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经济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VAR模型

2019-08-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网上支付普及率居民消费

(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推动这互联网在生活中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其中网络经济就成了促进经济发展比较重要的工具,网络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消费的发展。它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有部分人把网络经济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网络经济是供应链的各个成分基于互联网平台和其他的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商务交易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伴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率、网络购物的渗透率、网上支付的渗透率的提高,网络经济更是以一种极速的趋势发展起来。网络在应用方面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探究网络经济和我国居民消费选择的关系,分析时间序列上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第4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7年底,中国的总域名数是3848万,这是9%,比去年少。cn“域名审查相比去年来讲仍然实现了1.2%的增长,达到2085万,占域名总数的54.2%。国际出口宽带相比去年增长10.2%。中国网络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亿3300万,同比去年增加了14.3%,手移动互联网购物用户数量达到5亿600万,同比去年增长14.7%,比例从63.4%上升到67.2%。在中国网上支付规模已达到5亿3100万,与2016年底相比增加了5661万,以11.9%的年增长率和68.8%的利用率。移动支付用户增长迅速,达到5亿2700万,比2016年底增长5783万,年均增长率为12.3%,利用率为70%。

二、网络经济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的运用应用到了各个层面:网络购物、网络娱乐、网络社交,并且发展非常迅猛,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现今为止,对网络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尚未建立一个确定的指标。网络经济是互联网和消费两者之间结合的产物,因此,本文认为选取衡量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要从网络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网络的发展已经网络消费的发展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同时,合理把握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和准确性。

考虑到上述的因素,本片论文选取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中国网民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和网络购物渗透率(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占网民人数的比重)、网上支付渗透率(网上支付用户人数占网民人数的比重)作为衡量网络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即作为自变量来分析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因特网的人数比例即互联网的覆盖率、应用价值的基础技术指标,网购渗透率和网上支付渗透率则是和网络消费密切有关的数据,可以用来衡量网络消费的发展状况,是居民消费的一种行为模式,网络购物渗透率和网上支付渗透率是居民消费行为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反应。

本次分析的时间序列定位2002年至2017年。由于没有设立统一的相关数据资料,本文居民消费倾向数据资料的来源是中国数据统计局,本文中互联网普及率、网购渗透率和网上支付渗透率三类数据则是采取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历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

(二)模型分析

为了探究网络经济中各因素是否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有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大小,我们通过建立VAR模型来进行分析,建立VAR模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序列必须符合平稳性条件,只有平稳序列才能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否则有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于是我们采用时序图和ADF单位根检验来判断时间序列是否平稳。

平稳性检验完成后,我们对模型进行基本的假设。

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以网络经济为自变量,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

1.各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采用ADF 法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示,四个变量分别经过一阶和二阶差分后,均整理为平稳变量。

2.将平稳序列建立VAR模型。纳入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作为因变量,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变量间是否有相关性。然后确定模型的最大滞后阶数,用AIC检验确定滞后值为2。因为VAR有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为不平稳,通过去掉因网络购物渗透率、网上支付渗透率两个变量,只保留互联网普及率指标,使得检验结果为平稳,进行VAR模型的建立,最终得出模型

表1 VAR模型检验表

数据来源:eviews 5.0 数据处理结果,临界值均为 1%水平。

DRMPC = 0.41*DRMPC(-1)+ 0.20*DCMPC(-2)+ 1.94*D2CEPR(-1)+ 2.47*D2CEPR(-2)-0.03

据AR根检验该模型是平稳的,则模型表明,在前一期和前两期的情况里,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倾向会受到互联网普及率的改变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前一期的作用系数为1.94,前两期的作用系数为2.47,意味着当前一期的互联网普及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居民消费倾向将会提高1.94个百分点,而当前两期的互联网普及率上升1个百分点是,居民的消费倾向将会提高和2.47个百分点。

3.脉冲响应。对于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结果图1如下:

图1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对网络渗透率的脉冲响应

数据来源:eviews 5.0 数据处理结果

从脉冲响应图中可以看出,互联网普及率的正向冲击将在第2期到第3期推动居民消费倾向达到峰值,此后该影响的比较稳定。换句话说,互联网普遍率的提高在2-3年内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会有较大的影响,在之后的几年,影响可能会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程度。

