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
2019-08-01刘伟
刘伟
【摘要】目的:探讨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服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调研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菌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患者服用诺酮类抗菌药。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药物反应进行评估评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前失眠、噩梦、视觉异常、头晕等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失眠、噩梦、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有利于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用药机制
【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232-01
随着各种疾病的发作,医疗用药也在随着病症特点发生变化。目前,对于感染类疾病多采用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诺酮类抗菌药[1]。但是在临床表现中,由于抗菌类药物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在用药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本文采取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探讨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服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6)岁,平均(45.25±4.74)岁;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女19例,年龄(27-71)岁,平均(49.36±4.74)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基于服用抗菌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获得病理学的诊断检查。(2)能够严格遵守医嘱并完成所有相关护理工作。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患者;(2)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给患者服用其他抗菌类药物,并严格遵循用药原则[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患者服用诺酮类抗菌药,每日服用两次,每次服用0.2~0.3g。时刻关注两组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失眠、噩梦、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情况。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失眠、噩梦、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情况。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并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比较前失眠、噩梦、视觉异常、头晕等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失眠、噩梦、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诺酮类抗菌类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使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诺酮类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視。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物特征表现为合成抗菌药,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和其他抗菌类药物相比较强的抗菌活性,以及能使患者在口服之后更快、更好的吸收完全,加速诺酮类抗菌类药物在人体的作用效果[3]。另一方面,诺酮类抗菌类药物还具有抗菌谱广泛的优点,使其治疗范围更为广泛,应用领域更为广阔。同时诺酮类抗菌类药物在患者服用后在体内的分布良好,毒性更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更为明显[4]。生物利用度高也是诺酮类抗菌类药物的一大特点,因此在诺酮类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反馈显示,患者在服用诺酮类抗菌类药物之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失眠、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速度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同时在药物吸收过程中,诺酮类抗菌类药物对患者自身的肾脏功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产生肝功能衰竭。因此了解诺酮类抗菌类药物在人体做用时的不良反应迫在眉睫,为了提高诺酮类抗菌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深入了解患者而在用药之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对80例服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进行评估,在两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失眠、噩梦、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以上调查数据显示,诺酮类抗菌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其他抗菌类药物较为微弱,对于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有利于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治疗以及防治,有利于加速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随着各种疾病的发作,医疗用药也在随着病症特点发生变化。目前,对于感染类疾病多采用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诺酮类抗菌药。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对于临床医学中诺酮类抗菌药的使用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医疗人员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的了解,做到及时把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瑾懿, 徐晓刚, 胡付品,等.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喹诺酮类耐药性及ST494型菌株耐药机制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v.18;No.101(03):52-57.
[2]付燕燕, 顾一心, 宋立,等. 空肠弯曲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及其耐药机理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8, 34(2):105-108.
[3]石莹, 刘亚男, 李锐,等. 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21):4808-4810.
[4]苗贝贝, 杨晓涵, 梁蓓蓓,等. 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突变体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 52(14):124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