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

2019-07-31燕东浩朱琳

丝路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美丽乡村实施路径

燕东浩 朱琳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十八大会议上提出来的,是我国重大历史任务之一。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增强乡村凝聚力,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本文将对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模式进行分析,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实施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 建设模式 实施路径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并非单纯体现在农村自然环境和建筑布局方面改善,而是要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逐渐缩小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民幸福感。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一)淳化乡村民风

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各级乡镇、村干部的带动下,引导农民进行乡村绿化,搞好乡村卫生,创造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乡村的集镇整洁有序。自然环境的变化带来农村社会风气的改变,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美丽的生活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农村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淳化乡村民风。

(二)提高乡村凝聚力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充分发挥出乡镇和基础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对农村实际发展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对乡村农民进行政策宣传,听取农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乡村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农民敞开心扉,进行密切沟通和交流,从而,增加干群之间交往的机会,改善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提升乡村凝聚力。

(三)保護农村文化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乡村文化,我国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手工制作技艺散落在民间,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手工艺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对这些无形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促进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并非单纯对乡村自然环境进行美化和改造,而是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找出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乡村产业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提高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水平,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模式

(一)产业发展型模式

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主要应用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具有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拥有许多地区龙头企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能够以村镇为单位,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二)生态保护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比较适合于那些具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优美的传统田园景观,所在地区气候条件良好,工业污染相对较少。充分利用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综治型模式

社会综治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比较适用于地区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地区,吉林省松原市所辖的广发村是社会综治型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村人口数量较多,乡村具有较大规模,人口居住较为集中,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采用社会综治模式规范乡村管理和服务,有助于乡村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促进乡村健康发展。

(四)文化传承型模式

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适用于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地区,河南省的平乐村是文化传承型模式的典型代表。平乐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因东汉时期西域所贡献的平乐观而得名,平乐村具有大量的古建筑遗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早在2007年,平乐村就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三、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内容

(一)基础工程建设

乡村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乡村规划需要结合农村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在征得乡村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对乡村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规划范围主要包括生活方面和生产方面。生活方面规划主要体现在住宅、水电气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乡村的道路交通、生活垃圾以及废水收集和处理等整体规划;生产方面包括乡村产业的整合、乡村养殖基地建设等。做好乡村规划和建设能够使乡村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二)环境工程建设

乡村环境整治是基于发展角度对乡村进行统一治理。包括乡村环境的净化、乡村自然环境绿化和美化、庭院和道路的硬化以及乡村街道和建筑的亮化等。乡村环境的治理和改造中,要深入调研,需要结合乡村的环境特点进行规范化治理。一方面解决乡村人畜混杂、生活污染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水资源进行保护,解决乡村居民生活安全用水问题。

(三)产业工程建设

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乡村居民经济条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完善乡镇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种植业、养殖业产业化发展,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的同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配套便民服务,提高乡村生活品位,增强农村生活的吸引力,降低乡村人口流失,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工程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乡村环境建设和改造工程,也是一项提升广大村民思想境界的民心工程。在乡镇干部的统一领导下,需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督促乡村居民改变传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摒弃原有的陈规陋习,引导农村向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方面发展,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文明。

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途径

(一)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1.确立建设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结合乡村发展的自身特点和乡村居民的设计需求,将创造宜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和完善乡村配套设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乡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充分发掘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优势,对乡村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体现出个性美。

2.科学改造和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和发展模式确立后,要根据建设目标对乡村的路网布局进行科学设计,规划好乡村的主要街道、胡同等,对乡村现有的住房进行精细化调研,了解乡村旧房和危房分布情况和房屋所属关系,制定出合理的乡村老旧房屋改造和空心村治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达到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美化农村生活环境的目的。

3.整治村容村貌

首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硬化方案,提高道路硬化率。确保乡村主要干道全部硬化,附属街巷硬化率不低于80%,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道路两侧铺设路缘石或种植植物进行绿化。

其次,要提高乡村净化水平。乡村要建立日常保洁维护机制,配置垃圾回收设施,每天做好垃圾清运工作。乡村组建环境清洁队伍,加强乡村环境日常管理和监督,实行粪堆、垃圾堆的定点存放,杜绝家庭杂物和垃圾亂堆乱放情况。

(二)积极倡导文明乡风

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倡导文明乡风建设。乡村要在党员干部的引导下,健全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同时,乡镇文化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文化宣传活动,采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对村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知识宣传和普及,营造乡村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监督和管理

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强化监督和管理,由村民代表大会选取具有较高威望的乡贤或党员干部成立美丽乡村项目监督小组。通过监督小组,一方面可以确保乡村环境管理维护工作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也能让美丽乡村建设接受群众监督,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四、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不仅关系到农村百姓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还有助于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局面。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探讨,必然能够开阔新农村建设思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67(21):17.

[2]顾振瀛,周明芹.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江西农业,2018,(16):118.

[3]叶青,陈齐特.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36—38.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美丽乡村实施路径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