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融入自然
2019-08-04崔卫兵
崔卫兵
摘 要: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学生在校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把学生囿于校园之内,教室之中,是不可取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真实触摸。远足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磨砺学生的意志,使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开发校本课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生;远足;启迪智慧;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09-1
读万卷书,最好的地方,是校园、图书馆、书房;与古人对话,与今人促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沉浸在书香的氛围里,不能自拔,不知今夕何夕。
学生的学习主阵地,当然是在学校、在课堂,传道、授业、解惑,因学校而便利,而课堂而升华。师生交流互动,生生讨论抒怀,教室里氤氲着浓厚的知识趣味,思维的火花,明明灭灭。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完全把学生囿于校园之内,教室之中,是不可取的。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用于解决生活的问题,学以致用,才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目的。讲经说法,说到妙处,直可天花乱坠;纸上谈兵,进可攻、退可守,不过是嘴上功夫。精神领域的理论,惟有与接地气的劳动实践相结合,才能筑起万仞大厦,才能真正做到嫦娥奔月,品尝吴刚杯中的桂花酒。
走出校园,仅仅远足,学生的意志就能得到磨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知道这条格言,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却一个都没有,现代文明赋予我们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弱化了路在脚下的距离。走路,几乎全部为了身体的锻炼。师生一起步行三十公里,许多人可能认为这是相当疯狂的举动——吃饱撑的;我们的学子,就是上了高中,读了大学,刻意步行三十公里体验的,也不过是凤毛麟角。腰身壮,才能胆气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林妹妹只能让我们摇首叹息;而生龙活虎的学子,令我们多么欣喜。
远足,是走学生出校园最为简单的组织形式,任何学校都能做得很好,毕竟我们有广袤的大地,一望无际的田野;我们有四肢健全的学子。树挪死,人挪活,就是最为熟悉的田野里,大群的学子莅临,本身就是令每一个学生开心的事情。
宋楼中学,位于大沙河之滨,远足去皖北砀山县蟠龙集,去目測黄河决口处的二坝湿地,是一项不错的选择。黄河于河南铜瓦厢决口,在花园口泛滥,许多学子认为这是尘封的历史,距离简直是遥不可及。其实,问题并没有这样复杂,我们只需要步行不到15公里,就可以看到黄河泛滥的现场——皖北砀山县葛集镇蟠龙集。
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夺淮入海指的是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清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再次在蟠龙集决口,原来的高寨渊子——而今的二坝湿地,就是它留下来的痕迹。我们不需要去铜瓦厢、花园口,完全可以目睹黄河决口留下的痕迹,大沙河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我们华北平原的最主要缔造者,就是黄河,相当长一段时间,它就奔流在我们身边。二坝湿地、大沙河河道,就是它留下的痕迹。我们在学地理的时候学了,黄土高原的土壤,是常年的西北风刮来的,我们脚下的黄土地,就是水力沉积造成的。这种沙质土壤最适合栽种果树,因此大沙河镇、宋楼镇,成为驰名全国的水果生产基地。何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进行着,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罢了。
江苏省正在开发二坝湿地,一些河段进行了新的开挖,堆起了高耸的河堤。今年夏秋季节,降雨量太大了,堆起的河堤遭遇暴雨的冲刷,某些地段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我们不需要去黄土高原考察它的地貌景观,我们只需要带领学生,去二坝湿地,就能看到这一切。
一条大沙河,足以开发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那么开发校本课程就不困难了,而且我们还有现成的资料:我校教师已经编写了一本书——《印象·大沙河》,本身就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丰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且不说南望徐州,北看曲阜,西襟中原,东眺大海,仅仅本土的历史渊源,已经浩如繁星了。刘邦、萧何、周勃、雍齿等,天子、王侯将相佳话乡里;龙雾桥、凤凰嗉、汉皇祖陵、张道陵故乡、邀帝城真实存在,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
处于华山镇的东华山,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丰县几乎全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但有东华山的。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在课堂上讲述沉积岩的层理结构,可谓纸上谈兵,把学生带过去,层理结构一目了然,学生们能亲手触摸这些碳酸类岩石。从文学的角度将,吟诵东华山的诗文很多,搜集整理,能加深学子的文学素养。
走出校园,融入自然的地方还有好多。如丰县梁寨镇的渊子湖、状元碑林、程子书院,范楼镇的虺城旧址、大沙河镇的食城村、城北的娥墓堌、贺知章墓、城西的子夏祠堂、唐槐,都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只要我们去开发,带领学生们去探索,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内容,不但会厚重无比,而且会光焰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