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2019-08-01沈霞

课外语文·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深度学习高中语文

沈霞

【摘要】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本文结合《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案例,从教学起点、课堂容量、教学视野、教学趣味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深度的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赏析示例,被誉为一首“孤篇横绝全唐”的诗篇,该诗在唐诗发展史上,甚至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教材中诗后的赏析文字对诗歌的题目、内容、结构、思想和诵读等都做了全方位的解析指导,如何在课本赏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单元赏析指导“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进一步提升对诗歌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的基本思路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围绕语言建构和运用,营造情境,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诗歌本身具有的画意美、哲理美和诗情美,通过对诗歌文学性、思想性的深入挖掘和深度探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教学中在以下四个层面做了一些尝试,期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展开有深度的课堂学习,从而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提高教学的起点

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有较丰富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和诗词积累,而且课后已经附有一千余字的诗歌赏析。如果教师的教学起点不从具体的学情出发,一定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尊严,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起点”呢?我的做法是让部分学习任务前置。老师事先设计好预习清单,比如让学生课前积累学过的吟诵月亮的诗句,表现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名句,思考诗歌中体现的诗人的生命意识等等。课前热身环节,仿照《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形式,以“月”为关键字,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背诵含有“月”的诗句,交流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学生们表现积极而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吟诵的诗句丰富多彩,有关于自然美景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关于宇宙意识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望月怀人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有关于思家恋国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课堂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中开始,教学的起点基于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真正带着思考与感悟走进课堂,与老师平等地对话交流。

二、扩大课堂的容量

本节课内安排了课前热身“飞花令”活动,教师的配乐诗歌朗诵,学生的美读指导,重点难点的比较阅读,赏析了诗的景、情、理,即画意美、情感美和哲理美,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过程张弛有度,教学素材课内外结合,有拓展有延伸,课堂容量较大。

例如本课涉及的课外内容有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及月亮作为传统意象所承载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情怀,适时补充了学过的曹操、阮籍、苏东坡的诗词来以诗解诗,引用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的评价“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来加深对诗歌情感“哀而不伤”的认识,结束时以《春江花月夜》的影响和地位让学生再认识到其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价值等,让学生时刻保持对课堂的关注。事实证明,丰富的课堂容量对人的大脑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当大脑处在兴奋状态,思维就得到发展了。

归纳起来,增强课堂的容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主题阅读,如围绕“明月”这一意象,突出对该意象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二是比较阅读,围绕课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比与类比,突出诗歌特色;三是有目的地拓展延伸,如围绕诗人或作品,补充必要的相关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经验都是行之有效的。

三、拓宽教学的视野

语文课应该是有情怀的,诗歌教学更应该有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高中的语文课更要上得有思想深度、有情感熏陶、有文化韵味。

比如课堂上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读出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之美、哲思之美,游子思乡、思妇怀人的情感之美,一整节课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徜徉在诗歌的美丽意境中,徜徉在一种美好的氛围中。教学语言上,也注重美的熏陶,如:置身那优美的春江之畔,皓月之下,花林之边,江水婉转,春潮涌动,月色如霜,花林沐月,在这美妙迷离的春季月夜,诗人临江而立,看月共潮生,天地之间毫无纤尘,唯有一轮明月与诗人相对,孤月照孤人,很自然引发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考。为了更好地理解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回忆学过作品中的相关名句,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样的比较阅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如何理解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思,引用了曹植《送应氏》中“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和阮籍《咏怀》中“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两句诗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这两句诗,悲伤感更多了一些,张若虚虽然也慨叹人生之苦短,但却超越了个人的情感,个人生命虽短暂,但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传的,从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如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和这阔大浩瀚的宇宙共存,并得以永恒!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学生也和诗人一样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张若虚的诗感情基调“哀而不伤”,这也是初盛唐时代之音在诗人心中的回响。

在理解诗歌中的离情别绪这一点时,又一次采用了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生很快发现了二者的不同。《春江花月夜》没有确定的人物,写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故事。《春江花月夜》着重表现的是一种美,这里的爱情有一种甜蜜的忧伤感,是一种“青春式”的带着浓濃幸福感的思念。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的是一种苍凉悲苦的内心伤痛,是一种历经风雨沧桑,如今阴阳两隔、生死永别的心底里的伤痛。同学们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深入领悟了不同诗人笔下的离愁别绪,加深了对古人情感生活的理解,也有了初步的对人类普适性情感的思考。

总之,语文教师要拓宽教学视野,既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注重知识的前后关联。吕叔湘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教师的教学视野,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深度,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视野。

四、注重教学的趣味

教学的趣味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关注度,关系着学生是否乐学。有趣,就是把语文教学上升到艺术的境界,像庖丁为文惠王解牛一样上升到游刃有余、随心所欲的境界。本堂课我精心设计了诵读,不仅课堂起始时读,结束时也读,中间也多次穿插诵读;学生的朗读、老师的范读、师生的共读结合在一起,而且是配乐诵读,并配上同步的春江花月夜的优美的画面,学生读得更有趣味,情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如课前热身活动仿照《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形式,以“月”为关键字,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背诵含有“月”的诗句,交流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既有挑战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注重教学的趣味,让知识更好玩,让语文课变得更有吸引力,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的追求。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深度学习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