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球对枕后位产妇分娩的影响

2019-08-05白爱萍

医疗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骨盆体位产程

白爱萍

天津市宝坻区妇产医院 (天津 301800)

产妇分娩时,胎儿头部方位异常是导致产妇难产的重要原因。持续枕后位是头位难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能导致产程延长,胎先露降低缓慢,若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1]。本研究分析体位与分娩球在枕后位产妇分娩时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枕后位产妇进行研究,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26.72±3.38)岁;孕周36~39周,平均(38.78±1.08)周。观察组年龄22~33岁,平均(27.39±2.18)岁;孕周35~40周,平均(39.12±0.72)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产程均长;产妇骨盆外测量正常,经阴道内诊后发现头盆不对称,确定为枕后位;(2)均为初产妇,且骨软产道无异常,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排除标准:(1)通过头位分娩评分表对产妇进行评分,骨盆与体重<7分者;(2)伴随妊娠并发症与内科合并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位护理。采取膀胱截石位,对产妇外阴进行常规消毒与引导检查后,于产妇宫缩间隙,护理人员将右手深入产妇阴道,确保示指与中指保持与矢状缝平行;将指段放在产妇小囟处,当产妇宫缩时,引导产妇屏气用力,慢慢旋转胎儿头部,左枕后逆时针旋转90°,右枕后顺时针旋转90°,正枕后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35°。产妇进入宫缩间隙,护理人员用右手固定胎头,待产妇宫缩2~3次后,护理人员察觉胎头有所下降时将手抽出,不再进行旋转。对产力不足的产妇,静脉滴注0.5%缩宫素促进其产力增加,进行胎位旋转时,需要使用胎心监护仪监听胎心,出现异常时立刻停止旋转,待胎心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旋转,必要时采取剖宫产手术。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使用分娩球。根据产妇身高选择不同直径的分娩球,身高超过170 cm产妇,选择直径为75 cm以上的分娩球;身高160~170 cm产妇,选择直径为65~75 cm分娩球;身高小于150 cm产妇,使用直径为55~

65 cm的分娩球,要选择载重较好,且具有防滑、防爆功能的分娩球。产妇排空膀胱,助产护士上好床栏,将分娩球放置在床头或床尾中央,保留一定间隙,保证分娩球摆动时不会触碰床栏;指导产妇双膝跪在床上,稍微分开双膝,间距与肩同宽,双手环抱分娩球,中心在上半身,爬伏姿势靠在分娩球上,引导产妇在宫缩时保持轻松状态,缓慢摇摆身体,进行带动及转圈运动;宫缩间隙引导产妇全身放松,恢复体力,直至胎儿头部位置转为枕前位[2]。

1.3 临床评价

两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产后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与产程比较

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方式与产程比较

2.2 两组产后2 h出血量与产后出血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与产后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2 h出血量与产后出血率比较

3 讨论

枕后位产妇指产妇正式临产后,通过充分试产但无论哪种方式结束分娩时,胎儿枕骨均在母体后方,枕后位是导致产妇出现难产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枕后位产妇剖宫产率高达75.00%以上[3]。因此,对枕后位产妇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及时矫正,以缩短产程和降低难产发生率。

现阶段枕后位产妇临床护理中主要采用旋转体位护理与分娩球护理干预,产妇在正常分娩时,产道、产力及胎儿等多个因素均需要保持正常且相互协调才能够完成分娩[4]。体位护理中,使产妇采取侧俯卧位能够改变身体重心,减弱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对子宫的压迫,确保胎盘循环良好,让胎儿得到更多氧气;且在羊水浮力作用下,以手法旋转异常胎儿方位,促使胎儿重心绕骨盆纵轴旋转,改变胎儿方位异常。

分娩球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胎儿自身的重力帮助胎儿进行旋转[5]。产妇上身前倾跪坐在分娩球上,并与骨盆的倾斜度保持一致,促使胎儿更好旋转,更加适应分娩机制,纠正枕后位,使胎儿顺利入盆。此外,分娩球对产妇的臀部、腰骶及会阴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按摩效果,产妇身体前倾能够减少胎儿头部对骶尾的压力,改善产妇盆底血流动力学,松弛产妇盆底肌肉。同时,使用分娩球还能够转移产妇的注意力,缓解产妇不良情绪,降低产妇的疼痛感,促使产妇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防止产妇由于不良情绪而导致产后出血[6]。联合两种护理方式,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还能够弥补单种护理方式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中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单纯采用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体位护理联合分娩球干预能够提高产妇顺产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在枕后位产妇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骨盆体位产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