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商业空间初探
——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调研

2019-08-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滨江路风光带河东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被人们接受,新的环境意识与科技进步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使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与发展获得了重视。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城市滨水区案例,可以发现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应具有适用性、开敞性、多样性、可达性等特点。

现在湘潭地区的滨水公共空间,存在着水体和商业联系不紧密;滨水商业空间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吸引力等问题。此调研目的,诣在对今后湘潭地区的滨水商业空间的开发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想法。

一、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调研

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特权,在这一大前提下,长沙、株洲己率先完成湘江风光带的规划设计,湘潭市后来居上,为打造货穿长株潭城市群的“东方莱茵河”目标而努力。

(一)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商业圈总图分析

湘潭湘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后文称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段)设计以“湘水一虹”为主题,以休闲酒吧街(图一)所形成的红色新天地:展现红色文化历史,体现休闲生活理念。交通可达性,是决定商业空间人流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做到交通便利,才有可能提升空间活力,带动经济效益。滨水商业空间的交通,在交通便利的同时,还比较考虑滨水的整体性原则,如果交通要道穿过滨水区,就会破坏它的整体性,影响滨水景观。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段的可达性基本满足需求,交通便利,沿江风光带的修建也做到了化零为整,因此从市区各个地方到达此处都非常便利。并且充分考虑滨水景观的整体性,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开,充分考虑人车分流。

图一 湘潭湘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段景观规划图

休闲酒吧街是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商业空间,位于滨江路靠一桥位置,也是沿江风光带河东段吸引人流的最集中的位置之一。酒吧街一共有11幢独立建筑,1-3层不等,建筑风格统一,平面及建筑面积各异。

图二为休闲酒吧街规划图,休闲酒吧街位于滨江路与沿江步行街中间;滨江路与沿江步行街这两条平行的道路之间有四米左右高差,正因为这四米高差,让休闲酒吧街在设计建设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由图二可以看出,休闲酒吧街分别有六条道路通往滨江路和沿江步行街。整个酒吧街以图中蓝色示意的中心部分为景观轴线,两条垂直的主要道路(图二红色示意道路)贯穿南北和东西;南北向主要道路以台阶消化4.1米高差,分别通向滨江路和沿江步行街;东西向主要道路两端均通往滨江路。主要道路和其他次要道路(图二绿色示意道路)呈不规则“井”字型布置,使得每幢独立的住宅通过道路和景观互相联系、呼应,除南北向主要道路为台阶平台结合的形式外,其他道路都以坡道为主。道路与建筑之间有大量绿化面积,使得建筑群体之间既呼应又独立,也使得景观和建筑相互融合,视觉上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唯一的美中不足就在于商业空间与水体的联系不紧密,只能在部分建筑的二、三层露台上可以遥望江景。

图二 休闲酒吧街规划图

图三 建筑、绿化与道路关系

图四 商业区中心组团绿化

(二)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商业圈建筑单体分析

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段休闲酒吧街包括十一幢独栋建筑,商业类型均为餐饮,商业类型单一,多样性不足。

酒吧1#: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高度4.5米,建筑面积432.7m2;酒吧2#: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高度4.5米,建筑面积242.5m2;酒吧3#: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高度4.5米,建筑面积195m2;酒吧4#:建筑层数三层,建筑高度11.8米,建筑面积872.7m2;酒吧5#:建筑层数两层,建筑高度8.4米,建筑面积488.1m2;酒吧6#:建筑层数两层,建筑高度8.4米,建筑面积416.5m2;酒吧7#:建筑层数两层,建筑高度8.4米,建筑面积281.5m2;酒吧8#:建筑层数三层,建筑高度11.8米,建筑面积791m2;酒吧9#: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高度4.5米,建筑面积157.8m2;酒吧10#: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高度4.5米,建筑面积161.9m2;酒吧11#: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高度4.5米,建筑面积292.5m2。

图五 酒吧3#、7#、8#平面图

图五为休闲酒吧街3#、7#、8#幢单体平面图,分别为一层、二层和三层建筑的代表。建筑单体均为框架结构,设计图纸均为室内大空间设计,后期装修自行隔断,这样可以根据后期商户需求自由划分空间,符合使用需求。建筑层数二层或三层的建筑单体,在二层或三层北面均设计露天平台,弥补了商业空间与水体联系不足的缺点,丰富建筑视野景观,增加了商业价值。建筑外立面风格统一,均采用砖红色外墙与灰色外墙和玻璃幕墙结合的形式,紧扣“湘水一虹”主题,充分展现红色文化历史。

