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风物志
2019-08-06应琛
应琛
在唐代,对皇帝的称谓是“圣人”;圣人当了父亲,就变成了阿爷(耶);圣旨不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圣人诏令”……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让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还能学习到不少唐代文化知识——更难的是,这些考究的细节,并不单纯为了炫耀“服化道”技巧,非但一点不突兀,有些甚至达到了为剧情服务、给故事加分的作用。
美酒佳肴
羊肉
水盆羊肉
唐朝肉类的绝对C位。唐人吃羊,主要是烤,但也有水煮。最著名的烧尾宴中,58道菜中,和羊肉有关的达到8道。《太平广记》里,105次提到肉类,其中羊肉类47次,占比45%,排名第一。
火晶柿子
柿子在陜西种植历史悠久,是否玄宗时就有此品种不可考,但红柿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秦。唐代人对柿子这种本土平民水果十分喜爱,关于其的诗歌数不胜数,刘禹锡还专写了一首《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胡饼
唐朝“饼”的概念比较宽泛,胡饼类似新疆的馕,烘烤而成,金黄酥香,上面撒有芝麻,再用馕针在上面扎出美丽的花纹,可包入各类馅料。白居易就写有“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的诗句。
茶汤
上元节的长安城里,每个人都在喝茶。李必在煮,太子在煮,右相也在煮,不过他们烹茶的方式好像在烹饪。与现代喝茶的清澈本味不同,以前饮茶确实要加许多佐料,盐,葱姜蒜,西域来的各色闻所未闻的香料,煮出来的“茶汤”也确实像一碗汤。剧中此时陆羽《茶经》应当未成,煮茶手法也不必追求章法。
生活方式
细犬
只有长成哮天犬模样的细犬,才是我唐狩猎犬品种。
建筑风格
市门与坊门
该剧中展现了两处大门型建筑。一处位于西市,为市门。一处位于昌明坊,为坊门。两座门都为两层楼阁式,结构相似。此种形式的大门确实存在于唐代的长安,但在国内已经没有留存下来的实物。
服饰造型
“缺胯袍”
吸收了西域胡服和中原袍服改良而来的官员服饰,绯色为常见的中高级官员服色,提花纹样和服饰颜色均体现官位等级。
披帛
盛唐时期女子服饰腰线上升,上升至胸部以上。以丰胸为美的唐朝,最大限度地修饰女子身材,显得曼妙高挑。
莲冠
唐代学道风气盛行。李必的道家服饰、子午簪、拂尘,据说,为了原汁原味地还原唐朝道家装束,片方还专门咨询了道教协会。
妆发礼仪
底妆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女性就开始扑粉了,原料有米粉、铅粉、珍珠粉、石粉等。唐代国力繁盛,女性妆容也较为多样,如以铅粉为主的白妆、以胭脂为主的红妆,以及桃花妆、飞霞妆、酒晕妆、啼妆、泪妆等。
发髻
唐代女子的发式光名字就有两百多种。梳在头顶的发髻称为高髻,是盛唐时最流行的一种。其实,唐代女性也有佩戴假发髻的习惯,这种假发髻称为“义髻”。据说,杨贵妃就有戴假发髻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