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受众面大多是学习舞蹈的学生、演员或者舞蹈爱好者,该类群体对于舞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或表演功底,所以这种传播更多的是专业上的传播。此外,与之相对的传播方式就是数字化传播方式,以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受众对象多为家庭主妇或年龄稍大的群体,该类传播对象尚未具备获取互联网资源的能力,且对于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有限,但电视的普及率高,所以传播范围更广。对于以网络传播媒介而言,受众群体多为年轻人,具备通络获取电子资源的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所以该类受众群体具备着一定的艺术鉴赏水平,并且由于网络的普及不断加速,所以这类媒介的传播速度是较快的。
2.传播作用效果比较。传统的剧场传播方式,是最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视觉效果的传播方式,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舞者的气场和舞台上的艺术氛围,观众和编舞者以舞蹈作品为桥梁进行着情感上的交互,双方都达到了精神层面上的交流。相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虽很难达到上述的效果,但其也具有传播的范围广等特点,通过电视为媒介观看舞蹈作品,可以使一些偏远地区的观众同样有欣赏艺术的机会,这种门槛较低的传播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舞蹈艺术的普及率。网络媒介相较于电视而言,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电视上舞蹈节目有限,但通过互联网,舞蹈爱好者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舞蹈表演,所以,网络媒介是覆盖范围最广的传播方式,其对于舞蹈艺术的传播具有无与伦比的效果。
3.传播内容比较。对传统的言传身教传播而言,因其受教者需具有一定舞蹈基础,所以其传播的内容是具有很強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但对于当今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而言,其传播的内容更趋向于大众,通过电视或网络的方式对舞蹈作品进行传播,是舞蹈艺术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不仅为大众生活增添了艺术的色彩,更提高了大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当然,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所传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确切来讲,通过网络所传播的舞蹈作品更多,题材更为全面,由于电视媒介需要考虑收视率等因素,所以其相对于网络媒介而言是一种被动的传播方式。但无论是何种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的选择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接受程度,提供健康向上、能够陶冶情操的舞蹈艺术是任何传播媒介都不能违背的原则。
在现代科技力量的影响下,新媒体转型时代不仅为舞蹈的表达方式带来了变革,并且舞蹈的传播媒介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舞蹈的传播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在保护传统舞蹈文化的同时,也希望新媒体能够给舞蹈艺术带来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