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2019-08-02

市场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市化山西省耦合

薛 瑾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一、引言

推进城市化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山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但单纯依靠产业的转移和人口的搬迁不能实现城市化的稳定长效发展,新型城市化更应该形成“造血式”的发展模式。而改善区域创新环境正是为区域发展创造新的血液,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创新创业政策不断深入的政策环境下,提升区域创新环境成为集聚人才,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改善区域创新环境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动力。良好的创新环境提供更优越的基础设施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有条件迁入;区域创新环境改善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由此推动经济城市化发展;创新人文环境是人才引进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样也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在城市发展前期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在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来自城市内部的动力明显衰减,对城市化的支撑能力下降,这时就需要新的动力来实现城市化,改善区域创新环境为推进城市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是吸引外部动力的重要条件。

城市化可以有效改善区域创新环境。城市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转化,地理学仅从人口和土地两个角度对城市化进行了定义,但在经济发展现实中,城市由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换,从业人员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转变,是一个综合了人口、用地和人文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多种要素的转变。因此,评价某区域城市化水平应从人口、土地、经济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随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提升,人口城市化提高区域人口的整体素质,提供更优越的市场环境,有效提升了区域的创新环境。而人口密度的增大,加快了信息在区域间的传播,创新成果更快扩散,成本更低。而社会城市化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区域的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区域创新人文环境。其次,城市化促进高端企业和优秀人才的集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更加便捷,层次更加复杂,范围更加广泛。

文章基于耦合模型,构建测度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定量测算2006-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标准化及确定权重

由于各个维度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统计单位和不同的变异程度,数据之间并不能直接进行计算,直接计算会引起数值大小不可控从而失去可比性,故数据标准化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极差标准化法处理的结果在区间内,能直观地反映出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差距,故采用这一方法对指标体系中的正、负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熵值法确定权重是以指标所具备的信息量为依据,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指标在系统中的地位,具体步骤如下:

构建初始指标判断矩阵: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Fj:

式中:Fj与指标的重要性成正相关。

(二)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可通过以下公式测算:

式中:U1,U2为区域创新环境和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用以反映该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指标权重。

(三)构建耦合评价模型

为了测算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本文构造了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公式如下:为各系统的第j项指标值;

式中:C为区域创新与城市化两系统的耦合度;U1、U2为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用于表示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所得数据只是数值上的耦合,对水平高低并没有进行界定,无经济意义,并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两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本文借鉴之前学者的做法,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两系统的协调指数,从数值上反映两者的贡献度;α、β为待定系数。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无较大差别,故对待定系数α、β均取为0.5。

三、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文章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以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位,对山西省2006-2015年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及分析。在借鉴之前学者的研究和数据可得的基础上,构建了用于描述区域创新环境的指标,主要包括4个维度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基础设施环境(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额)、市场环境(城市投资深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员、本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创新人文环境(教育投入在地区财政支出中占比、科技投入在地区财政支出中占比)和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构建了用于描述城市化的指标,主要包括4个维度共1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人口(人口密度、非农人口比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土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市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经济(人均GDP、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城市化(互联网用户数、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

上述指标均来自2006—2016《山西统计年鉴》及2006—2016《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以当年价格计价的指标均使用以2000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

四、结果与分析

(一)山西省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

依据相应的指标体系,将各指标数值标准化,运用熵值法求得指标权重,计算得到2006—2015年山西省11个地市级城市的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见表1。

表1 山西省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

由表1可知,2006—2015年山西省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以太原最高,且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表明2006-2015年太原在改善区域创新环境上实行了持续有效的政策;其次,2006—2015年间朔州的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一直为省内最低,与其他地市有明显的差距,时间上存在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余城市区域创新环境发展水平差别较小,且仍处于较低水平;整体来看,山西省区域创新环境发展仍体现出明显的单核化发展态势。

(二)山西省城市化综合评价

将数值标准化后,运用熵值法求得指标权重,计算得到2006—2015年山西省11个地市级城市的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见表2。

表2 山西省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

由表2可知,2006—2015年太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均值为0.8951,显著高于其余城市,时间序列上看,太原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其次,晋城、阳泉分列第二、三位,均值分别为0.4997、0.4028,与太原仍存在差距,且差距不断加大;忻州由于行政区土地面积在省内最大,但由于行政区内多山地,城市化进程推进缓慢,发展水平较低,但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他城市的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较为平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

由表1和表2的均值比较可知,临汾和忻州的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大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说明在这个时间区间内,临汾和忻州更加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改进;运城、临汾和吕梁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近似于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说明这些地区同步进行推进城市化和改进区域创新环境两方面工作;其他地区均出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的情况,说明这些地区优先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三)山西省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山西省各地级市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关于所得结论如何反映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问题,学术界尚无统一的标准,参照吴玉鸣、蒋天颖、蔡强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山西省实际,将耦合度协调度均划分为4个层次,即高水平、较高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同时依据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的关系将城市发展类型分为城市化优先发展型、同步型和区域创新环境优先型三种类型。具体见表4。

表3 山西省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

表4 山西省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城市分类

根据表3、表4可得,就耦合协调度而言,山西省各地市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度发展趋势偏平稳。其中,低水平协调的城市有2个,较低水平协调的有8个,较高水平协调的有1个。2006-2015年太原的耦合协调度始终保持省内第一,均值达到0.6640,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发展类型属于同步型;2006-2015年忻州的耦合协调度最低,处于低水平协调,属区域创新环境优先型;2006-2015年朔州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2515,处于低水平协调,城市发展类型属于城市化优先型;山西省其他城市均属于较低水平协调,整体来看,山西省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度仍显现出单核模式,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拥有更多的发展优势,但辐射带动作用较弱,运城、临汾、吕梁和太原基本上实现同步发展,其他城市关于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化并不能更好地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环境改进明显滞后,城市化发展模式单一。

五、结论与建议

文章运用综合评价模型与耦合模型,测算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及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并对结果进行分类。

2006-2015年间,山西各地级市的区域创新环境与城市同步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优先型占比更大;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其区域创新环境和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地市,呈现出“众星拱月”的布局;忻州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最低,主要是由于忻州面积大、多山地有关;阳泉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山西省内最低,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山西省内各地市区域创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地区差异更小,发展更加均衡。

根据测算结果,结合山西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省内城市间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互联网的覆盖率,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在提升城市化的同时,有效提高地区吸引投资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更加便利的运输与交流渠道,在改善区域创新环境的同时推进城市化进程。

提升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的发展往往能带来良好的外部性,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及改善区域创新环境拥有更多先进经验和优势资源,中心城市应积极传递更多的发展信息,帮助周围地区提高发展水平,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相关政策。

提高对区域创新环境的重视。城市化早已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所以城市化发展起步早并得到普遍重视,由于创新环境改善有投资大见效慢,对经济增长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故未能得到重视。各地应提高对改善区域创新环境的重视,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下,加大财政投入,良好的创新环境能给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持续有力的动力。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升第二三产业的占比,引导资金流向,推动就业结构升级,可以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区域创新环境提出新要求,为地区不断改善区域创新环境提供动力;就山西省而言,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较为普遍,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创新环境改进上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优化产业结构,是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突破城市化发展瓶颈的助推器,更是改善区域创新环境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城市化山西省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