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于“微”时见整合
——浅谈“微型”与“整合”之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策略

2019-08-02罗文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写字汉字书法

罗文威

(珠海市香山学校,广东珠海 519000)

1 书法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1.1 现状:缺教材、少良师、难开课

珠海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缺教材”、“少良师”、“难开课”等问题。对于书法教育的投入不足,书法教师授课质量不高,且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书法教材的发展总体上是浅显的,书法教育的学术研究比较薄弱,这些均不利于书法课程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现在有一些相对优秀的中小学书法教材,但是,它们缺乏《广东省全日制义务教育书法课程标准》的指导,且编写不够细致,还需进一步修订。

1.2 思考:书法课程与书法教研的“微型化”

基于以上现实,书法教育者应结合实际,另辟蹊径,为书法教育寻求新的生机。书法课程形式应由学校灵活制定,不要把书法教育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死守单一“纵式”的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小学书法教育应探索与语文的学科的整合,进行综合设计。可以语文教学内容为设计原材料,使书法艺术与学生的认知结合,逐步培养书法兴趣。

开展“识字教育”与“写字教育”结合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书法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这两个层次对于一线书法教师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小学书法教育中,书法教师可进行“微型化”教研,根据语文学科内容将书法课程内容进行加工,使之有机结合,使书法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下面结合笔者平时的书法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将书法教学的两个层次“微型化”并整合于语文教学或日常教学中。

2 小学书法课程研究的尝试——“微型”研究

小学生写字课的教学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应大胆调整写字课的课程形式,分散或降低写字课的教学难度,探讨出一条规范的教学模式。

2.1 “1+2+1+1+5=10”书法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致这样规定:教师指导写字教学,学生随堂并且天天练习,语文教师应在每天的课中抽取10分钟,实现常态化的写字练习。

学生“习字模板”(图1)

(1)自我尝试,感性体验(1分钟)

在课前请优秀学生在黑板“示范模板”区域的第一格写好范字,此举意在培养“小老师”,为班级树立书写榜样。学生在上课铃响后自主观察、分析范字,并在“习字模板”第一行尝试书写,为后面的“教”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体验。同时,教师巡查,实时备课。

(2)精讲示范,获取技巧(2分钟)

教师精讲写字要点,提出注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教师对范字的书写过程。(如图2)。写字时不授课,学生方能静心获取技巧。

“示范模板”(图2)

(3)学以致用,自我实现(1分钟)

习得书写技巧之后,学生在“习字模板”第二行再写两个范字(如图1)。只写两个字时,多数学生会仔细观察范字,教师要从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使得心中有形的同时,达到“意在笔先”的境界。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范字”。

(4)以点带面,同伴互助(1分钟)

教师选取学生中存在共同问题的“范字”,利用多媒体展示。组织学生评价其结构和笔划。老师用红墨水对字进行修正,实现直观比较。

(5)调整修正,体验成功(5分钟)

学生在“习字模板”的第三、四行不断修正(如图1),加深体会。

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握笔,书写速度的同时还要严格遵守“习字模板”的格式(如图1),以此培养在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书写范字的习惯,避免养成一眼带过、提笔就写的“抄帖”习惯。

2.2 落实:完善书法组织机构建设,灵活安排课程时间

(1)长期坚持是书法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学校要始终把书法教育的组织放在重要地位,成立学校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在进行“1+2+1+1+5=10”的书法教育活动中,小组成员要轮流巡视并登记,保证教学活动常态化开展。定期抽查学生“习字模板”的完成质量和批改情况。

(2)灵活安排课程时间。从上文可知,写字课应保证每天10分钟。但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所以落实的时间可以灵活安排。比如,可以利用午间读书时间、班会或思品课时间交错进行等。

2.3 评价:纳入评价,高度重视

学校可举办“1+2+1+1+5=10”的微型书法教学比赛。还可以给学生的书法水平定等级:俗品(马虎)、正品(端正)、能品(班级高手)、妙品(年级高手)、神品(校级高手,能代表学校参赛)。考核从低到高分别由班主任、年级组、学校书法组织机构负责,并由学校统一印发等级证书。

2.4 保障:统一阵线,形成共识

每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活字贴,教师的书写就是学生无声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有良好的书法教育意识和教学技能。

(1)转变领导观念。校长是落实书法教育的设计师,应带领行政班子及全体教师学习书法,践行“文化引领,书法修身”。

(2)转变教师观念。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其效果也不够理想。因为无论是哪一项技能,想要掌握好,就必须每日练习,所以其他学科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也责无旁贷。学校应使教师明白,书写标准和优美的文字不仅是一种基本技能,更是教师职业的标志与责任。

3 书法教研的“微型”研究

目前,书法教育学术研究单靠省教育厅、教研室或几位书法家,编写系统的书法教材难度较大,也缺乏创新。笔者以为,应将系统的教材分散编写,激励各地方学校、一线书法教育工作者承担其中一小领域的内容,各逞所长,系统地整理出书法教材的体系。

书法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承载着悠远的中华文化,我们可以将书法教育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可从“汉字之源”、“书法家故事”、“文房四宝”等领域入手,进行“微型化”研讨,开发书法教材。

笔者以“汉字之源”为例,分享关于开发小领域书法校本教材的一些具体做法。

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的形体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变化着。沧海桑田,汉字却长存不灭,执着地记录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汉字的演变是一串说不完的神秘故事,笔者倾心于其魅力,对汉字之源教材的研究已历经数年光阴。

校本教材——“汉字之源”示例(图3)

(1)本教材开发目的之一是为了同步使用于语文教学。为了普及书法教学,解决写字课的教参问题。教材选用小学一至六年级所需掌握的生字,可给语文教师作为写字或识字教学的参考书。

(2)形象识字,化抽象为形象。教材设有图解栏,形象地解释造字原理,佐以简明易懂的字源说明,力求让学生自学也能明白。

(3)呈现汉字三千多年的生命史。甲骨文最初是一种祭祀的符号,而后小篆及隶书来源于大规模统治中。教材据此系统介绍了汉字功能的变迁,引领学生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和稳定性。

(4)由“深化”走向“规范化”。上述内容从形象的图解与字形演变到抽象的造字内涵诠释等维度,使汉字的来龙去脉得以丰富的解读。当然,汉字的学习需要深化,也需要规范化。教材以“音”示范汉字的读,从“形”展示汉字的写。末处佐以简明扼要的“书写要点”,令汉字之写摒弃随意性,变得易于入手又“有章可循”。

4 总结

在当前书法教育的现状下,书法课堂“微型化”,暂时依附于语文或其他学科教学中,将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与之相配合的“微型”教研、教材开发作为书法教育研究的拓展性方法,它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易见效、反馈集中、具体单一、重点突出等优点。

我们在当今形势下探索着更具生命力的书法教育模式。虽然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但我们仍会保持着创新的激情、探究的热情、实干的态度,追求书法教育更加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写字汉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我学写字
学写字
书法欣赏
汉字这样记
写字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