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研究

2019-08-01孟梵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

孟梵

摘 要:共享经济是当今创新经济的潮流。共享经济一方面盘活了社会的闲置资源,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本文从共享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共享经济的定义、特征、要素、模式,结合共享经济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政策建议,促使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共享经济;内在需求;商业模式;闲置资源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96-03

共享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和创新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因此,进行共享经济研究,有助于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一、共享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一)共享经济的兴起

近年来,共享经济的崛起,成为当今创新经济的潮流。受经济发展低迷、停滞的影响,资源浪费日趋严重,社会消费不平等现象日趋加剧。双重的担忧促使人们寻找破题的办法,共享经济顺应了创新经济的要求。在美国和欧洲,共享经济的出现迅速改变了诸多领域的传统方式,如,住宿、交通、金融等方方面面。共享经济是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新范式,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保护环境的意愿,合理分配资源,减少交易成本,符合绿色消费理念,受到大众欢迎,企业纷纷投入共享经济,成为一种经济伦理的新常态。

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分享经济”(“共享经济”的另一种说法),这是分享经济第一次被写入党的全会决议中,代表了分享经济正式列入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通过分享、协作搞创新创业,发展分享经济,拉动经济增长。

(二)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

共享经济发展时间短,但是发展速度快,发展规模大。调查数据显示,共享产品有近三十种,涉足衣、食、住、行、娱乐。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从2011年开始起步,在2014年和2015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增速高达96%和51%,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4亿元,2017年达到5.3亿元。目前,国内共享经济市场正逐步放缓增速,积蓄更多能量,向多元化、高效化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的交易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占GDP比重10%以上。

二、共享經济的定义和特征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学界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也各不相同。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1978年研究个人汽车共用问题时,提出了共享经济(“合作式消费”)的概念;英国共享经济教母黛比·沃斯可认为,共享经济是指能帮助人们共享资产、资源、时间和技能的线上平台;2017年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给出表述是: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共享为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1]。

但是学界却在两个方面达成一致。一是共享经济共享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二是互联网和互联网平台在共享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综合现有文献,共享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提高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

(二)共享经济的特征

共享经济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一是去中介化。共享经济中,供需双方不再需要依附于传统商业组织,而是直接进行匹配,更高效,更精准。二是平台化,即再中介化。共享经济平台利用位置共享、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实现供给方和需求方互助互利,不仅提高了供给方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满足了需求方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三是分布化。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从厂家、代理商、零售商到客户,呈现的是中心、垂直的链式过程。但是,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依托,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如区块链,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构建分布式数据库,呈现出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等特征。目前,共享经济越来越朝着分布化发展[3]。四是开放性。共享经济打破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形成自由职业合作关系,消费者可以自由地转化为共享商品或服务的供给者和生产者,社会分配更公平合理。在共享经济中,所有的供给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同等地位,通过共享经济交易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和供求匹配,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形成自我完善的生态系统[4]。

(三)共享经济的要素和模式

1.共享经济的要素

关于共享经济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闲置资源。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会出现结构性变化,部分资源就变成闲置资源,为共享经济提供了“供给基础”。二是共享经济交易平台。这是共享经济的关键,连接闲置资源和需求。三是相互信任。共享的背后是信任,互信关系被建立,共享行为才会产生。信任让共享经济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2.共享经济的模式

共享经济的模式百花齐放,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有不同的划分类别。

首先,按照消费观念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产品服务系统。在该系统下,资源拥有者和资源需求者仅发生产品和服务的共享、租赁行为,产品只产生使用权的转移,例如Zipcar、Uber和摩拜单车等。二是再分配市场模式。该模式表现为基于二手转让的产品再流通,产品主要为旧的、闲置的物品,有可能是免费的、互换的,但更多的是用来产生收益的,随着交易的产生,产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会发生转移,例如eBay、闲鱼等二手交易市场。三是共享生活方式。该模式共享的主要是时间、知识、技能等无形的资产,利用互联网对无形资产进行量化处理,解放了制约共享经济发展的一道无形枷锁,例如知乎、Task Rabbit、分答等[5]。

其次,按照共享行为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有偿共享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营利性,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共享闲置物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例如爱彼迎、滴滴出行等。二是对等共享模式。与有偿共享模式相反,该模式的特点是无报酬,双方通过共享物品、空间、知识、技能等实现“1+1>2”的效果,例如国内推行的城乡儿童手拉手体验活动。三是劳务共享模式。与有偿共享、对等共享的对象不同,劳务共享的对象是碎片化、分散、闲置的劳务资源,该模式能充分调动利用自由职业者,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四是众筹共享模式。众筹即利用共享经济平台汇聚大众的力量筹集资本,有营利性和公益性之分,例如陆金所、京东众筹、水滴筹等[6]。

再次,按照共享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使用权共享。此模式主要共享短期闲置、长期使用权不希望改变的资源,比如自如民宿等。二是时间共享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经济创收机会,人们能利用闲暇时间提供服务,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也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分配,例如好大夫在线。三是所有权共享。共享经济最开始的模式是共享闲置资源的使用权,而在未来,共享经济将创造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将资源和服务重新连接并精准提供给需求者,即分享所有权,例如VaShare[7]。

