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改善效果分析
2019-08-01刘静
刘静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改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120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将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前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EPD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EP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21d与42d后,研究组产妇在EPDS评分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廣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初产妇产后抑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136-02
分娩时产妇正常的一个生理过程,而对于部分产妇来说,由于其对于分娩认识不足、家庭环境以及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产妇在产后会出现产后抑郁症的情况[1];产后抑郁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改善产妇的心理症状[2]。本次研究了120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分析了心理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改善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所有产妇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产妇。其中,对照组60例产妇中,产妇的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5.85±7.12)岁;研究组60例产妇中,产妇的年龄在23~34岁;平均年龄(26.28±6.73)岁;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人员在年龄、病情等资料中均没有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产妇入院之后耐心告知产妇医院与病房的环境,促使产妇能够熟悉医院中的各项工作制度。由于大部分产妇都是初产妇,其往往对于产后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产妇进行交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与文化水平,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工作,采用一对一口述、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开展知识讲座的方式,详细告知产妇生产的相关卫生知识,促使产妇能够勇敢面对怀孕,稳定产妇的情绪;(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的干净与整洁,定期打扫病房的卫生,控制好病房的温度与湿度,促使产妇能够处于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中;根据产妇的个人喜好,为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产妇转移自身的注意力;(3)心理疏导:充分了解产妇的不良情绪,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帮助产妇缓解自身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的信心。当产妇出现情绪波动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可以将情绪相似的产妇安排在同一个病房中,促使其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经验,以此来进一步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
1.3 评定标准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护理前、护理21d、护理42d后的产后抑郁症状进行评分;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产后抑郁症状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与计数的数据资料使用(x±s)和(%)进行表示;对于检验结果采用 t 值和X2进行表示,当结果数值P<0.05时,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产妇EP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21d与护理42d后,研究组产妇EP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产后抑郁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分娩本身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产后抑郁也属于一种应激事件,尤其是对于初产妇来说,其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产后抑郁的主要症状为自卑、焦虑等症状,当产妇抑郁症状严重时,必须要对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促使产妇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改善。在现阶段产妇的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这种护理方式更加符合现代护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其相比于医嘱更加注重于患者的心理层面,将护理的中心转变为患者,促使产妇能够更快融入母亲的角色。通过健康宣教,能够采取有效的宣教方式,帮助产妇了解有关生产的知识,正确认识分娩的过程,勇敢面对怀孕;通过环境护理,能够保持病房中的环境卫生,注意病房的通风与阳光充足,让产妇能够处于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中,进而促使产妇的心态平稳;同时,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则能够促进产妇的睡眠,减少产妇情绪低落时受到打扰;而通过心理疏导,则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心理症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产妇改善自身的不良情绪,积极与产妇进行交流,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产妇能够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以此来提高产妇的依从性[5]。此外,将同样伴有产后抑郁或是情况相同的产妇安排在一间病房中,也能够加强产妇之间的交流,促使产妇之间能够得到互相支持,交流自身的经验与改善心态的方法,让产妇能够了解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进一步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降低抑郁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前,两组产妇EPDS评分分别为:(12.36±2.42)分与(12.29±3.51)分,由此可见,护理前两组产妇EP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产妇在护理后21d与护理后42d EPDS评分分别为:(5.72±1.16)分与(4.64±0.75)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产妇在护理后21d与护理后42d EPDS评分分别为:(8.58±1.27)分与(6.71±1.24)分;由此可见,护理后,研究组产妇在EPDS评分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状,在产后抑郁的初产妇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严雪霏.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9(13):46-47.
[2]李丽君, 胡卫疆, 高雅坤.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22(05):23-25+29.
[3]靳宝兰, 刘亚玲, 鱼海. 心理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16(02):113-115.
[4]彭丹. 探讨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应用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17,28(15):63-64.
[5]李冬利, 李惠敏, 吕彤. 高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防治和护理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34):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