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9-08-01杨晶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业性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

杨晶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整合性、专业性,同时伴随着较高的风险,需要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创新创业的专业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起着载体和核心的关键作用,文章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学相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创业教学的专业性,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6-0059-05

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学生双创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专业,强化实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各高校在教学中应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当前已有成果来看,学者们对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微观实践研究非常匮乏,因此,亟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创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创新创业是一项整合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活动,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因而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从国外情况来看,各国大多把专业教师的指导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作为双创教育的关键环节,创新创业的专业教学起着载体和核心的关键作用,它是连接企业、学生、第二课堂、创业大赛、孵化器等的桥梁。

由于我国双创体系不完善、教学理念落后等原因,目前的创业课程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未能体现出基于实践性、风险性、整合性的专业教学特点。学生的体验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所需要的专业指导仍然欠缺,创新创业活动未能充分地融入到实践当中。

本文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理论及微观实践研究基础。

(二)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特征

1.实践性强

与常规专业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单技能点不同,创新创业活动更强调实践性,即市场可行性——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乃至喜爱,是否有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2.整合性强

整合性是指创新创业活动涉及到的商机挖掘、新企业的创建、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营销策划、团队建设和企业融资等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创业者需要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思考和整合这些活动,并在实践中经得住考验。

3.风险性高

据相关机构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在2%左右。另有数据表明,在创业成功的公司中,有2/3的企业颠覆了最初的方案。在创业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创业的失败。

4.专业性强

从教学内容上看,创新创业课程和工商管理类的课程较为相似,实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创新创业活动是在市场、产品、经营团队等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运营的,高效创业的精髓就在于通过迭代性地市场调查,找到可行的产品雏形和商业模式。这种基于市场需求通过不断迭代的市场调查过程体现了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性。

由于创新创业活动的上述特征,所以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体现其专业性的课程设计。

(三)國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得较早,他们根据学院资源、区域经济或专业性课程设计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总结起来,其核心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程体系”主导型与“产学研结合”主导型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体系”主导型教学模式以美国百森商学院为典型代表,主要是根据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性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此带动该体系中各方的沟通与合作。“产学研结合”主导型教学模式以综合型大学或技术型大学为主要代表,以区域内经济发展及高校之间项目和教学的互动、交流为基础,促进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典型代表就是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之间良性循环的合作方式。

2.聚焦型和辐射型模式

在创新创业教学单位的组织结构设置上,分为“聚焦型”和“辐射型”两种模式[1]。“聚焦型”将创新创业教学中心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内部,由商学院负责全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辐射型”则是在各个院系内部设置创新创业教学单位,各二级学院负责本学院的双创教育。之所以出现这两种代表性模式,是因为创新创业活动兼有“商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两种特点,侧重考虑前者会选择聚焦型模式,侧重后者则会选择辐射型模式。笔者认为,考虑到创新创业活动本身的专业性和风险性,创新创业课程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差异性,各个学院技术上的差异性,以及管理和技术融合的需要,中国高校可尝试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既可以根据创业活动的特点专门研究创新创业教学的最佳方法、内容和课程设置,同时也可以协调各院系的技术上的差异性。

3.体现创新创业教学专业性的分级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计上,国外大学一般都是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原则,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由体验课程延伸到实践课程的思路来设计课程。如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实践教学大纲,一年级为创业体验课程,二年级为加速创业课程,三年级为创业实践课程,四年级为较为深入的创业企业战略与结构、营销课程[2]。麻省理工学院则将创业课程分为理论型创业课程、实践型创业课程和团队项目型创业课程[3]。哈佛大学则针对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如领导力、执行力等)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4]。

在此指出,国外院校所指的专业教学主要是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专业性而言的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基于实践性、整合性、风险性和市场可行性而进行的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教学活动。

4.以实践为载体,将创业技能的培养融于实践过程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国外大学均以实践项目或活动为载体,将创业过程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养、创业技能的教育融合进實践之中,同时打破学科界限,将相对独立的营销学、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学科,根据创业实践需要进行整合后输送给学员,以此来提升创业活动的实践性和可行性。

