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运城文化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9-08-02

市场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运城文化产业融合

赵 媛

(运城学院 山西 运城044000)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之后的产业,是旅游消费升级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只有经过两者的融合发展,才能既拉伸旅游业的深度和广度,又能资本化与市场化文化产业,达到双赢。

目前有关文化旅游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融合路径、产业融合度与产业融合模式三个方面,产业融合路径方面,辛欣等(2013)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六种路径,探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与路径;周春波等(2018)运用省级产业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影响效应,提出消费需求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政府规制动力为主要推动路径;王斌等(2018)以西安为例,对两种产业融合的新业态进行了具体路径分析。产业融合模式方面,谭启鸿(2018)结合当前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从模式、机制与路径三个层面就如何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杨睿(2018)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路径、融合衍生产品等形成的特点出发,结合昆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郭泽宇(2018)通过分析杏花村镇特色小镇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消费基础,及制约因素,认为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渗透型融合模式有利于实现杏花村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方向比较全面,但相对研究样本较少,在定量研究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运城作为一个具有大量文化积淀的地区,一方面既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代表性较强的非物质资源为融合开发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作为转型的必然又具有较多的政策支持,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阻力,其研究依然不足,文章通过调研,最终能在理论上给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一定的补充完善,在实践上给与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策略。

一、运城文化旅游产业背景概述

(一)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基础

评价旅游产业的指标主要集中在产业绩效与产业要素方面。产业业绩主要体现在旅游收入与旅游各要素发展水平方面,而旅游要素水平主要体现在旅游相关行业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据表1-1所示,运城旅游发展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国内旅游人数,其增长速度从4%到31.8%,入境旅游人数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表1-1 运城旅游业发展情况统计

(二)具有较完备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包含的范畴较大,涵盖了传媒、文博、演艺与文化制造等方面,运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其衡量其发展指标主要体现在绩效与产业要素水平两方面,其产业绩效主要体现在产业增加值与事业费方面,而其要素水平主要是从业机构总数、文化站数量、表演团体量与从业人员等方面。据表1-2所示,运城的文化产业也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也为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产业准备。

表1-2 运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统计

(三)具有一定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基础

具备一定的融合开发产品。作为运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文化旅游业成为展示城市品牌与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向,已经做出了一些产业融合的努力,近几年来,一方面借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打造全域旅游,另一方面建立相关的文化产业园区,多管齐下为开发提供助力。

全域旅游方面,本着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作为支柱的原则,通过深化景点和打造文化影响力共同进行开发,2018年政府全力规划了“黄河板块、中条山板块、历史遗存板块、农业农村板块”四个主要开发方向,打造20个品牌以及6条精品线路。

文化产业园作为融合多种产业的产业融合园,按照园区性质划分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型、以科技优势产业同步合作的混合型、以艺术产业为依托的艺术型、以满足当地文化消费需求的休闲娱乐型以及地方特色型五种。这几种类型,尤其是后三种,都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平台,运城目前已经建设了包括盐湖文化教育园在内的十个产业园,如表1-3所示,其中以地方特色型最多,缺少艺术型。但整体数量较多,在产业融合方面做了一定的准备。

表1-3 运城文化产业园数量统计

同时具有一定的政策开发基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文化与旅游的合作,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文化旅游业被运城市定义为战略支柱产业,并为其规划了两个五年计划,各方支持,力争使其经济总量占到当地GDP的8%,并使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加强招商引资以推动产品深入开发,并通过开办旅游发展大会等方式进行文化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同时,考虑到文化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要,于2017年由政府牵头,运城学院为龙头搭建了运城文化产业职教集团,构成整体旅游专业与课程的对接,最终达到整个文化旅游业人才的供应链和培养链的搭建,最终为整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运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一)资源融合类的产品特色开发不足