4.方差分解

图2 居民消费倾向方差分解图

数据来源:eviews 5.0 数据处理结果

从该方差分解图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主要受互联网普及率的影响,作用比重为 60%,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也明显受到以消费者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影响(作用比重为 40%),证明消费倾向收到自己思想观念影响的程度比较小,说明互联网的普及会提高农民的眼界,会接受新的思想观念。

(三)实证分析。通过网络经济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不难看出,网络经济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农村人口中,非网民占据了主要部分,上网技能缺失经济文化水平不高是阻碍农村居民上网的重要原因,互联网的普及会推动农村网民的增加,根据边际效应递增原理,网购渗透率和网上支付的渗透率也会提高,网络经济的发展会加速,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会推动着居民消费的提升。网络经济以互联网为平台,是“互联网+”在经济层面上的深入发展的具体体现,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对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促进作用,在居民收入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政府要想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可以考虑推广互联网,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更高的水准,进而居民消费倾向也会得到提高,最终达到促进消费水平提高的目的。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对于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解放农村居民消费力,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网络经济中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互联网支付和金融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支付和金融市场也越来越监管困难,建立一套适用于互联网支付和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是当代政府所必须考虑到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三步走:一要在文献上完善规范互联网支付和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二是要保障支付环境的安全,三是要网络安全生态系统来提升网络支付安全保障水平。

如今,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在依靠互联网加速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可能,国家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自身情况巧妙结合,来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向着绿色,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金融市场体制,积极推动利率决定的金融机制,加快资本市场的完善,全面推动社会征信系统建立,培养优良的金融交易环境;然后是加强金融监管体系,要做到稳中求进,既不拘束,限制互联网金融发展,也不冒进,增加金融风险,要奖惩分明,保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绿色,健康;接着是要积极激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但同时又不能放任,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对金融风险要及时管控,还要协同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避免责任部门模糊,不作为等情况;最后还要促进行业自律,增加企业透明度,推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保持健康的市场环境。

(二)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加强网络交易监管,第一就要规范网络市场交易秩序,促进市场主体多方面发展,促进网络市场整体结构的形成,并且严格规定责任主体,要做到凡事有人负责,风险有人防范,损失有人负担,完善网络市场监管体系能更好的保持网络市场良好的交易秩序。接着,对于跨境电商的支持和监管也是加强网络交易监管的表现,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独特的特点,如全球性,非公开性,使得在海关方面的监管难度增大,而且极有可能与海外国家的贸易产生摩擦,因此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体系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极为重要的是国家相关部门要共享部门信息,建立统一网络,国家相关部门应奖罚分明,协同工作,一起努力,共建网络市场健康,绿色的环境以及诚信,真诚的氛围。

(三)建立健全基于网络经济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

1.探索信用建设有效模式,构建诚信网络消费环境。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国家相关部门所持有的关于企业诚信的档案或信息要尽可能在公共网络上公示,或是提供查询链接,以便网络零售平台能清楚了解企业资信,并与之对接。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各方参与的信用评价体系。一方面是要加紧建设健全电子商务资信体系,完善电子商务各项规则,奖惩体系以及规范标准。另一方面是要支持第三方信用管理机构建立,加快政府资信体系以外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积极发展我国第三方资信评价机构,使其为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提供服务,并且对企业信用评价更精准,提供有价值的信用评价,定期向外公示企业资信情况,做到资信透明化,促进信用体系的有效性,为需要的企业提供信息完成对接。除此之外,搭建电子商务信用统计数据库也非常重要。政府投入资金支持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搭建资信水平数据库,完成信用情况的储存,不间断更新;政府能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实时监管,政府的各个部门能够共享信息,精准把握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此时,完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就尤为重要,政府对接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数据库,搭建部门间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信息在各个部门的无障碍传递,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工作。

猜你喜欢

网上支付普及率居民消费
安徽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排行榜
远程医疗普及率的现况调查
第三方网上支付风险控制研究
——以支付宝为例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网上支付使生活更便捷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回顾: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成效
网上支付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