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型对精索静脉曲张发病和程度的影响

2019-08-02柯明辉崔天薇王传航刘保兴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精索内径体型

柯明辉 崔天薇 王传航 刘保兴*

1.中日友好医院男科(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实验研究中心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因各种生理及病理的原因引起精索蔓状静脉丛血液回流不畅,或因静脉瓣膜损害引起血液返流,而导致精索内静脉异常的伸长、扩张、迂曲的病理现象,是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报道显示一般男性的发病率在10%~15%[1],而男性不育患者的发病率可达到25%~40%[2]。VC的主要危害是影响睾丸功能和降低精液质量[3],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认可VC是导致男性不育的最重要病因。对VC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但主要集中在手术方式的优 劣[4,5]、术 后 生 育能力的恢 复 状 况[6,7]、药 物 的 治 疗 效果[8,9]、VC 与精液质量的关系[10,11]等方面。 根据临床观察,体型瘦长者因为精索静脉在腹腔内的行走路途长更容易受到压迫,因此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可能与VC有关系,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而中国当前社会BMI异常者越来越多,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研究探讨BMI与VC发病率和病情程度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资料

2015年10月到2018年2月之间来中日友好医院男科就诊的患者,结合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VC。入组VC患者196例和非VC者48例。

(二)诊断标准

参照2017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男性不育症诊疗指 南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s on Male Infertility)中提出的VC诊断标准[12]及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制定的 “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3]。

1.体格检查

临床型Ⅰ度:阴囊触诊时无异常,但患者屏气增加腹压(Valsalva试验)时可扪及曲张的精索静脉。临床型Ⅱ度:阴囊触诊可扪及曲张的精索静脉。临床型Ⅲ度:视诊可以看见阴囊内曲张静脉团块,阴囊触诊时可扪及明显增大、曲张的静脉团。

2.彩色多普勒超声

平静状态下,精索静脉丛中至少检测到3支以上的精索静脉,其中1支血管内径大于2.0 mm,或增加腹压时静脉内径明显增加,或做Valsalva试验后静脉血流存在明显返流。

3.纳入标准

(1)符合 VC 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为 18~50 岁;(3)自愿参加本研究,接受临床调查者。

4.排除标准

(1)患有急慢性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者;(2)先天遗传疾病或生殖系统异常,如尿道下裂、隐睾、小睾丸症、克氏征、卡尔曼综合征等;(3)不能合作完成问卷者。

二、研究方法

制定临床资料采集表,内容主要包括:(1)身高、体质量和 BMI,BMI= 体质量(kg)÷身高的平方(m2);(2)曲张的精索静脉最大内径。

BMI判断标准如下,(1)过轻:<18.50;(2)正常范围:18.50~24.00;(3)超质量:24.00~;(4)肥胖:>28.00。身高分为:<170cm组、170cm~组和≥180cm组,体 质 量 分 为 :<60kg 组 、60~69.9kg 组 、70kg~ 组 和≥80kg组。

三、统计方法

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两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0.05为检验水准。

结 果

一、两组身高、体质量及BMI的比较

VC组(观察组)与非VC组(对照组)比较,身高和体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BMI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身高、体质量及BMI的比较(±s)

表1 两组、身高、体质量及BMI的比较(±s)

观察组(196例) 对照组(48例) t P身高(cm) 174.92±5.91 174.21±5.93 -0.745 0.457体质量(kg) 72.78±11.54 75.81±11.11 1.644 0.102 BMI(kg/m2) 23.61±3.49 24.98±2.95 2.491 0.013

二、各身高、体质量和BMI组的精索静脉内径比较

各身高组 (<170cm组、170cm组和≥180cm组)的双侧精索静脉内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体质量组(<60kg组、60kg组、70kg组和≥80kg组)的双侧精索静脉内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BMI组(过轻组、正常组、超质量组和肥胖组)的双侧精索静脉内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 2、3、4。

表2 各身高组的精索静脉内径比较(±s)

表2 各身高组的精索静脉内径比较(±s)

<170cm(24例)170cm~(119例)≥180cm(53例) F P左侧内径(cm) 0.27±0.05 0.28±0.06 0.27±0.07 0.379 0.686右侧内径(cm) 0.21±0.05 0.22±0.05 0.22±0.05 1.446 0.243

表3 各体质量组的精索静脉内径比较(±s)

表3 各体质量组的精索静脉内径比较(±s)

<60kg(28例)60kg~(42例)70kg~(67例)≥80kg(59例) F P左侧内径(cm) 0.28±0.08 0.27±0.06 0.28±0.05 0.27±0.07 0.245 0.864右侧内径(cm) 0.22±0.05 0.22±0.05 0.22±0.04 0.22±0.05 0.108 0.955

