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耦合研究
2019-08-06周小祥侯忠伟苗金燕
周小祥 侯忠伟 苗金燕
[摘 要] 行业特色高校以为特定行业培养人才为目标,其人文教育有着独特内涵。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亟需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文化与大学人文教育的耦合。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育人的文化,具有相同的主体和目标;两者都具有文化属性,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企业文化体现一定的行业精神,具有很好的人文教育作用。高校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耦合的具体路径包括:在校园文化中增添行业企业文化元素;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活动中强化企业文化项目开展;在社会实践中增进企业文化学习;在就业指导中对接企业文化需求等。
[关键词] 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人文教育;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8-0081-07
人文教育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关乎全民素质。大学生人文教育既是大学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当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现实问题。当前,高校人文教育有弱势化、边缘化倾向,对于工科院校,尤其是行业性、地方性工科院校而言,人文教育亟需进一步加强。在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职业意识,促进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
《易经》云:“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即人类创造的文明,既体现为丰富的物资文明也体现于制度和精神层面,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1]。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科学知识和人类文明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以及修养,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人文教育有别于科学教育,其更加强调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科学是求真,人文则是求善。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思想的熏陶、人文方法的掌握以及人文精神的培育,在这四个维度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知识是基础,人文素质或人文素养是目标。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通常代表了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留存下来的,代表企业的精神和行为处事模式[2]。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实际中可由一定的标语、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元素及形象进行展示,是企业的灵魂,体现着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具有自主累积性、广泛激励性、难以消除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3]。企业文化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和制度体系七大方面。企业文化在演变中会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耦合性分析
大学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是同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具有相互独立的文化功能。大学人文教育主要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文底蕴,在物质层面体现为教育教学软硬件设施、校园景观及各种标志标识等;在制度层面体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的各种规章制度,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等;在精神层面体现为办学理念、办学传统、校风校训等,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自主互动等人际交流和思想碰撞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时代性。而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积淀的愿景、目标、战略、理念及精神的综合体现,在物质层面体现为企业生产运营的各种厂房、设备、办公等硬件设施,在制度层面体现为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企业运营管理的规范及标准等,在精神层面体现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及价值理念等。虽然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风格和目的各不相同,但两者在培养人的作用和功能上具有对接、耦合的基础和可能。
1. 两者都是育人的文化,具有相同的主体和目标。人文教育和企业文化均是育人的文化,两者具有相同的主体和目标,这为两者的相互耦合提供了基础。人文教育和企业文化都是针对人的培养方面,两者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去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需要围绕“人”的发展来进行。具体来说,人文教育主要是围绕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来进行,而企业文化主要是围绕人才的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来进行。因此,在大學生人文教育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企业文化的优点,融入企业文化的精神,将企业文化的有益价值观念渗透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体现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既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又有利于行业的创新进步。
2. 两者都具有文化属性,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均是社会亚文化的一种,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从层次结构上看,两者都是由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及物质层构成,且精神文化是两者共同的核心。在具体建设时都是按照构建物质文化、倡导行为文化、培育制度文化、凝练精神文化的步骤进行的。在功能上,人文教育和企业文化都具有培养、引导、感染、激励人的功能,对学校和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行为上有规范作用,在团队上有凝聚作用。人文教育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其最高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人格中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企业文化同样也是以人为核心,是一种处事的文化,通过引导、凝聚、感染、激励员工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共同努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教育,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4]。
3. 企业文化体现一定的行业精神,具有很好的人文教育作用。行业精神是行业发展所共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行业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文化,一个行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行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凝聚内部力量和增强外部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不同的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的梳理过程中不难发现,同一行业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有着一定的共性,体现着这个行业的精神和文化特征。比如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往往体现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价值理念,交通行业企业文化体现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行业精神,航天航空行业的企业文化往往体现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企业精神……这些无一不是进行大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和鲜活案例,对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行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能让学生拥有成为行业工匠的底蕴和良好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4. 培育合格企业人是高校人文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共同旨归。高校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是其重要内容。大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训练,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把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培养成更适应企业需求的“企业职工”,为以后成为优秀的企业人打下良好基础。高校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必须与企业文化能够很好地对接和耦合,而就业则是两者有效耦合的桥梁。高校在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时,必须适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在专业知识、素质能力、道德品质方面的期望和要求,要掌握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系,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三、高校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耦合路径探析
