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政务微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2019-08-02吕云格

传媒论坛 2019年15期

王 赟 吕云格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目前,基层政务微信已成为基层政府部门发布政务信息、提供民生服务、实现政民互动沟通、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笔者以兰州市城关区18个基层政务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为抽样时间段,从发布数量、发布内容、受众参与、应急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对基层政务微信提出更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二、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

(一)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发布现状分析

1.发布数量少,频次低

政务微信是发布政务信息的重要平台,发布数量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政务公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与受众的对话和沟通。从表1可以看出,兰州市城关区18个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发布的文章数量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其中“城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酒泉路街道办事处”达到400篇以上的文章发布量,而最少的“东岗西路街道东岗西路社区” “五泉街道办事处” “城关区医保局”等发布数量不足20篇。一年中发布数量达到100篇以上的基层政务平台只占到调查总量的44%。而从发布频次看,只有2个基层政务微信平台的日均发布在1次以上,不足0.5次的微信平台有15个,占到83.3%。

2.发布时间随意,无规律

笔者发现18个政务微信平台发布信息的时间和频次毫无规律可言,个别微信平台在前后两篇文章中的时间间隔可以达到两个月之久。基层政务微信平台持续有规律的更新是基层政府进行政务发布的动态表现,是政务信息具有时效性的判断标准,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部分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发布时间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基层政务公开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容易造成受众流失。

表1 18 个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发布文章总数量和频次

(二)基层政务微信平台的内容现状分析

1.发布内容单一

表2 18 个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发布内容

从发布内容看,政务类信息和民生类信息是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务微信发布的主要类型,极少数休闲类信息主要是旅游资讯。总体而言,其发布文章的内容仍旧单一,缺乏多样性,尤其是缺乏能够与受众进行互动的话题类内容。这类内容可以促进政民互动的实现,基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了解民意,为推动决策民主性以及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指导方向;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可以直观地监督基层政府,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身诉求。

2.信息的呈现方式单一

表3 18 个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发布内容呈现方式

兰州市城关区18个基层政务微信发布的信息中,以纯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呈现方式采用最多,占到发布总量的68%,纯文本的方式占到21%,采用视频方式呈现的占5%,其他多媒体形式则占到6%。这表明基层政务微信缺乏对视频、音频、H5等多媒体手段的利用,制约了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基层政务微信的管理人员多媒体运用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在于相关单位缺乏“内容精品化”的发展意识。

3.原创文章缺乏标记

调查显示,有15个基层政务微信平台的原创文章占比高于50%,其中,“城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城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创文章占比达到95%。这表明兰州市城关区大部分基层政务微信平台重视原创性写作。但在所有1503篇原创文章中,仅有“西城巷社区” “渭源路街道党建便民微社区”两个微信平台自主标记原创文章5篇,自主标记原创文章占比0.33%,标记原创文章是微信公众平台对自身智慧成果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激发原创写作的热情,促进微信公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则不然,很显然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务微信平台缺乏对原创文章的保护意识。

4.个别政务微信平台信息重复率高

在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务微信中,部分微信平台出现大量发布重复文章的现象,最大重复率高达67%。个别公众号甚至将同一篇文章发布53次。频繁发布相同信息,不仅容易失去受众的忠诚度和关注度,也会导致政府部门只追求发布数量,不重视发布质量,从而偏离政务微信平台建立的初衷,影响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务微信的整体发展。

(三)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受众参与现状分析

1.受众的参与度表现不均衡

受众对发布内容的阅读量、点赞量和评论量可以直接表现受众的参与程度。就阅读量来看,18个微信平台文章平均阅读量存在差距,表现出严重不均衡现象。就点赞量来看,也存在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关区社保局”虽然发布文章总量少、发布频率低、原创文章少,但其篇均阅读量较高。这一方面说明微信账号主体在受众的关注度、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直接影响受众的参与程度,不同账号主体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信息输出的不均衡现象。另一方面表明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同样要考虑受众的需要以及文章内容与受众的密切性。从评论量看,受众评论数极低,大部分微信平台评论数量为0,可见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发布的内容对受众参与的吸引力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对政务微信信息的需求。

