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漫想
2019-08-06冯俊科
冯俊科
五十多年前,我不到十岁,县城丁字路口有个小人书摊,我常蹲在那挑小人书看,一分钱可以看两本。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鄂尔多斯风暴》。那是根据电影绘制的,具体内容已经忘记了,大意是蒙古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封建王公贵族、军阀队伍进行斗争。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在中国北方,离我的家乡很远,有个地方叫鄂尔多斯,那里掀起过革命风暴,还有浩瀚的沙漠,辽阔的草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值冬天,我准备到黑龙江出差,爱人给买了一件羊绒毛衣,质地细腻,柔软暖和,一看牌子:鄂尔多斯。后来,这种品牌的各种羊绒制品,还真的火了,风靡全国,名扬世界,我穿上这件毛衣,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鄂尔多斯。再后来,从媒体上知道,鄂尔多斯美丽富饶,是个“扬眉吐气”的地方。扬(羊)——就是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4,是中国绒城、世界绒都;眉(煤)——指的是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930亿噸,约占全国的1/6,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储量都是十分可观的;吐(土)——就是境内黏土、高岭土、铝矾土等一系列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级较高,极具开采价值;气——就是天然气,探明天然气储量4.4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储量相当可观。
鄂尔多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2018年8月下旬,我终于来到了鄂尔多斯,参加《民族文学》组织的全国多民族作家走进鄂尔多斯的文学实践活动。到了鄂尔多斯,我才知道“鄂尔多斯”是蒙古语“众多宫殿”的意思,同时还知道,“鄂尔多”意为“宫殿”,加个“斯”,就变成了很多的宫殿。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在鄂尔多斯四处寻觅宫殿,结果令人失望,没看到很多宫殿,倒是看到了宽阔、气派的道路,十车道、八车道、六车道的,纵横交错,伸往远方。然而,这里的车辆真的不是太多。还有一个突出印象,就是城市的规划和格局,豪放、气派、任性。举目望去,鄂尔多斯拔地而起、耸入云端的高楼不多,楼房与楼房之间的间距很大,尤其是一些大型建筑物之间,间距大得简直令人唏嘘,比如鄂尔多斯博物馆和大剧院之间,相隔两三百米,遥遥相望,其间栽种着大片的花儿,各种各样,放眼望去鲜花烂漫,万紫千红。到了鄂托克旗,它是鄂尔多斯管辖的一个县级市,市区道路宽阔,两边两三层的房屋居多,尤其是在老城区。《蒙古秘史》博物馆和地质博物馆之间的广场,广场左右两侧的凹字形楼宇之间,同样是开阔、气派、任性。百川大酒店与对面的酒店,相隔至少三百米,怀抱着一片榆、柳、杨等树木,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久居京城,深知土地之金贵,尤其在市政建设上,真可谓寸土寸金,惜地如命。鄂尔多斯的这种城市规划和格局,我感到与其说这是一种气派,一种豪华,倒不如说是一种奢侈,一种浪费。这简直是把土地资源优势利用到了极致。
晚上,久难入睡。突然间,我意识到事情好像并不那么简单。据有关资料,秦汉时期的鄂尔多斯,草木葱茏,人烟稠密,富庶繁华,风光绮丽。后来由于无休止的战争、滥垦,盛景凋落了,沃野渐成了沙漠。唐朝诗人许棠,写下“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的名句,描绘出一幅破落衰败、荒漠悲凉的惨相。应该说,现在的鄂尔多斯市是建立在沙漠上的,也可以说是沙漠中的城市。那么,城市空间的扩展、扩大,最直接的效果是什么?在铺展开来的市区内,道路两旁,楼宇之间,公园院落,应该干些什么?我终于有所醒悟了。鄂尔多斯官员们,果然是豪放、睿智,他们的这种大手笔,原来是为了植树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挤压沙漠,减少沙漠的面积,有效阻止土地的沙漠化。
敬天敬地敬祖宗,是蒙古族喝酒的礼仪。所有到过蒙古族地区、与蒙古族同胞喝过酒的人,大概对此都不陌生。这一礼仪,也一直被单纯地看成是对皇天、后土和祖宗的敬畏。但是,这个礼仪的诞生,竟然付出过生命的代价,而且它同蒙古族同胞的生存安全密切相关,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据成吉思汗的子孙介绍,成吉思汗九岁时,父亲也速该带着他来到朋友家里,相中了朋友家的女儿,提出让朋友家的女儿给成吉思汗当媳妇。按照习俗,也速该把成吉思汗留下,自己走了。途中看到一家办宴会,也速该参加了宴会,他万没想到,有人在马奶酒中悄悄投毒,他喝下了毒酒身亡。成吉思汗从父亲的遇害中得到教训,就制定了一套礼仪:喝酒前,无名指上要戴银质戒指。敬天时,无名指蘸着酒,顺便抹在戒指上;敬地时,有意拖延一段时间,让酒在戒指上发生变化;敬祖宗时,借机观察戒指上是否颜色有变,以确定酒中是否有毒。蒙古族人生性豪放,喜好盘坐在辽阔的草原上,遥望浩瀚的苍穹,端着大腕喝酒,撕着大块吃肉,展着喉咙放歌,这个礼仪世代传袭,沿用至今,不知道挽救了成吉思汗多少子孙的生命。同时,这个礼仪再一次印证了社会学、民俗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任何一个民族的习俗、礼仪的产生,都和他们的生存、生活现实密切相关。
鄂尔多斯市应该有沙漠,但我没有看到。从鄂尔多斯到鄂托克旗,沿途看到的全是碧绿的草原,色彩斑斓的花儿,辽阔无际,令人心旷神怡。清代有人填过一首词:“鄂尔多斯天尽头,穷山秃而陡,四月柳条抽。一阵黄风,不分昏与昼。快把那‘万紫千红一笔勾。”这首词把鄂尔多斯往日的灿烂写得消失殆尽,把后来的沙漠写得荒芜凄凉,读来令人苦楚心酸。确实,这片草原,曾经遭受过几个世纪金戈铁马的肆意践踏,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烽火的焚烧涂炭。新中国成立以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也曾有过滥伐树木、垦荒种粮、无序放牧带来的破坏,草原大面积沙化,风起黄沙漫天,沙尘暴乌乌泱泱,飞向了华北,飞向了京城,甚至飞往更远的地方。然而,今天的鄂尔多斯,草原丰美,花儿遍野,蒙古花、沙打旺、狼毒草、老公银、曲菜娘子、毒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籽粒苋、苦菜菜、苏丹草和细枝山竹子等,还有很多花草,应有尽有,数识不清。成吉思汗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用一点一滴的汗水,终于把那“一笔勾”去的“万紫千红”,又重新再勾了回来。有关资料介绍,2000年时的鄂尔多斯,全市植被覆盖率不足30%,现在已达到了70%以上。鄂尔多斯的这种执着,这种收获,这种盛景,激动了无数的游人墨客,他们用相机、手机、诗文、歌曲、绘画等记录下来,通过电影、电视、网络、微信、书报等各种手段,传播开去。鄂尔多斯的名字,像当年驰马扬鞭、弯弓射雕的成吉思汗一样,风靡全球,享誉世界。我觉得自己再写点什么,好像已无从下手。不过,回京途中,我还是按捺不住,急匆匆掏出手机,翻出几张照片,那是毛茸茸的狗尾巴草,色泽艳丽的沙打旺、细枝山竹子花,发到了朋友圈里,同时配上了四句小诗,表达心中的感受:
草青花繁接天涯,
风过阴山断飞沙。
漠北含情弄秋色
游人归途不思家。
鄂尔多斯,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