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跟时代步伐践行课堂革命

2019-08-04葛中儒

关键词:课堂改革让学引思

葛中儒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提质、增效、减负的必由之路。时代在变,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新时代、新高考、新课改对学校新一轮发展是又一次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困难,我们唯有积极思考、主动作为,才是不变之策。

关键词:课堂改革;让学引思;三学六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16-1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下,各地课堂教学模式和特色也风起云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改观,但整体观之,灌输教育依然突出,学生自主无法落实。基于此,“让学引思”教学主张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让学”,就是把学习的位置、场所和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引思,即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2016年9月,我市出台《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年)》。《方案》要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学思结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進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我市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以生为本、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使教学活动更富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响应全市“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我校结合校情,积极主动构建校本教学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于‘让学引思教学主张的‘三学六环课堂教学方案”(“三学”指“课首自学——课中共学——课尾检学”三个学习阶段;“六环”指“目标导学——自学检查——质疑交流——释疑点评——知识建构——检测巩固”六个学习环节。)并在全校推广,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全市首批“让学引思”改革试点校。

一、精准定位,把握实质

“让学引思”教学主张强调,“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对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阅读、讨论、操作以及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等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做到“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观点让学生评”,甚至试题让学生命,简言之,凡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同时,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体问题,通过“课首引导学生主动学、课中引领学生互动学、课尾引发学生灵动学”,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并通过指导学生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养成思考习惯,增强思维品质,提升思想境界。

二、学思结合,提质增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学”与“引思”是辩证统一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让学”与“引思”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教”“学”“思”三者和谐统一。如,有老师在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课时,通过展示我国科学家对量子纠缠的探索过程这一事实,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我国科学家对量子纠缠的探索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2)我国科学家对量子研究取得的成就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这样的问题指向明确,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上升到人生价值角度,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时代诉求。

三、让而有位,引而有道

“让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尊重学生生命和人格和体现,但“让”要让得有度,让得到位。但有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生搬硬套这一精神,盲目地“让”,一味地“让”,为“让”而让,一节课45分钟“放羊”,特别是复习课,课堂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其结果可想而知。

“引思”旨在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从而能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此,“引”要得法,引得充分。但实践中有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思维度,处于“是不是?”“对不对?”的低级阶段,学生跟着“和”音,学习行为没有真正发生;也有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晦涩,学生听来一头雾水,这样的课堂实效也可想而知。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既要有思维度,也要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才会有生机与张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提质、增效、减负的必由之路。时代在变,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教育要顺应本性行事,遵循规律。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也已明确提出,课堂革命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唯有抓住课堂这块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学校发展才有真正出路。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新时代、新高考、新课改对学校新一轮发展是又一次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困难,我们唯有积极思考、主动作为,才是不变之策。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英语教学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英语教学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