三、共享经济的问题和风险

共享经济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问题亦逐渐显露,类似法律不健全、制度不适配、委托代理、征信体系不健全、新垄断、信息安全等问题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一)法律不健全与制度不适配

共享经济的各项服务都以互联网为基础展开,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尽管共享经济方便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不可否认其也存在诸多隐患,比如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企业不公平竞争问题、隐私泄露问题等,这些都对法律和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经济最大的难题是协调多主体以及界定法律关系责任,需要完善的规则来有效界定风险责任和法律责任。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需要平台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合作监管,更需要平台公司的自我监管。共享经济复杂的法律需求对制度适配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制度受到历史、政治、經济、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不及共享经济,因而制度适配性也越来越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制度适宜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二)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征信体系不健全

共享经济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通过与共享经济平台建立代理关系再形成服务关系,由于交易主体变多,容易出现权责不清问题以及法律风险。涉及三方主体的法律风险有:相对人之间违法违约、第三人侵权、政策风险和不可抗力。以P2P网贷为例,就存在借款人不能偿还借款和P2P平台倒闭的风险。根据统计,问题P2P平台数量在2015年末达到高峰(839家),此后逐渐降低,2018半年出现反弹,达到364家。归根结底,网贷行业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征信体系不完善。

(三)新的垄断方式

尽管人们经常用利他主义、慷慨来形容共享经济,但绝大部分共享经济是商业机构,而不是营利组织。共享经济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而互联网是典型的自然的垄断行业,极有可能导致寡头或垄断格局。有学者指出,共享经济的形成不但没有创造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反而用一套更强大的体制取代原本就很强大的体制[8]。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新垄断特性。这与“网络聚合效应”有关,在互联网经济中,信息产品具有稳定的固定成本和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规模效应日益凸显。这一特性也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平台规模越大则越多人加入,越多人加入则平台规模也越大,两者相互促进[7]。这会对新入者具有排他性和更高的门槛,也就具有垄断性。以滴滴出行为例,在收购Uber中国、快的打车后成为中国一家独大的网约车平台,占据绝对的主导优势,消费者、司机只能被动地接受滴滴出行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也因为滴滴出行的垄断地位导致其在自身监管、社会责任等方面严重缺失,屡屡发生安全问题。

(四)信息安全

共享经济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共享经济平台需要互联网为支撑。在共享经济中,共享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需要向平台提供个人隐私信息。明智的企业会把用户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把用户利益的维护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所以共享经济企业应该主动保护用户的隐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长远发展。如果隐私被泄露,最常见的后果是电话骚扰,如果被泄露信息中有家庭住址、银行卡账号等敏感信息,还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等。

四、政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

共享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模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数新的法律问题。政府应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出台新的法律来弥补现有法律的监管漏洞。首先,完善运营资质规范。许多共享经济企业的运营业务与传统经济有很大区别,导致其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下不符合法律,政府亟须完善相关运营资质规范,为共享经济企业的业务提供合法地位,并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范围,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配合的综合监管机制。其次,保护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一方面,由于共享经济“网约工”越来越多,法律应保护新型劳动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再次,保证公平竞争。政府应高度警惕“马太效应”,完善《反垄断法》和《不正当竞争法》,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最后,保护信息安全。相关责任方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与行政法律责任。

(二)建立共享经济信用体系

共享经济的根基是信用。首先,在搭建共享经济平台时,应建立交易信用评级反馈机制,使得平台和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对方的信用等级。其次,应培育一批专业的第三方信用中介服务企业,通过分析双方的交易评价的数据记录,对共享经济平台及用户提供客观、专业的交易信用评级服务。再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管,线上与共享经济平台合作,线下结合工商、税务、公安、法院、银行等部门的信用记录,实现全方位监管。最后,加大失信处罚力度,建立失信“黑名单”进行公示,在很多方面限制失信人的行动。

(三)保障信息安全

共享经济企业应加大研发的投入,注重网络安全防护,配置软硬件保密设施,比如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用泄密防护系统,定期升级网络安全设备,定期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风险并修补漏洞。与此同时,共享经济企业应让用户充分了解企业的隐私政策,保障用户的知情权,使用户充分了解个人信息如何被收集和使用。

五、结语

共享经济让旧的商业模式逐渐暗淡,又让经济以新的方式焕发光彩。只有直面共享经济,解决共享经济现存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拥抱共享经济。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Z].2017.

[2]罗小燕,黄欣荣.共享经济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8(11):185-188.

[3]郑联盛.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7(6):45-69+5.

[4]董成惠.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5):4-15.

[5]贺明华,梁晓蓓.共享经济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电子政务,2018(4):49-65.

[6]张孝德,牟维勇.分享经济:一场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2):6-15.

[7]张省,常江波.共享经济研究述评与展望[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

[8]帕哈尔丁·赛福丁.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与规范浅析[J].教育探索,2016(2).

[9]谢新水.共享经济的负面表征及行政监管的有效性[J].理论与改革,2018(1).

(责任编辑:李 慧)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商业模式那些“坑”!
商业模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