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
2019-08-02邹银珍孔银燕
邹银珍 孔银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是白血病中的一种,病因为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逐渐表现出乏力、食欲减退、腹部胀满、出虚汗和体重降低,进一步发展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1-2]。随着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研究的进展和新一代药物开发,对于慢性CML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以缓解症状。目前,临床用于CML治疗的TKI包括一代伊马替尼和二代达沙替尼、尼 洛替尼等,TKI-Ⅰ制剂伊马替尼通常为治疗CML的首选药物,但部分患者应用TKI-Ⅰ制剂时会出现不能耐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难以长时间持续治疗,导致患者频繁停药,影响治疗效果[3-4]。随着医疗技术发展,TKI-Ⅱ制剂达沙替尼、尼洛替尼逐渐应用于临床,相关报道显示,TKI-Ⅱ制剂在CML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优势[5]。对于TKI-Ⅱ制剂能否取代TKI-Ⅰ制剂成为治疗CML患者的一线药物,目前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5]。本研究就TKI-Ⅱ制剂治疗C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ML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服用TKI-Ⅰ伊马替尼患者61例为TKI-Ⅰ组,服用TKI-Ⅱ制剂达沙替尼患者27例、尼洛替尼患者21例为TKI-Ⅱ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CML诊断标准[6],骨髓和外周血液中原始细胞均<15%,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加早幼粒细胞数<30%,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20%,血小板计数为≥100×109/L,无髓外白血病浸润;2)对本研究治疗药物无严重过敏反应;3)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2)儿童、妊娠哺乳期。
1.3 治疗方法
TKI-Ⅰ组患者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Novartis Pharma,瑞士,批号:NP54238,规格:400 mg/片)口服治疗,1片/次,1次/d,于进餐时服用,中位治疗时间21(3~57)个月。TKI-Ⅱ组共48例患者,其中27例患者采用达沙替尼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批号:P131002A-1,规格:50 mg/片)口服治疗,每次1片,每天2次,早晚进餐时服用,1周为1个疗程,中位治疗时间16(2~48)个月;21例患者采用尼洛替尼胶囊(Novartis Pharma,瑞士,批号:EB192876,规格:200 mg/粒)口服治疗,1粒/次,3次/d,于进餐时服用,1周为1个疗程,中位治疗时间18(3~49)个月。
1.4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mission, 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ajor cytogenetic remission, 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mission, CCyR)、主要分子学缓解率(major molecular remission rate, MMR)、5年总体生存率(OS)。CHR为外周血标本需全部符合WBC≤10×109/L、PLT<45×109/L,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减少<5%,外周血中无原始细胞或早幼粒细胞,且首次达到上述标准后,至少持续28 d。CCyR是指患者的Ph+细胞阳性比例为0%。MCyR是指患者的Ph+细胞比例为0%~35%。MMR为治疗后BCR-ABL≤0.1%或BCR-ABL水平下降>3个对数级[7]。并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良反应包括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Ⅰ级不良反应是指较轻微不良反应,通常无症状,且不需要对机体进行干预治疗,也不需要进行介入或药物治疗;Ⅱ级不良反应是指中等程度不良反应,通常出现临床症状,且需要在当地进行药物或其他方面的干预治疗,这类反应可能影响机体功能,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与活动;Ⅲ级不良反应指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通常症状复杂,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或住院治疗等积极的干预治疗;Ⅳ级不良反应是指可能对生命造成潜在威胁的不良反应,这类反应往往可致残,甚至导致器官损失或器官功能丧失。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TKI-Ⅱ与TKI-Ⅰ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TKI-Ⅱ组患者CHR、MCyR、CCyR、MMR、5年OS均高于TKI-Ⅰ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图1。
图1 TKI-Ⅱ与TKI-Ⅰ患者5年OS比较
2.2 TKI-Ⅱ与TKI-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TKI-Ⅱ组患者非血液学不良反应、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TKI-Ⅰ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为TKI-Ⅱ,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细胞信号转导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 殖,促进细胞凋亡,靶向作用于BCR-ABL融合蛋白基因,并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活性,并且能够阻断BCR-ABL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过程中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8-9]。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分子基础,当BCR-ABL融合基因出现重排异位突变等情况时,BCR-ABL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是一个变异性很小的5.8 Kb DNA小片段,易位后22q-和9q结合部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码一个特异的210kb蛋白质(P210),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在肿瘤的发病中起作用,使得机体出现费城染色体,进而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临床药动学实验证实,达沙替尼抑制BCR-ABL融合蛋白基因半抑制浓度(IC50)显著低于伊马替尼[10],说明达沙替尼等TKI-Ⅱ相对于TKI-Ⅰ活性更高,起效更快。而通过对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显示,TKI-Ⅱ还可以抑制除T315I外的用药过程中可引起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融合蛋白基因的突变,还可强力抑制Src家族激酶包括PDGFR、c-Kit和ephrin受体激酶,可从多种作用途径达到对CML的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伊马替尼等TKI-Ⅰ制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耐受和无效的现象[11-13]。
CHR、MCyR、CCyR、MMR等指标均为衡量患者体内白血病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CHR、CCyR是患者长期获得生存的重要标志,而在CCyR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MMR更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OS为直接反映患者生存率的指标。在本研究中通过观察比较TKI-Ⅱ与TKI-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CHR、MCyR、CCyR、MMR、OS等指标,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14-15]。相比于TKI-Ⅰ患者,TKI-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CHR、MCyR、CCyR、MMR、OS等各项指标均高于TKI-Ⅰ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患者样本数量较少有关。但也初步揭示了TKI-Ⅱ制剂对于CML患者能够获得更快、更好的治疗反应,有助于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在安全性指标比较中,TKI-Ⅱ治疗的患者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TKI-Ⅰ类制剂治疗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可能受患者例数较少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相比于TKI-Ⅰ制剂其不良反应未见增加趋势。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原因可能是TKI-Ⅱ制剂中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的给药剂量、治疗中位时间均明显低于伊马替尼,降低了药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对全身其他器官组织的损伤的可能性[16]。另外,TKI-Ⅱ制剂作用于BCR-ABL融合蛋白基因的特异性更强,减少了对其他组织器官的毒性反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7]。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TKI-Ⅱ制剂从疗效、安全性方面的数据分析,可基本上取代TKI-Ⅰ制剂,对于CML患者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但CML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的治疗成本也是影响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TKI-Ⅱ制剂能够获得更快、更深入的分子学缓解效果,但治疗实际治疗过程中医师、患者也会综合权衡考虑疗效和治疗成本的关系,对于部分能够耐受TKI-Ⅰ制剂治疗的患者,仍然可优先选择TKI-Ⅰ制剂治疗。
表2 TKI-Ⅱ与TKI-Ⅰ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3 TKI-Ⅱ与TKI-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综上所述,TKI-Ⅱ治疗CML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患者获得相对持久的血液学甚至细胞遗传学缓解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治疗CML的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