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置实践探索

2019-08-01钟小艺

课外语文·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核心素养

钟小艺

【摘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巧妙问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形式。现今,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任务繁重。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在教育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该巧妙设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第一问题”,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把握重难点,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第一问题;生本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从《课程标准》的一次次修订,到“核心素养” 概念的提出,再到部编版教材的重磅推出,都彰显了“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语文教师应当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巧妙设计课堂的“第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打造“生本课堂”,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丰富核心素养。

一、教学问题设置的现状

许多一线教师总想把大量的知识浓缩在40分钟,提醒字音字形、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描写方法……力求面面俱到。此间,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呈现在PPT上,老师就像个火车头,拉着学生前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未完全得到发挥。从“教教材”的角度来说,这些老师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从“用教材教”的角度来说,却未必是成功的,更不用说学生在此中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素养。

可以说,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的直接体现,是教师课堂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只有把问题设置得巧妙精致,学生的思维才能 “活”起来,激发其学习、思考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笔者把这种能引发学生充分思考、主动探究的问题称为“第一问题”。

二、“第一问题”设置的实践探索

顾名思义,“第一问题”是课堂中的第一个问题。优质的“第一问题”,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探索中擦出思维的火花。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渔家傲》为例,来分析下不同的问题设置方式所达到的不同效果。

(一)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问题设置:

老师: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上下片分别是什么?学生:按部就班,回答问题。老师:这首词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借助参考书(如《文言文小册子》,读出释义)。

老师:第一句话描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第三句……

学生:若教师有要求讨论的,则进行讨论,再做回答,逐句分析;若老师未要求讨论,则仅逐句分析。老师: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结合上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回答。老师:与《如梦令》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比较后回答出不同点。

(二)巧设“第一问题”的课堂

问题设置:

老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首词,并想想: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前还是南渡后的作品?看完可以跟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哦。

学生:认真地阅读诗词,找句子/关键词回答。

学生1:我觉得是南渡后的。“日暮”表示傍晚,古诗文中用到“日暮”这个词暗示了情感基调。而且,映衬了她经历国破家亡后的心情悲凉。

学生2:我觉得是南渡前的。“常记溪亭日暮”也有“日       暮”啊,心情多好。

学生3:我觉得是南渡后的。虽然《如梦令》里有日暮,可是风格完全不同。再看“梦魂归帝所”,一个“归”字,表明她对现实的厌倦、憎恶。天上才是她觉得安宁的地方。

学生4:我觉得是南渡前的。“九万里风鹏正举”说明她内心还是积极向上的,觉得一切尚有可为。

学生5:我觉得是南渡后的。“学诗谩有惊人句”这句可以看出。当年她和赵明诚琴瑟和鸣,经常写诗作对,为什么到现在就觉得没什么用了呢?因为世事变迁……

第一种课堂问题的设置模式,是传统古诗教学中的常见模式。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能对该词的基本内容、思想感情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如果老师把课堂再放开一点,学生可以在第三个问题中形成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这是一节需要老师调控的课。调控得好,学生有一定思考的空间,调控不好,则是看似研讨,实则无趣的教师“一言堂”。而且,这样的课堂是被一个个问题的分析所割裂的,丧失了“语文味”。

第二种方式,是笔者亲身实践的。抛出那个问题后,整个课堂似乎沸腾起来了。学生回答有理有据、妙语连连。重点的词句分析、思想感情赏析、与《如梦令》的对比……这些知识点,都顺着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被整理了出来。笔者所做的,无非是稍微完善下他们的回答。那一堂课,笔者甚至没有用到PPT。可以说,通过这“第一问题”的设置,老师找到了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切入点,借助它成功地串联起了整堂课。而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不断地思考、合作、探究、重建、思考……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锻炼了思考、表达等能力,并在无形中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升了核心素养。

三、设置“第一问题”的方法研究

钱梦龙老师说:“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感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以大颗石头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巧妙地设置“第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做到“以生为本”,创设生本课堂。

(一)充分研读,寻找切入角度

要设置一个优质的“第一问题”并非易事。教师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寻找到可以串起整堂课的切入点。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一首词,我们设置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可怜?”又如《社戏》一文,我们设置的问题是:“为什么称之为‘乐土?”同时,教师在设置“第一问题”时,不仅要关注作家作品,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问题的设置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吸引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能引发学生的体验、共鸣、思考,这些都会影响 “以生为本”理念的实践。

(二)布置预习,提升课堂效率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设置“第一问题”前,可以适当提供资料、布置预习。如讲授《渔家傲》前,教师就把李清照的生平资料放在了交互平台。预习活动有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三)灵活变通,生成生态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因为教师基本用一个问题串起课堂,学生有时难免过于发散。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及时调整策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追加一些问题,让学生回到核心的思考点。

(四)课后积累,巩固生成知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止步于课堂。部編版新教材“积累”这一环节的增添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应把在课堂上生成的能力,延续到课后,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作业。如上完《渔家傲》,笔者要求同学们完成的作业是:结合时代背景,把这首词改成第一人称的故事。

总之,生本课堂是一种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动态的语文课堂。而“第一问题”的巧妙设置,能有效促进这种课堂的生成,真正地把“学习、思考、实践、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做学习的、成长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登军.初中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6(30).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核心素养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