5.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国外双创指导教师大多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同企业保持积极的联系和沟通,所以,教师不但可以带来鲜活的案例,同时还能争取到所需要的社会资源。教学形式灵活而丰富,包括企业专家讨论、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

总之,上述五个核心要素为我们勾勒出国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我国的教学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二、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涉及到多方主体且需良性互动的过程。当前,我国社会创投企业、专业人士和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尚未形成,教学中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性的教师,科学分层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在短期内难以完成。由此,笔者尝试从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借鉴“专业课程体系”模式,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点带面,以专业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逐步推动和促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

在开展正式研究之前,我们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核心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研。以我校物流学院营销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定性调查中的焦点访谈和深度访谈,调查中发现学生反映的问题首先集中在创业商机的选择上。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是想不到好的创业商机,想到的网上都已经有卖的了。另外,在辅导创业大赛的时候,我们还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写创业计划书,并进行排版美化处理,但鲜有团队对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调查,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在评审现场回答专家提出问题的时候,很少有团队能够经得起考验,其市场可行性也很难保证。

根据调研中出现的关键问题,研究团队又做了进一步的描述性调查,主要问题包括: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意愿、存在的障碍,以及希望的指导和解决方案等。2018年6月对广东省内的高职院校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70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92份。

调查结果表明,对创新创业非常感兴趣的占22.98%,感兴趣的占28.47%,表示一般的占39.88%,不感觉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占8.67%;大学期间有创新创业活动意愿的平均分为5.72分(满分10分);在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重要程度的问题上,表示非常重要的占16.18%,比较重要的占45.09%,一般占27.46%,表示不重要和完全不重要的共计占11.27%; 在对各类创业知识了解程度方面,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了解程度的平均分为4.65分,对新企业注册流程的了解程度的平均分为4.19分,商机发掘与选择知识的平均分为4.48分,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平均分为4.74分、创业团队建设的平均分为5.19分、对主要的风投机构及风投管理流程的了解程度的平均分为4.48分,各项总体平均分为4.61分(满分10分)。这说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是比较低的,在教学中亟需加强对各项创业知识的传输。

在对影响大学生创新活动意愿的重要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在外部因素方面,从高到低依次是:缺乏资金(72.54%)、创业本身存在的风险和压力(69.8%)、缺乏成果交流与展示平台(42.49%)、校园创业氛围不佳(29.77%);在内部因素方面,从高到低依次是: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启发与引导(66.04%)、缺少创业知识(56.07%)、经验不够(53.18%)、个人创业素质不强(45.95%)、个人自信心意志力不够(42.77%)、缺乏经营管理能力(40.17%)、自已缺乏创业意识(31.5%)。外部影响中,创新本身存在的风险和压力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创业管理来降低,但也需要专业教学的指导;资金、展示平台则需要政府和高校的资助与支持。内部影响因素中,缺乏创新创业方面启发引导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效的引导是不够的;感觉到经验不够的受访学生比率达到53.18%,这表明双创专业教学中需要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

综上数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老师的专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和专业教学相整合。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根据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面临的问题,本研究团队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有效路径与方法。

1.专业教学设计思路

创新创业活动的整合性需要创业者统筹考虑商机的开发、商业模式的选择、企业管理与发展等各个环节的决策,对于有经验的社会人士尚不容易,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大学生更是难上加难。为此,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涉及环节和要素的复杂性,结合我国双创教育的现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所作出的分层设计,如表1所示。

结合前述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以及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难点,本研究将课程定位在相对最为关键也最有难度的课程模块二上。一个好的创业商机及可行的商业模式对创业项目来讲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实践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这两方面不过关,则创业团队或管理技能等后续管理无论做得多么出色都将失去意义。

2.专业教学实施主要步骤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开设有“市场调查实务”和“市场调查实训”两门课,前者为理论课,共54学时,后者为实训课,共26学时。课题组结合这两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开展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考虑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难点在于创业商机的挖掘、商业模式的选择以及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包括经营管理),本研究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组织教学,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步是发掘创业商机。创业商机的发掘是创业成败的首要前提,如果创业商机不合适,则无论后继的管理多么到位都无济于事。因此,在进行理论课授课时,采用项目化教学,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调查项目,引导学生优先选择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调查,根据创业商机评价的三项标准向全班路演,各组派出一位组员组成评审团。如果在向全班路演的时候未获通过,则该小组不再开展本项目调查,而是改为其他常规调查项目,教师会将该任务布置为课后作业。在此过程中,我们给学生讲授了创业商机的内容、发掘商机的步骤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更科学、合理地选择创业商机,以及如何来评价创业商机的好坏。