当前,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方略之一。行业特色高校应当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充分利用行业背景和产学研资源,结合所处行业、地域实际和企业需求,将产教资源特别是企业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人文教育培养体系,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行业精神、责任意识、合作态度、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和品格养成中的教育、导向、约束和激励等作用。通过学习、熏陶、社会实践和感染等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在学校学好专业技能以及今后在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在校园文化中增添行业企业文化元素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人文教育基础性承载平台。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和宣导效应,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时,应积极将行业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特别是代表行业精神、体现行业特色的元素,如学校的各种标志标识、口号标语、形象识别等,将团队合作、创新、竞争等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背景建设中蕴含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
(二)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
在进行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企业文化要素,产教融合将是今后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邀请企业参与高校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创新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订制班、海外班、卓越班、训练营等具体形式,将企业文化、企业技能等融入大学生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上,将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编写成案例,通过典型企业、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所涉行业的企业文化。在师资配备上,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或为专业学生配备行业导师,邀请企业高层或一线工程师、设计师等担任部分课程讲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增进对企业文化的学习。
(三)在校园活动中强化企业文化项目开展
学校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与行业企业、校友所在單位等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邀请企业高层管理者、一线员工到校开展专题讲座或创新创业报告会(企业家讲坛、名家论坛、校友论坛)分享职业经历和业务经验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今后所面临的行业工作,特别是邀请企业创业者到校分享其创业经验、发展历史、经营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念,更能让学生深受感染和熏陶。结合大学生发展的阶段和企业的一定需求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节、企业文化周、设计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学习企业文化,增强知识技能,从而引导大学生尽早形成好的职业观念。此外,在校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举办模拟面试、模拟企业挑战赛、模拟银行、模拟公司、模拟设计院等活动,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营造真实企业情景和工作环境,也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感染和引导作用。
(四)在社会实践中增进企业文化学习
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和体验优秀行业企业文化。专业见习、社会实习、顶岗实习等均是大学生直面企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最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可以具体了解企业的工作任务、职业环境,了解企业对知识结构、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近距离地感受企业文化。实习经历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好入职前的心理准备,找准自身知识能力差距,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增进人际交往技能,能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有着很大裨益。除了见习实习,开展行业企业调查、用人单位调研、优秀校友及校友事迹寻访等社会实践活动,均能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精神,学习企业文化。
(五)在就业指导中对接企业文化需求
加强以职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活动。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和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多方面收集整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分析和梳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要求的具体特点,形成就业形势报告,在平时的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社会活动中与教务处、学院及任课老师一起有针对性地共同进行培养。在具体进行就业指导时,对学生在职业礼仪、待人接物、职业认知、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同时注重行业精神、企业文化要素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系统了解企业文化。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组织企业方与待就业学生开展就业洽谈会、企业宣讲会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与自身的适应度,并及时收集企业的反馈信息,通过构建就业工作的闭环系统,增强学生与企业的双向对接与互动,促进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有效融合。
四、結语
在深化产教融合大背景下,高校要与企业通过利益牵引、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校企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人文教育培养体系,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人文教育培养模式,这对于学生事业心、责任感、竞争意识、道德水平、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定贵.新时代大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3).
[2]吴友军,杨明敏,李宏伟,崔丰莉,李洁欣.企业文化对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山西科技,2016,(6).
[3]王勋,王燕.新形势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析——基于企业文化的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8,(5).
[4]蒋冬芹.用先进企业文化引领高职人文教育——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5]刘东风,周月友.企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重要性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24).
[6]史鉴.企业文化视角下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7]易晓冬,胡蓉.浅析校企文化融通下高职生职业态度的培养策略[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8]商圣虎.优秀企业文化助力大学生党员职业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
[9]李红.“双创”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大学生企业文化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6,(2).
[责任编辑:李利林]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im at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specific industries, and their humanities education is featured in unique connot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coupling between industry culture and university humanities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corporate culture: both are cultures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have the same subject and goal; both have cultural attributes and similar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corporate culture reflects certain industry spirits and plays a good humanistic education role. The specific path of coupl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corporate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s: adding industrial corporate culture elements in campus culture; incorporating excellent corporate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corporate culture projects in campus activities; and promoting corporate culture learning in social practice; adding corporate culture needs in employment guidance.
Keyword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Humanities Education; Corporat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