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肺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9-08-05兰锦文

医疗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炎症

兰锦文

龙岩市第二医院胸心外科 (福建龙岩 364000)

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鳞状上皮细胞癌、肺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比较常见,在肺癌患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为80%~85%,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当前在治疗肺癌患者时,手术是常用的方法,尤其是传统开胸手术,虽然能够切除病变组织,使患者病情保持稳定,但是术后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无法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2]。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76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64.1±8.5)岁;病理分期,Ⅲ期7例,Ⅱ期9例,Ⅰ期22例;肺叶切除部位,右下肺5例,右中肺4例,右上肺15例,左下肺8例,左上肺6例。试验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47~80岁,平均(64.3±8.6)岁;病理分期,Ⅲ期6例,Ⅱ期9例,Ⅰ期23例;肺叶切除部位,右下肺5例,右中肺5例,右上肺15例,左下肺7例,左上肺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即按照患者的病变位置,采用苯巴比妥和阿托品进行诱导麻醉并注入2%的利多卡因,然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主要麻醉药物有异丙酚和芬太尼;选择第6或6肋间隙后外侧为手术入路,做一个纵向切口,长度约为20 cm,常规开胸电锯进胸后,保留前锯肌,锯断第6后肋,通过肋骨牵开器牵开肋骨,然后行胸内操作,切除肺叶,清扫肿瘤区域淋巴结,运用切割缝合器缝合血管、支气管及肺部,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后,运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胸腔,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试验组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选择侧卧位,在患者肩下垫一个软枕,抬高腰桥,增宽肋间隙,然后于腋中线第7~8肋骨间做一个长为1 cm的小切口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探查肿瘤位置、大小以及是否转移,确定肿瘤位置后,再做一个主操作孔,位置一般在第5~6肋间,长度为3~4 cm,并且在肩胛下做一个切口为副操作孔,长度为1.5 cm,不需要运用肋骨牵开器,必要时,运用乳突牵开器将肌层与皮肤牵开。同时,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胸内操作,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临床评价

(1)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以及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术前和术后第1、7天的应激反应指标,包括前列腺素E2(PGE2)、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及皮质醇。(3)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炎症介质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

1.4 统计学处理

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后引流量(ml) 术中出血量(ml) 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d) 住院时间(d) 清扫淋巴结数目(枚)对照组 38 170.5±45.6 790.5±328.6 288.9±46.3 3.8±1.2 17.5±8.2 18.1±4.4试验组 38 182.6±49.1 670.2±302.5 272.3±48.1 2.9±0.9 15.4±7.5 16.8±4.3 t 1.782 6.383 9.162 5.381 10.763 1.56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及术后第7天,两组PGE2、ACTH、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PGE2、ACTH、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 PGE2(pg/ml)ACTH(ng/L)生长激素(ng/ml)皮质醇(ng/ml )对照组38 术前 107.5±14.3 3.4±1.1 1.3±0.8 71.5±22.4 术后第1天 199.7±18.2 3.1±1.2 2.7±1.0 116.8±38.1 术后第7天 152.5±21.8 3.3±1.1 1.3±0.6 91.8±26.5试验组 38 术前 105.2±13.8 3.3±1.1 1.4±0.9 69.3±21.6 术后第1天 181.8±19.5a 2.6±0.7a 2.2±1.4a 93.6±39.4a 术后第7天147.6±17.8 3.1±1.1 1.1±0.6 84.3±25.1

2.3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介质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介质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介质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TNF-α(μg/ml)IL-6(μg/ml)CRP(mg/ml )试验组38 术前 3.29±1.05 0.12±0.06 6.52±2.44 术后第7天 18.23±9.71a 0.16±0.05a 5.18±1.22a对照组 38 术前 3.38±1.16 0.15±0.07 6.61±2.53 术后第7天27.98±10.86 0.24±0.09 6.14±1.38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肺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根治术是常见的术式,但是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能够导致机体发生急性应激反应,并且机体应激反应与手术创伤呈正比,而应激反应指标也是评价患者术后机体康复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试验组PGE2、ACTH、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曾宽[3]、王辉斌等[4]研究报道相似,提示胸腔镜手术对肺癌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较小。术后第7天,试验组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琼育等[5]、周胜年等[6]研究报道相似,说明胸腔镜手术对机体炎症反应影响较小。升高炎症介质水平能够减轻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维持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对术后机体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传统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出血量少等诸多优点,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且对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胸腔镜肺癌炎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