图六 休闲酒吧街步行道一侧

图六 休闲酒吧街滨江路一侧

(三)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分析

沿江步行街宽十米,是唯一可直达水体的空间。步景观柱墩和座椅(图八),每八米设置一个柱墩,十五米布置座椅;步行街靠滨江路一侧布置垃圾桶和观江亭(图九),垃圾桶的布置间距为四十米。考虑行人的便利,步行街配备了大量座椅,灯柱,垃圾桶等市政设施,并且在步行街首、中段设置直饮水机及自动贩卖机(图十),并在靠滨江路一侧设置带透明顶棚的观江亭。十米的步行道路尺度略宽,因此在中段部分,采取了道路中间设置绿化带的方式来分隔道路(图十一),也起到了一定的遮阳作用。

图八 沿江面座椅,石柱,灯

图九 观江亭

图十 直饮水机、自动贩卖机

图十一 步行道路中间绿化带

步行街设置凸出水面的休息平台(图十二),有面向水体座椅,可驻足观景;有可直达水体的台阶(图十三),但是因未考虑亲水平台等景观措施,所以使用频率非常低。亲水性是最能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特点的因素。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的亲水性,使人工空间和自然空间紧密联系,不仅可以吸引人流,增加空间的玩赏趣味。更达到了与自然环境融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了建设的生态型景观的原则。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段的亲水性是其考虑最不充分的一个因素。其几个人行街道通往水体的连接节点,都只是简单的台阶和休息平台,未考虑任何景观节点,下到水域处也是杂草丛生,没办法吸引人流驻足于此欣赏江边美景。

图十二 步行街凸出水面景观休息平台

图十三 步行街到江边连通台阶

作为公共空间,只有做到功能的多样性,才可能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人群,并且停留更长的时间。我们所提倡的滨水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包括休憩活动场所的多样性以及服务设施的多样性等。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段就存在休憩活动场地过于单调,缺少停留性以及空间设计没有亮点的问题。人性化是作为使用者的人群的最直观的感受,我们的任何设计,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化的范围很广,例如:建筑尺度符合人的使用感受;市政设施完善并且尺寸合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并且布置合理等等。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段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布置了许多休憩的座椅、公共卫生间、直饮水机、自动贩卖机等,合理布置亮化工程等等。

二、湘潭沿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调研结果

现状总结有主要4个问题:(1)商业形式单一,对于消费人流的吸引力不足。(2)滨水公共空间为一条十米宽的直长步行道路,虽然设置了许多人性化市政设施,但是空间处理手法单调乏味,并且没有突出“湘水一虹”主题和“湖湘文化”特点。(3)一些电井、电箱、消防栓位置显眼,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图十四、十五、十六)。(4)滨水空间与水域联系不够紧密,步行道路下到水边台阶可达性和亲水性不够吸引人群,导致在人们心目中分量减轻。

图十四

图十五

图十六

笔者的完善设想大致有5点:(1)丰富商业形态:步行道路宽度较宽,是否可以在步行道路线性空间上局部设置露天摊位节点,可吸引更多人流;(2)丰富景观节点:在步行道路旁较大组团绿化位置考虑增设小品设施;(3)突出地域历史人文:市政配套设施过于大众化,可在如座椅、垃圾桶、指示牌、景观亭及直饮水机等设施上加入地域性设计元素,突出“湘水一虹”主题和“湖湘文化”特点;(4)绿地内适当统一安排自行车停车场;(5)加强亲水性特点:步行道路下台阶以后,在水面设置亲水平台或者游步道等设施,用点(亲水平台、游步道)来增强线(步行道路)与线(水域)的联系;商业区可考虑设置架空景观步廊,于步行道路上空,从建筑延伸到水面上空,用以增强面(商业空间)与线(水域)的联系。还有更多可完善的空间可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地域性原则,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继续优化。

三、小结

滨水区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在全球重视生态保护的大环境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不仅需要考虑地域性特点,还需要结合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建筑。在保证滨水公共空间功能合理、环境优雅、带动经济、吸引人流的基础上,坚持可持续发展。

滨水空间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生长、提高、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研究和建设是一项涉及广泛、任务艰巨的长远性工程,需要我们在有以后的实践中,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和论证。

猜你喜欢

滨江路风光带河东
沿江风光带可真美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探究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河东美呔呔
河东民歌现状初探
回乡过滨江路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