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2019-08-03郭光明
郭光明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护理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作为服务于病人的医护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研,针对目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为例,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思路。
1 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概述
职业核心能力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被德国劳动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教授梅滕斯提出,并认为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关键能力”,之后职业核心能力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1]。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普拉哈拉德和哈莫教授首先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优于其他企业的无法替代的能力,引申为个人的话可以理解为个人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从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及可持续性进行理解[2]。在全美职业协会测评中被称为“软技能”“基本技能”。总之,职业核心能力是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的,最关键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是所有行业、专业、岗位通用的一种职业核心能力。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项目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三个模块:(1)基础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职业沟通等;(2)拓展核心能力:包括信息处理、创新创业、解决问题能力等;(3)延伸核心能力:包括演讲与口才、执行力、礼仪训练等内容。我们将以上关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阐述与医护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将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概括为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礼仪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力。
2 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本文以安徽省8所开设医护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并对8所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及管理人员采用问卷调查与走访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调研发现,大部分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中有4所高职院校的医护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与方法,部分教师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2所院校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涉及到了职业核心能力。
3 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认识科学性不够
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存在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培养观念淡薄的现象,个别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之间存在认知错误,不能很好的区分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3]。有的院校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当作是公共课的学习[4]。
3.2 课程培养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未体现或者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通过调查可知,部分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旧是重点突出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仍处于被忽视或者被挤压的现状,课程体系也未体现或者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即使有些个别学校开设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选修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仍存在较少且呈现不完备、不系统的状态。
3.3 缺乏专业的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师
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目前存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不具备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师,已经在职的部分教师也缺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经验与素质,虽然有些教师具备“双师”资格,但是由于与一线职业的脱离,不能很好的胜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工作[5]。
4 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4.1 构建多课堂结合的职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先进教学理念,要构建多课堂结合的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构建了“四课堂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第一课堂:主要在校内对学生进行理论融入实践的校内实训、实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课程实训等,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第一课堂主要用“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开展,在项目中让学生行动起来,在项目中让学生体验职业核心能力。第二课堂:进行学分制试点,医护类专业学生每学期要求选择一门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要求尽量开设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通过省校两级技能竞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技能竞赛当中,在竞赛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设置与专业有关的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团当中,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创办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每年进行两次拓展训练,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更好地体会职业核心能力。第三课堂:利用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职业核心能力;利用“双创”的机会,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创新创业,体验职业核心能力;每年设置两次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锻炼职业核心能力。第四课堂:充分利用精品课程资源,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习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图1 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以上四课堂,第一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意识与知识;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第三课堂进一步拓展第一、第二课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结合起来,巩固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第四课堂为补充内容,通过此课堂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等职业核心能力。总之,四课堂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系统的对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缺一不可。
4.2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文件,其规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施人才教育的总和。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中要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明确职业核心能力的地位与重要性,只要这样才能使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受到重视。
4.3 构建服务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就要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因此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淡化课程之间的界限,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要增加选修课及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等,现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见图2。
图2 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4.4 构建对应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
为保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需要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职业核心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可以多样灵活,可以采用问题讨论、项目分析、问答解答、现场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考核。构建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应该全面进行的包含职业核心能力的各项要素,即该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见下表。
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表
4.5 提高教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技能
教师作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提高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技能非常重要,要通过进行培训、学习、研讨、竞赛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素养,让教师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课堂上更加灵活自如的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同时有必要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核心能力师资队伍,以保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
5 结论
总之,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才能保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