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课堂下的语文教学初探

2019-08-01田丽

课外语文·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信自由尊重

田丽

【摘要】道德课堂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互相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一种对文本、对知识、对生命的敬畏!有道德的课堂,让教师尤其是学生有尊严地生活在课堂里,他们虽然坐着,心里却有一个站着的灵魂。这是一种道德生活,是一种幸福生活。这样的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内在的潜力得到开发,生命的意义得到彰显,创造的個性得到保护和提升。

【关键词】道德课堂;语文教学;尊重;和谐;自由;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篇我的教学反思,本想对故事做些压缩和概括,但最终放弃了,因为我担心会因压缩而“压”掉意蕴,因为概括而使故事干枯。

今天想用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引出课堂教学。“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刚讲到这,我便看到班里最调皮的李奕轩同学开始低头翻书包,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我想这个小家伙老毛病又犯了,今天一定要给他个教训。于是,我强压住火气快步走下讲台,来到他座位前,问他在干什么,他笑眯眯地说:“老师,我读过这则故事,你看这本书上有!在92页!”他竟然脱口说出了页码,我让他打开看看,果然是这则故事。我表扬了他阅读很用心,并对他说假如你再听老师讲一遍,肯定会有新的收获,接着他很认真地听我讲完这则故事和这节课……后来,我留心这个孩子爱上了阅读课外书籍。今年11月份,他的作文还代表学校和其他几名同学参加了郑州市委和文心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小桔灯杯”小学生原创作文大赛……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一念之差,我差一点扼杀了一个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很庆幸当时让他把话说完了。

这则故事让我想起赫尔巴特说的一句话: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课堂,不是一种课堂形式,它是一种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材是一个有着生命的学习载体,教师是一位默默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自由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应该是语言的自由通达;应该是思想的激情碰撞。这样的课堂或有争执时的热烈,或有思考时的沉默,或有恍然大悟的狂喜,不管哪一种状态,课堂上的同学们都是投入的、自由的、自信的。正如约瑟夫·奈所说:“不是强制的方式,而是谦卑的、吸引人的方式。”

引用田保华老师的一句话:“课堂是生活,是小社会,同样离不开道德。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创新、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一种德行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能够很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基于以上理解、思考与实践,我校一直在“关注生命的自然成长,践行道德课堂”的路上摸索着前行!

学期初,我通过书籍深入理解 “道德课堂”的含义。道德课堂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互相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一种对文本、对知识、对生命的敬畏!

一年来,我对道德课堂不断地进行研讨跟进,分析不足,逐步开发了一套“简约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简洁明了设导入—具体明确定目标—联系生活识生字—创设情境学课文—延伸检测促拓展”,这一模式目前还在不断地修改完善阶段,下面我以老师《小稻秧遇险记》一课为例,向大家展示其中几个教学环节,以供大家讨论交流:

一、简洁明了设导入

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分析: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老师很讲究这部分教学,可能为了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导入新课不够实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直接揭示学习内容,节约下来的时间用来写字。为什么要导入新课,无非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心理上经验上知识上的准备。老师这样导入,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新学习的内容上来。

二、具体明确定目标

实录:

师: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教师读)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出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平时的教学目标写在教案上,目标在教师的头脑里,学生不知道自己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把学习目标揭示出来,对老师而言有利于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时注意引导学生达成目标;对学生而言,有利于主动向着目标努力,有利于自我检查学习情况。从内容来分析,前两项和第四项是共同性的,几乎是每一篇课文都适用的,第三项体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特殊性。

三、联系生活识生字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字你认识哪一个?讲一讲怎么认识 的?生:我认识“杂”“器”。师:“器”字你是怎么认识的?生:我是在博物馆认识的,星期天爸爸带我去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很多种类的“武器”。生:老师,我认识“搬”。师:了不起,你还认识搬?生:有一天我们家楼下停着一辆“搬家公司”的货车。

分析:

认读生字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读的方式可以不同。通常的方式是读生字,纠正错误。学生说出了自己认识的生字,达到了读生字的目的,又使学生有成就感,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要注意观察,可谓一石三鸟。那么,还有学生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老师安排了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再读一读拼音这个环节,后面还有检查,有学生提出读不准的字词教师指导,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创设情境学课文

实录:

师:大家读完课文觉得哪几个词表示了杂草的蛮不讲理?生:有 “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师:谁愿意来演绎下这几个词语?(请五六位同学表演)师:“他们围在一起是在做什么?”生:“和秧苗争营养呢!”师:应该怎么争?争的表现会是什么样的?生:(卡腰、怒气冲冲、凶狠)快把营养交出来。(学生大笑)师:请各位“杂草”先回去。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分析: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开始学生并不能把词语准确地还原成形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表演,词语的理解有了形象的支撑。最后,我进行了归纳,将具体形象初步抽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语文。

五、延伸检测促拓展

实录:

师:一阵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接着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续编这则故事吧!生:讲故事。

分析:让学生续编故事既能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又能让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拓展课外知识。

上面的案例只是我们践行道德课堂模式的一个缩影,它有形又似无形,它有标准又似无标准。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道德的课堂,让教师尤其是学生有尊严地生活在课堂里,他们虽然坐着,心里却有一个站着的灵魂。这是一种道德生活,是一种幸福生活。这样的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内在的潜力得到开发,生命的意义得到彰显,创造的个性得到保护和提升。

道德不仅是课堂的呼唤,更是时代的呼唤。践行道德课堂,在浮躁中坚守一份纯真,让课堂充满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时光,释放生命的绚烂,洋溢生命的温暖,是我们对道德课堂永恒的追求!

猜你喜欢

自信自由尊重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