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及现代动态

2019-08-01刘冉冉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刘冉冉

摘 要: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的哲学基础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神秘面纱”。为了深刻研究并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就必须明确其来龙去脉。任何社会科学都有时代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迎接挑战,再铸辉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路与发展前景是超越传统政治经济学固有的范式,跟上时代步伐,实现现代化,以构建起理论现代化的桥梁。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即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突破“传统范式”与“西化范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脉络;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31-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着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和科学总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1]11由此可以很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历史上的变化历程,其生命力在于运用特有的研究方法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由内而外的分析。但是,同其他学科一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于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面临着理论滞后于经济实践的问题。

一、历史的记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纵向梳理

15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重商主义应运而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来源是流通,利润在流通中产生。晚期的重商主义进一步认为:利润和财富的直接來源是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一国财富增长只能通过货币流入实现。显然,“货币主义者或重商主义者,是一些拜物教徒”[2]112,“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随着它的出现,就有了一整套成熟的官许的欺诈办法,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来代替那简陋的非科学的生意经”[3]596。可以看到,重商主义仅将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时候才开始”[4]376,因此重商主义应当属于尚未独立的经济学说。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17世纪到19世纪初,得到了兴起与发展。首先重农主义把“财富的主体本质已经移入劳动中”[2]114。但他们一味看重农业,将农业部门视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只有农业劳动能够生产。而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任何生产领域都可以产生财富,“更加明确和彻底地发挥了关于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本质的论点”[2]118。同时古典经济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关系中的各种内部联系,极大促成了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值得注意的是,古典经济学派止步于物与物、人与物关系上,无法进一步揭示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发财致富的科学”[5]而不是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因此,古典学派虽有科学观点,但其中庸俗成分不容忽视,内在的不科学部分使得资产阶级古典学无法进一步发展。

在19世纪上半期产生了三种具有空想主义特点的经济学说。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妄图“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3]276。它看不到资本主义大生产代替小生产的必然性与先进性,试图以小生产的规范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只能是一种空想。封建的社会主义,为维护封建贵族利益而产生。他们喊出“抨击现代资产阶级社会”[3]274的口号。贵族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获得工人阶级的同情和支持,装作被资产阶级剥削的一方。“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臂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3]274。西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缺少对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的揭示,不懂得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只是追崇无法实现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40年代,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完成产业革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与独立,并在历史舞台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用批判思维再度剖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取其科学成分,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例,对社会经济形态与阶级利益关系对政治经济学的决定性进行阐释。明确指出一切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资本-劳动关系基础之上,并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与其生产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终将战胜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任务与历史使命。这一系列伟大发现贴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对社会主义成为一门具有实践性的科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政治经济学的一次伟大变革。

二、当代反思:新常态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何去何从

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因为客观环境的复杂而不得不面对巨大危机与不断挑战,必须从各时期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实践,找出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总结新方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与更新。

(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矛盾空前缓和与弱化

今天的工人阶级所拥有的生活质量与19世纪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不再是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无产者。除了享有充裕的生活资料,部分工人会持有定量公司债券与股票,这改变了资本家以往剥削工人,例如增加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大大缓和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冲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提高社会福利来间接提高工人的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从而缩小贫富差距,缓解阶级对立。尽管资产阶级获取的利润仍以较快速度增长,但劳资对立关系很大程度上有了缓和,这削弱了工人阶级的斗争锋芒,使得当代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很少发生,甚至连因经济诉求而罢工的现象也很少出现。而过上高水平物质生活的工人阶级缺少动力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

(二)企业生产的组织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立与矛盾大为缓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过程对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技术提升的前提下,各个企业为与市场同步、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选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做,难免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使得社会生产因缺少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变得无序。虽然企业个体生产有其自己的规律和固定程序,但这种有序性与社会生产整体的混乱状态对立的背后,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对矛盾为市场与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西方国家效仿社会主义,在市场失灵条件下进行国家适度干预,从而使社会生产的计划性大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者的冲突与矛盾,使得互相联系、彼此有关的生产部门和企业打破分割,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局面中。

(三)生产无限扩张与市场有限性的矛盾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企业都以最大利润为目标,造成了市场上激烈又残酷的竞争,反过来又阻碍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巨大的压力使资本主义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无限扩张趋向,而在市场的扩张速度赶不上生产的疯狂扩张时,冲突就不可避免。带来冲突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一根本因素如果不能彻底改变,冲突和矛盾就永远得不到解决而周期性爆发。这就是恩格斯所讲的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的“恶性循环”[6]65。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刺激国内需求,大力拓展市场;另一方面运用国家资源与力量,通过外交支持、政策帮助等方式,鼓励资本家开拓海外市场。这样一来,市场扩张速度保持不断提高,生产方面也随之跟进,二者之间达到了基本平衡,从而有效避免了周期性“恶性循环”的发生。

三、发展趋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

较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式也应相向变动,这是理论居于制度背景之下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与时俱进,为人们理解当代的社会经济问题提供深刻而透彻的分析,从而在公共政策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与真实效用。

(一)防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条化

列宁曾明确表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7]219。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修改时,也警惕了僵化的思想,认为“由于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所以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8]238。“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更是其之所以具有方法论意义,能够不断丰富发展,开放是其光辉的品质”[9]2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以分析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现实为起点,“想要保持其活力,就需要不断地发掘与创新”[10]86。但就目前的实践研究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们往往缺少大胆创新,使得经济理论无法匹配经济实践,更罔论方向上的理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只有结合实际,注意时代发展变化中的新问题,才能实现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二)防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简单照搬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最终要“消灭私有制”[8]265,但同时也为该任务的完成设立了条件:生产力充分发展,满足消灭私有制所必需的全部条件。如果忽视该前提,就难以实现。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的超前的提出消灭私有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教训。马克思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而列宁以垄断资本主义为研究的前提条件,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运作规律[11]。可以看出,那种凡事都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拥有解决任何现实问题直接答案的想法和做法大错特错。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考虑到不同国情,将科学理论与国家实践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其现代化,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三)防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化”“西式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保持持久生命力,必须要突破“两个范式”的束缚:一是“传统范式”,即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不可改变的“传统”,加以固守或抛弃。前者过分崇拜与僵化,而后者则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今天依然有效的现实。二是“西化范式”,即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化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许多西方经济理论进入中国,其特有的适用性与时效性诱使部分研究者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内融入西方现代经济学,通过西式化来挽救这个缺乏活力的理论体系。这样的行为毫无疑问是失败的,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置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之间的尴尬位置。

(四)防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源于实践,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常青,就必须要认清时代和社会实践正在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事实,不断发展和创新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起始于19世纪,这个时代有其自身的客观环境和特点,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段时期中诸多因素都已经被限定。而在21世纪,无论是什么意识形态的国家都在因时代的变迁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挖掘新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探讨,加以解释研究,最后提出新的思想观点,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紧跟时代的脚步并超越有限历史条件的束缚,发挥其真正效用。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基本的剩余价值学说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使社会主义变成了具有实践性的科学。为确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永葆生机,要不断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保持科学性、实践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到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任洲鸿.试论马克思的资本历史使命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11(10).

[6]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7]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列宁全集:第5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张煜.战后美国霸权的经济实质及其未来——重读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6).

[12]王明生.理论创新与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2).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我的女巫朋友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版座谈会综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自学政治经济学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