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2019-08-06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输血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健康的重要医疗手段,但随着血液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出现,输血安全已成为世界医疗卫生安全重要问题[1]。输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溶血性输血反应(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HTR),其反应机理为人体血红细胞膜表面存在血型抗原,当受血者输入自身红细胞缺乏血型抗原后引起对应抗体产生,同时血型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导致红细胞致敏被破坏,血管内溶血将导致休克、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救治不及时的急性HTR可导致受血者死亡[2]。因此,保障受血者输血安全对临床疾病治疗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常见交叉配血技术为低离子凝聚胺技术(manual polybrene test,MPT)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Microcolumn gel method,MGT)[3-4],本研究通过比较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684例输血患者临床资料,探究两种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上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684例输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交叉配血技术分为MPT组(362例)与MGT组(322例)。纳入标准:(1)急需输血且满足输血条件者;(2)符合两种交叉配血技术方法适应证;(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白血病及再生性障碍性贫血者;(2)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3)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当天抽取5 mL肘静脉血4℃低温保存待用。
MPT组:使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由于低离子凝聚胺带正电可与人肝素反应溶解人体血液导致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加入悬液后未发生抗性反应的将开始分离而产生抗性反应的红细胞凝聚保持[5],取两只洁净试管详细注明主侧、次侧后分别在主侧加入比例为1∶2的受血者血清和献血者红细胞悬液、次侧加入1∶2的献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分别在两试管内加入0.7 mL介质和2滴低离子凝聚胺试剂(广东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充分混匀,室温3 500 r/min离心11 s弃上清,在残夜中加入2滴解聚液观察液体变化情况,若1 min后凝聚消失则检测结果呈阴性表示可以配血,否则结果呈阳性表明配血失败[6]。
MGT组: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由于微凝胶柱层析分子可对在微柱反应腔内与特殊抗性凝胶介质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的复合物、红细胞排阻分离,不同复合物阳性凝集结果不同[7],首先使用盐水对试管做正向、反向定型检验并对已确定的卡式凝胶管做好主侧次侧标记,分别于主侧管内加入献血者50 μL 1.0%由生理盐水配置的红细胞悬液和25 μL受血者血清,次侧管内加入受血者50 μL 1.0%由生理盐水配置的红细胞悬液和25 μL献血者血清,使用微柱凝胶免疫卡、37℃下孵育15 min,室温1 500 r/min离心3 min,观察红细胞在微柱凝胶中的位置,若凝胶管内所有红细胞均沉淀堆积柱底则检测结果呈阴性,若管内部分或全部红细胞与凝胶结合则检测结果呈阳性[8]。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经输血后所有患者共出现实际配血不合26例,统计比较两种检测技术结果配血不合阳性率、诊断性及诊断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配血不合阳性率比较
经检测,MPT组配血不合阳性率高于MG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配血不合阳性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交叉配血准确率比较
经检测,MGT组阳性率、灵敏度、阳性似然比及正确诊断率均高于MP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率、阴性似然比及错误诊断率均低于MP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检测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4、表5。
3 讨论
目前,临床常用配血技术为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此项技术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受低离子正电荷环境作用,红细胞间静电斥力减弱细胞间距缩短,抗原抗体更易紧密结合可形成肉眼可见维持时间较长的离心沉淀凝集体[9],同时假凝结清除液可迅速溶解非特异性凝集沉淀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10]。此项技术操作便捷、假阳性结果较少在急诊输血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漏检率、假阴性出现几率较高,更为可靠的配血技术还在被寻找[11]。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利用分子排阻原理通过特定转速离心呈现被注入微柱内的红细胞与血清是否形成复合物并与凝胶分子结合状态判断配血是否成功[12-13],若血清有红细胞特异性抗体则形成体积大于凝胶间隙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无法穿过微柱凝胶间隙而浮于凝胶表面表现阳性,反之当血清中无红细胞特异性抗体时,未形成复合物的红细胞体积小于凝胶间隙可在离心时顺利通过微柱沉积于孔底表现阴性[14]。此项技术灵敏度、结果准确率更高,操作过程简洁明了无需拥有丰富实操经验,检测仅需献血者受血者较少血量有效减少检测操作对血源污染,同时37℃孵育中可有效减少检测过程出现的冷凝集假阳性结果,适用于要求规范化标准化血清学操作、血量标本较少及含较高滴度的冷凝集素检测[15],但由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需要专用孵育仪器和离心机成本较高,普及推广应用难度较大,此项技术尚有待改进[16]。
表3 不同配血方法结果比较(例)
表4 不同配血方法结果诊断性比较(%)
表5 不同配血方法结果诊断正确率比较 [例(%)]
张层山等[15]通过研究凝聚胺试验与微柱凝胶技术对儿童输血安全影响发现,微柱凝胶技术组配血合格阳性率、灵敏度诊断正确率均高于凝聚胺试验组;张丽萍[16]通过研究聚凝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发现,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敏感性超过聚凝胺法。本研究中,MGT组阳性率、灵敏度、阳性似然比及正确诊断率均高于MPT组,配血不合阳性率、阴性率、阴性似然比及错误诊断率均低于MPT组,但两组检测特异性无明显差异,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这说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配血检测中准确率优于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主侧不合可能原因在于同型输血中存在免疫性抗体,且有输血既往史及妊娠史患者更易产生免疫外源血抗体[17];次侧不合可能原因在于药物免疫性抗体引起抗原减弱、肿瘤患者或输血量较大患者产生抗体易吸附于红细胞上同时自身对照呈弱阳性;主次侧不合可能原因在于患者血中含有自身红细胞抗体引起免疫性贫血[18]。
综上所述,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配血检测中准确率优于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但两种技术各有优劣,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熟练判断分析,合理选择确保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