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绮婵娟,铜柯铁干
2019-08-06严丽
严丽
摘要:褚遂良是我国初唐四大家之一,在我国书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书法汲取了欧阳询和虞世南的精髓,在两者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并且加以创新,从而形成了让后世沉迷的“褚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本文中对《雁塔圣教序》的技法运用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描述,浅谈临摹《雁塔圣教序》的特征以及对相关文献史料的分析梳理,对《雁塔圣教序》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创作中的问题,试图对《罹塔圣教序》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期之道临摹与创作实践。
关键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楷书,创作,心得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006-01
一、创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l.读帖
要想用褚体进行创作,首先要对《雁塔圣教序》进行临摹,而临摹之前必须要先读贴。读贴时最主要的是观察,需要用心体会整体用笔、结体、章法的特点。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察之者尚精”,读贴务求精细周到。
章法:《雁塔圣教序》字距、行距宽,整体布局平和舒展,布白均匀有序。
结体:《雁塔圣教序》结字大都以方为主,与同时代欧阳询、虞世南的长字形有所区别。字中夹杂了行书笔意,笔画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关情,每一笔收尾回锋是为了呼应下一笔的开始,使笔画有了联系,生机盎然。褚体用笔灵活多变,结构婀娜多姿。
用笔:《雁塔圣教序》的用笔较欧阳询、虞世南等初唐楷书大家要显得丰富多变。由于笔锋运用的灵活,因此更加强调取势。运用中锋、侧锋、露锋、藏锋、逆锋等笔法,问用一些隶书笔意,笔画劲挺、开张有度、粗细明显、提按分明。
2.临摹
临摹对创作来说是最基本的训练,无论是摹写、背临、意临,它的作用都是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目的是为了创作做好准备。在此次创作中为了使后续的创作能更好的进行,需对《雁塔圣教序》进行了系统的临摹与整理。
《雁塔圣教序》整体给人以轻灵的感觉,线条很灵动有跳跃感。单个字中各个笔画的轻重变化也比较明显,而且曲线比较多很难看见平直的笔画,每一个笔画都有其独特的姿态。先看左边的“空”字,可以感受到笔画丰富的姿态,也可以感受到每一笔的提按变化。字中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最后一横是典型的一波三折,笔画呈现出“两头粗,中间细”的形状。再看右边临写的“空”字,在临写时首先没把握住字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比原贴偏扁;而且笔画间的粗细变化也不够明显,每笔的起笔收笔都不到位。另外,在临摹中也感觉到字中的活泼、流美。《雁塔圣教序》赋予楷书流动之美,具有行书笔意,原碑中牵丝连带的都很清晰,比如图三中的“飞”和“物”。所以我在书写时注意其中的节奏与变化,把褚体的灵动表现出来,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楷书的一点。
《雁塔圣教序》的线条以瘦硬为主,瘦容易把握但是筋骨不容易表现出来。我在临写时对字的空间把握不够,容易把字写扁;另外在书写时,要注重字的整体结构,很容易把字写得呆板没有变化,往往忽视了细线条的刻画以及粗细变化,导致写出来的线条没有弹性,而且过于匀称。针对这个问题将问题分解单个突破。首先把握好每个字的字形,字的空间变化;其次,在起笔时我会看好每笔的方向跟形状,做到干净、准确;在行笔时会果断一点,让笔画显得坚挺有力度;在收笔时,会干净利落,把字中的粗细变化体现出来。对此在后期进行了大量的临习,为创作做好准备。
(二)操作阶段
通过对前期的临摹阶段,自己在临摹基础上的集字与试验性的创作,基本可以把握褚遂良的风格特点还有用笔。在创作过程中尽量跟随原碑,最大化的保留褚遂良的艺术风格。对于不会处理的字就利用字帖中相同的偏旁部首进行组合字的结构优化,来达到创作用字的可用目的。
二、创作感悟和心得
(一)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与反思
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懂的东西也是因为自身在平時学习中没有认真钻研的结果。在这次创作中,我对《雁塔圣教序》的理解不够深入,写字呆板、不灵活成为我最大的问题。在临摹上总是实临,对意临的掌握还差很多,导致创作时拘泥于法度,不敢大胆出新意。在章法上布局上控制不好,有些在《雁塔圣教序》的字很精彩但我运用到创作中就显得不太出众了。对于这些问题,我应该结合褚遂良的其他作品多加临习,多思考每个字的造型以及整篇布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
在《将进酒》的创作过程中,自己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褚遂良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在书法理论方面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期间也看了一些当代的书法名家对褚遂良创作过程的总结和归纳,感觉受益颇多。通过对《雁塔圣教序》的大量临习,使我更多的学习到褚遂良的笔法,在创作中也进行了很好的运用。在创作作品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构思、设计,找出最佳方案,不能拘泥于形式。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尽量避免光创作不临摹或者光临摹不创作,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早发现问题早解决,不能闭门造车。书法学习,要持之以恒,用心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