文化旅游产品中最基础也最常见的融合产品就是资源融合类产品,旅游与文化项目都体现了数量多而精品少的问题,运城市作为文化与旅游产品集中区,各县市都在积极开发自己的产品内容,黄河文化、古文化、关公文化以及生态旅游文化等都多有涉及,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与市场,具体到比较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则多有缺失,多而不精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资源开发程度低造成市场号召力不足,市场的认可度低又加剧了资源的低端性开发。

(二)技术融合类的产品有一定缺失

技术融合类文旅产品的开发前提是要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将两者融合起来,这是市场竞争的产物,由于需求所引发的新诉求,例如平遥古城的又见平遥、临潼的长恨歌,借助剧本与新技术开发进行实景演出,或者通过技术改善进行产品的再升级,技术融合类产品即需要某些特定的技术,又需要一定的融合手段,因此,在手段与资金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运城文化旅游类资源进行此类开发的相对比较少,同时也面临开发层次低,市场号召力弱的局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三)整体融合类产品产业链较短

影响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经济回报的主要内容是产业链的架构,如何更好地拉伸产业链,并影响当地的文化产业经济是比较重要的考量内容。由于经济贡献的主要衡量标准不仅仅是旅游人次等片面数据,更需要考虑对当地经济的整体拉动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考验了两大产业的融合度。

运城产业链架构短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当地缺乏全面的经济产业基础。运城的经济水平相对比较低,进行产业构建的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相关经济拉动的基础;另一方面是由于产品结构本身存在问题。产品开发的地区相关性较弱,在拉动整体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产品开发程度较低

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水平与文化需求的双重走高,旅游消费已经从简单的观光性消费升级换代到了体验式消费,主要体现在对享受型体验、教育型体验、审美型体验与文化型体验四个方面,需求的变化对供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消费的层次与感受有了更深的需求,这也是文化旅游产业产生与被认可的主要原因。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需要具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文化与资源作为基础,两者的深度结合可以让产品更有说服力,一个成熟的旅游产品不仅需要核心内涵,更需要较长的外延作补充,运城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程度相对比较低,仅仅把重点放在了核心产品方面,重视资源却忽略市场,无法满足目前的旅游需求,因此在经济回报或是产业联动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发挥空间。

三、运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一)以核心品牌为中心加深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旅游文化的开发应该有一定的开发基础,用文化进行旅游的深度开发,用旅游去更好地产品化文化,运城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应该更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内涵,从而开发进一步的整体体验产品。

目前,运城开发的旅游文化主要包括关公文化、黄河文化、古中国三个方面,相关的4A级景点共有9个,主要包括盐湖景区、普救寺、舜帝陵、关帝庙、鹳雀楼、永乐宫、神潭大峡谷、五老峰、李家大院,其中,关公文化相关的包括关帝庙,关公文化节和一个在建的生态小镇,黄河文化包括黄河文化博物馆、大禹渡,古中国包括盐湖景区、舜帝陵、西侯度与孝文化等,同时考虑到竞争性因素,关公文化的辐射景区较少,黄河文化的独特性较弱,只有古中国文化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开发的资源,因此,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文化旅游业的产品开发重点成为必然。

(二)利用创新技术手段加速新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文化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已经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必然,利用一定的技术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一个主要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演出让文化与旅游活起来,例如,可以结合盐池与电光等技术进行蚩尤传说的剧情实景演出,既能利用广阔特殊的盐湖景区,又能深挖当地的古中国与盐文化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新技术增加文化旅游的可参与性,增加文旅产品的体验性,例如在永乐宫搭建电子平台,通过增加文化的深层产品化开发和互动性开发增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开发。

(三)拓宽产业链增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政府出台政策,搭建平台,从产业角度拓宽文化产业链,加速当地文化旅游类项目的建设,既增加产业链长度,也尽量将其经济拉动能力留在当地,提高当地GDP增速、增加产业就业人数、推动联动产业发展,真正达到产业转型与产业联动,同时,这些融合内容也会反过来推动整体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运城文化产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融合菜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融合》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