表4 各BMI组的精索静脉内径比较(±s)

表4 各BMI组的精索静脉内径比较(±s)

过轻:BMI<18.50,正常:BMI为 18.50~24.00,超质量:BMI24.00~,肥胖:BMI≥28.00

过轻(11例)正常(92例)超质量(74例)肥胖(19例) F P左侧内径(cm) 0.27±0.06 0.27±0.06 0.27±0.06 0.27±0.09 0.057 0.982右侧内径(cm) 0.23±0.04 0.22±0.05 0.22±0.05 0.22±0.05 0.251 0.861

讨 论

BMI是评估人类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很多疾病的防治中都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近年来国外开始重视BMI等体型因素对VC发病率及发病程度的影响。VC多在青春期发病,一项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VC发病与BMI和身高相关,但与体质量无关,BMI越低、身材越高的青少年VC发病率越高[14]。另外两项不同国家开展的针对成年人的研究[15-16],也得出了类似结论,BMI和身高在VC和非VC人群中有显著差异。提示BMI偏小和身材偏高是VC的危险因素,而体质量不是。但也有研究[17]报道了不完全相同的结果,认同VC患者的BMI比非VC者低,但体质量比非VC人群低,而身高却无显著差异,认为BMI和体质量偏小是VC的危险因素。另一项更全面的研究[18]则综合了以上两种观点,显示低BMI、低体质量和高身材均增加VC的患病风险。有意思的是,最新报道显示[19]女性人群里BMI正常者比也肥胖者更容易患盆腔淤血综合征 (类似于男性VC的症状)。此外,BMI不但与VC的发病相关,还是V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一项针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研究,发现术后复发的患者BMI明显低于不复发者,BMI小于25的患者术后复发概率大,提示可以把BMI作为预估VC术后复发概率的一个客观评价指标[20]。

但BMI等体型因素是否会影响VC的程度,目前争议比较大。部分研究[16-17]认为BMI只是影响VC的发病率,但对于已经患VC的人群影响不大,与病情程度无关。但另一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21-24],发现不但BMI高的人群VC发病率更低,而且VC患者中,BMI高者病情程度更低,认为肥胖不但可以预防VC的发生,还可以阻止其加重。而对于身高和体质量这两个构成BMI的因素,有认为身高、体质量均不影响VC的程度[17],有认为身高影响发病程度而体质量不影响[18]。

当前这类研究多是欧美国家针对白种人开展的,除本研究外目前为止国内仅有一项相关报道[17]。本研究发现BMI小是VC发病的危险因素,身高、体质量与VC发病无相关性;而BMI、身高、体质量等体型因素均不影响VC的病情程度,结果与国内的另一项研究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该项研究认为体质量小也增加VC发病率。BMI对VC发病的影响,目前看来国内外的结论是一致的,但身高、体质量是否影响发病率尚有争议。对于国内的VC患者,BMI、身高、体质量等体型因素与患病程度无关,而对于国外患者,各体型因素是否影响病情程度存在较大的分歧,可能与人种的不同有关。但无论是本研究还是国内的另一项研究,样本量都不大,研究设计并不完善,证据等级并不高,中国人的体型因素对VC发病和程度的影响是否真实如此,需要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在讨论体型因素对VC的发病程度时,国内外其他研究多是对VC进行分度,统计各级VC的患者数,是使用计数资料,而本研究直接测量精索静脉的内径,是使用计量资料,观察指标更直观,这是本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综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报道,BMI小容易导致VC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原理也比较清楚,是因为BMI大的人群肾周脂肪及腹膜后脂肪等周围组织较厚,起到保护垫的作用使精索静脉、肾静脉受到的压力减小。提示肥胖可以预防VC的发生,防止其加重甚至是术后复发,但这与公认的提倡减肥的健康观念不符,BMI高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是否可以通过增加BMI来预防VC值得进一步讨论。而作为构成BMI的两个因素,身高和体质量是否可以单独作为VC发病的危险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体型对VC程度的影响,目前争议更大,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此外,腹围、腹部脂肪一定程度上比BMI更能反应肥胖,近期有相关报道[25]发现BMI与腹围越大,VC发病率越低,认为BMI主要体现在腹围上,真正对VC发病有影响的因素可能是腹围,但未发现腹部脂肪厚度对VC发病有影响。因此,在未来的进一步研究中可以把腹围、腹部脂肪等因素作为研究指标。

猜你喜欢

精索内径体型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校车连体型主动式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研究优化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小体型,大能量 佳能EOS 200D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精索静脉曲张不会影响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