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输卵管性不孕病人心理健康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2019-08-02胡咏梅夏小凤马子凤姜宏
胡咏梅,夏小凤,马子凤,姜宏
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临床、实验室和护理相互辅助,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助孕方案,以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临床医生通过个性化超促排提供一定数量优质卵母细胞及改善内膜容受性来提高妊娠率[1-3],实验室胚胎学家从胚胎培养环境、操作技术等方面改善胚胎发育潜能[1-2],而护理方面往往局限于常规方式方法,对于心理干预是否能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率,目前研究不多,且仍存争议[4]。有研究认为心理干预能提高IVF-ET妊娠率[5-8],也有研究认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病人焦虑状态,但对IVF-ET妊娠率效果不明确[9-11]。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因单一输卵管性因素行IVF-ET的不孕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病人心理健康及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因单一输卵管性因素行IVF-ET治疗的病人416例,按病人就诊时间分为心理干预组(253例)和对照组(163例)。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对心理干预组病人,在IVF-ET治疗全程中除了常规护理外,还采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健康教育模式对夫妻双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7]。心理干预组病人于进入周期时(干预前)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前(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i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病人心理健康状态[12]。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对不孕症病人的身体机能进行全面评估,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作息及治疗时间,调整病人饮食,指导病人遵医嘱用药。
1.2.2 心理干预方法 本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每周四下午,对纳入研究的不孕病人提供2 h咨询。具体方法如下:(1)为不孕症夫妇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诊疗环境,采用医生和护士1∶1配比坐诊模式,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对待不孕症病人,态度热情、语气亲切、认真倾听、耐心答疑,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真实感受、顾虑及期望。由心理咨询专科护士在病人治疗前运用SAS和SDS对病人夫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使其认识到情绪与疾病治疗的相互关系,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遵从医嘱用药,合理调整饮食起居、保持良好的睡眠、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3)告知不良情绪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帮助其调整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做好不孕症病人丈夫的思想工作,让其丈夫在生活和精神上关心体贴病人,使其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减轻其思想负担。(4)安排集体性心理治疗,让其与病友间产生思想共鸣,彼此倾诉、宣泄内心苦闷。并通过病友间相互鼓励、关怀,使不孕症病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5)邀请成功案例,与不孕症病人现场交流经验,增加其信心,使其认识到不孕不育的可治疗性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可预防性。既要有成功的信念,又要有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
1.3 临床妊娠评价 移植后30 d行B超检查,见有孕囊、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为临床妊娠。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内膜厚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理干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在干预前SAS评分为(47.69±8.70)分、SDS评分为(44.11±6.43)分,干预后分别为(29.81±4.46)分和(23.74±3.71)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降低显著(t=23.77、36.57,均P=0.00)。
2.3 两组助孕结局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干预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天数、获卵、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数、种植率、D3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总量显著降低(P=0.02)。见表2。
3 讨论
在传统观念中,一旦夫妇不能生育,女性作为受孕主体,迫于丈夫、家庭的期望和社会舆论压力,常会导致情绪低落、忧愁郁闷等心理上剧烈变化,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又往往会导致医患配合及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产生变化,从而更加难以受孕[13-14]。而基于IKAP模式的新型护理方案,可通过掌握病人文化程度、工作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基本信息,详细了解病人对不孕症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加以总结分析,制订出相应详细护理方案。李宁君[12]研究表明,基于IKAP 模式心理干预能够有效转变肥胖型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病人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本研究中,不孕病人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均较高,说明IVF-ET病人的心理负担重,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说明此时病人能正确面对病情和积极应对治疗,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表1 单一输卵管性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基础资料比较
表2 两组单一输卵管性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比较
临床研究发现,过度焦虑或抑郁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活,从而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15],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过度分泌,雄激素过多;而下丘脑对压力的反应所释放的亲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会抑制性腺激素释放因子的分泌,从而影响IVF-ET治疗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病人使用Gn总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病人经干预后心理压力降低,对药物的反应性得到改善,减少了病人身体上和经济上的负担。此外,情绪激动使得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过多,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而降低临床妊娠率[16]。在本研究中,干预组与对照组D3优胚率和临床妊娠率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有较大提高。
综上所述,对IVF-ET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对临床妊娠结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