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情,让课堂向更精彩处漫溯
2019-08-01陈守龙
陈守龙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情分析研究,依据学情,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情,巧妙设计教学策略,有效达成学习目标;针对学情,采用合适学习形式,让课堂灵动鲜活;观察学情,及时做出学习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学情,突出课堂精彩生成,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关键词】学情;教学策略;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时所体现出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各种综合因素。它包括学生学习的起点状态、学生学习的潜在状况以及学习最终结果。教师加强学情分析,利于优化教学设计,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最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依据学情,精心设计新颖导语
俗话说:“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优秀的教师总会注重在课堂导入语上下一番功夫,设计精彩的导语,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依据学情设计导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避免落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某某的文章”的教学俗套,从而激發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遨游语言的海洋。如在学习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教师在课前用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荷塘景色,学生情不自禁哼唱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以这样的语言导入教学:“月映清荷,一任时光静静流淌;举头远望,心中是你不变的模样。风拂菡萏,绿波淡香人已醉;对月畅饮,豪情在心中激荡,多少诗篇在古今传唱。朱自清先生漫步月下荷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又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读这名篇佳作吧。”这样的导入,教师较好地依据学情,让学生充分在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的同时激发其学习《荷塘月色》的强烈愿望,为下面教学环节的有序推进与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依据学情设计导语,有时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旅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有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听说你们班联名向校长写了一份关于提高学校食堂伙食的建议书,这建议书在古代叫作‘陈情表;我还听说同学在写作这份‘陈情表时,借鉴了李密的这篇千古奇文。你们的‘陈情表打动校领导了吗?那你们知道打动晋武帝的那份‘陈情表的原因是什么?”如此导入,学生明显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以及对其学习状况的了解,话题巧妙地切入文本,学生的情绪高昂,自然和谐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
二、关注学情,巧妙设计教学策略
课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教师需要根据文本体式特点、教学目标达成、教师自身擅长等方面确定,而学情角度也应是授课者必须思考的重要方面。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达不到教师理解文本的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变化以及思维发展状况与水平等方面,并根据他们的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特级教师陈广团老师在教学《可以预约的雪》一课时,通过朗读形式帮助学生理清了文本思路:花——人——感悟人生,进而组织学生研讨:“面对可以预约的花和雪,以及不可预约的人和人生,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常与‘变?”同学们在思考、讨论时,一时不能深入理解,思维也一度陷入迟滞状态。针对这种情况,陈老师再带领学生反复朗诵文本中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的精彩语句,采用换词法一起品析诸如“拖磨”“蜿蜒”“畏惧”等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并与其近义词比较,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精妙处。最后学生感悟出作者经过痛苦而艰难的思考求索,彻悟人生、卸掉包袱,心里感到释然和轻松。其实,雪、花和人一样,历沧桑变化、看世事浮沉,是不可预约的。我们唯有保持美好的心灵,全情欣赏、积极投入,珍惜每一天的大好时光,奋勇前行,不畏挫折,预约希望。陈老师的课堂教学就体现了对学情的有效关注,他采用的是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疑难,他没有进行直接的讲解,而是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和体会语言,引导他们从生活体验出发,激活灵感,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仔细观察、把控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及时组织学生揣摩、探讨、交流,激起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到语言运用的美妙,获得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样的课堂就充满了语文味。
三、针对学情,采用合适学习形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对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讲解与记忆,以及机械、重复的练习。因为这种狭隘的教学观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摧残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须立足学情,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求知欲入手,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方法。小组合作固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内容时采取这种方法就值得思考和推敲。因此,课堂需要采取何种学习方式,也要充分考虑学情。
我曾参加一次赛课,教学《管仲列传》一课,针对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临时调整了教学方案,精简了教学内容,紧扣住三个问题:(1)阅读思考。管仲作为一国之相,他取得了哪些政绩?(2)品读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具体写了管鲍之交,管仲的话语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3)合作探究。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人生经历,探究《管仲列传》寄托司马迁怎样的情感,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前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快速了解文章大意,认识管仲的为人虽贪图小利、贪生怕死但志向远大、能够隐忍,更重要的是善理国政、及时进谏、工于外交,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进而思考管仲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联系司马迁的写作背景,结合文中评价,感悟到管仲这一人物寄托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管鲍之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既有展示自我,又有交流碰撞;既有思考内容的梯度,又有情感内化的深度。避免课堂上只有思维敏捷的学生动口、动手,后进同学直接获取信息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