表4 18 个基层政务微信平台的均阅读数、均点赞数、评论数

2.缺乏和受众的线下沟通

在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线下活动信息的统计中,部分微信平台账号主体从未或很少举办线下活动,缺乏和受众的线下沟通,这不利于基层政府直接倾听群众诉求,制约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民主决策;同时影响了政民互动的实现。

(四)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应急管理功能缺失

当下,如何在应急管理中发挥自身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引导舆论,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成为基层政务微信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1]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兰州市城关区大部分基层政务微信的应急管理功能是缺失的,基层政府部门缺乏对政务微信平台应急功能的运用。仅在“兰州市城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7年5月发布的《城关区安监局迅速行动处置港联火灾事故》中有应急管理信息内容。

三、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务微信的发展对策

(一)推进基层政务微信运行管理制度化

在基层政务微信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形成制度化的运营管理模式。[2]功能定位方面,基层政府部门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针对基层政务微信平台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功能规划和定位方向;[3]在发布频次方面,通过充分进行受众调查制定合理的发布频次,避免出现发布频次过高或过低的极端;在业务运营方面,基层政府部门应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管理方法。只有形成涵盖功能定位、发布频次、业务运营为一体的基层政务微信运行管理制度,才能使基层政务微信平台更好发展,并且明确自身的功能和责任。

(二)推进高素质的基层政务微信服务团队的建立

提高发布信息效率、重视原创文章的保护、丰富单一僵化的传播方式与内容是基层政务微信可持续发展中的必然要求。加速推进高素质的基层政务微信服务团队的建立,实现发布高标准的基层政务微信信息,促进传播方式与内容的多样性发展,才能推动基层政务微信的可持续发展。

1.优化基层政务微信服务团队的人员结构

各基层政府部门针对原有的基层政务微信服务团队人员,系统进行政治思想、编辑能力、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一系列考核,制定标准化的考核指标,提高其对政务微信平台的重视程度和实际业务水平。部分基层政府部门还可以选择招聘专业化的新媒体专业人员加入基层政务微信服务团队。只有打造能采会写,运用多媒体发布技术、又重视沟通服务的微信工作人员,基层政务微信平台才能得到良好发展,扩大其影响力。

2.提高基层政务微信服务团队的工作能力

基层政府部门应提升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学习媒介的规律、理论、方法等媒介操作的知识,[4]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新媒体工作人员或者深入优秀的微信运营团队,进行原创写作、编辑能力、服务态度、多媒体技术等多方面的培训。避免基层政务微信服务团队人员出现思想懈怠、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沟通

1.发布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政务信息

基层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身基层政务微信平台的特点,通过线上调查问卷及线下访谈的方式对受众对政务信息及其他信息需求展开调查。[5]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发布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政务信息及其他信息,这有助于改善微信平台与受众在线上的互动基础薄弱的现状。

2.重视与受众的线上线下互动

基层政府部门也应充分重视与受众的互动,线上可以通过互动话题、留言区等形式展开,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并对受众反馈进行积极回复。线下可以结合线上受众关心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活动,如实地宣讲、现场解答等形式深入老百姓中间,实现政务微信平台的延展性,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其互动功能和服务功能,同时重视线下活动的趣味性和民主性,增强线下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注重线下活动举办的持续性和规律性,并结合线上线下的互动扩大政务微信平台的影响力,同时树立基层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重视发挥基层政务微信应急管理的功能

重视发挥政务微信的应急管理功能是基层政务微信平台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运用微信平台处理突发事件和引导舆论的意识,需要对基层政务微信的应急功能定位做出明确的要求,鼓励基层政府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应急处理;同时也需要基层政务微信平台服务团队不断地学习。

四、结束语

如前所述,基层政务微信已经成为了信息公开、沟通互动、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府部门响应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建设的政策要求,积极开设政务微信账号,为所属辖区提供便民、惠民、利民的服务。但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其在发布数量、发布内容、受众参与、应急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为微信账号主体,基层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学习意识和发展意识,充分掌握做好微信平台的方法,推进基层政务微信运行管理制度化,推进高素质的基层政务微信服务团队的建立,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沟通,重视发挥基层政务微信应急管理的功能。这一方面有助于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府部门沟通群众,实现双向沟通;另一方面有助于满足受众需求,真正做到服务人民,同时也有助于兰州市城关区基层政府部门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