第二步是制作精益画布(即商业模式画布)。在这一步骤中,首先给学生讲授商业模式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了创业商机评审的小组,根据老师讲解的精益创业的要点和本组确定的商业模式制作精益画布图。通过市场调查不断优化商业模式画布,最后根据评价标准向全班路演,并根据评审意见优化商业模式画布。该步骤主要放在实训周进行,作为市场调查实训的作业项目。如果时间紧张也可把前面环节放在理论课完成。

第三步是撰写商业计划书。根据本组商业模式画布的思路和要点,撰写创业计划书,如果第二步的商业模式的市场可行性较高,则第三步的写作相对较为容易。

3.专业教学实施要点

第一是创业商机定义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已有创业商机的定义较为模糊,有些解释为一个市场潜在的机会,或一个未满足的需求。这些定义无助于学生找到创业商机。为此,在对比管理、营销和消费者行为学的各种概念后,对创业商机给出如下定义:创业商机是指客户生活(或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你是否有独特的解决方案。该定义明确规定创业商机的本质是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定义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分析,发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找到相应的创业商机。同时,结合已有创业商机的寻找方法,引导各小组发掘创业商机。

根据该定义,分析出创业商机的三个评价标准:一是客户生活(或工作)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重要程度如何?二是市场上已有的解决方案解决得如何?三是你是否有独特的解决方案?包括新发现的消费者的重要需求,也包括在成本、渠道等方面的独特解决方案。根据各组创业商机的阐述及展示表现进行打分(1—10分)。

第二是精益画布与商业模式评价。精益创业管理是克服创新创业风险、提升实践可行性的有效方法。精益画布是它的重要工具,可以从整体上概览、检验和调整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精益画布包括九大模块,并可根据创业项目的进程调整、增删各模块内容。Ash Maurya所著《精益创业实战》一书中,把画布最初的九个模块定为:问题、客户群体分类、独特卖点、解决方案、渠道、收入分析、成本分析、关键指标和门槛优势[5]。精益创业的关键点在于通过市场调查不断地调整其产品和商业模式,从而提高其市场可行性。为此,在市场调查实训周内,教师安排各小组采用二手资料搜集法、访谈法(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观察法、问卷访问等形式,对本组调查项目的商业模式进行深入调查,不断调整产品、市场定位、渠道设计等。最终使其创业项目更具可行性,之后向全班进行路演再进行修改。通过这些技能训练,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实施成效

本研究自2015年开始不断尝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研究团队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改课题一项,所指导的大学生团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两項,三等奖一项。在最新的2017级的实训中还出现了像运动交友APP、高效吸尘黑板擦、老人智能保健手环、老人陪护中心、美食交流平台、DIY电子相册等优秀创业项目。

三、结论与建议

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整合性、专业性,同时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专业性是指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专业老师的专业教学,探索降低创业风险、提升实践可行性的教学模式。双创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特点,克服当前双创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取得切实的效果。

二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一方面是针对专业性而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融入,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学的相整合,兼顾双创教学与传统专业教学,可以把双创活动作为传统专业教学的实践作业来进行,但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的双创知识。

三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关键问题详尽剖析影响学生理解和实施的关键问题,如创业商机的选择和商业模式的评估,要为此制定评价标准,学生在操作时才有据可依。另外,在确定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反复的调研和判断是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地难的关键环节。

四是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性,建议各院校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分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和能够体现实践性、专业性和整合性的教学方法。给予创新创业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协调创新创业相关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避免目前多方共管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爱民,夏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9-51.

[2]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3(2):90,91-94.

[3]张玉,周强,李福华,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7(3):59-61.

[4]刘荣.美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94-95.

[5]Ash Maurya.精益创业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专业性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