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春季繁育技术
2019-07-31鲁福成齐欣刘宇新
鲁福成 齐欣 刘宇新
导读:在设施条件下,天津地区早春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繁育,通过适当的设施改造、充足的栽前准备、适龄壮苗、适时定植、合理的密度、有效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分级和贮藏,可以获得良好的产量和高标准的脱毒种薯。
天津地区夏季温度高、雨水集中,高温高湿的自然条件易暴发病害;冬季气温较低、阴天雾天偏多、光照条件较差,均不利于马铃薯秧苗的生长。而采用春茬和秋茬栽培,利用天津地区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种薯可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特别是马铃薯脱毒种薯春季繁育配合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的生产周期、适当田间管理,效果好。
1 基础要求
1.1 栽培季节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从定植苗床到脱毒微型种薯收获,在田间的生长时间为90天左右,组培苗应在天气回暖后开始定植,在高温多雨季节来临之前完成收获。设施条件下,春茬马铃薯较为适宜的栽培时间为2月中旬至6月下旬,而马铃薯脱毒苗最为理想的定植时间为2月底3月初,收获时间为6月上旬,此栽培期内马铃薯秧苗前期受低温影响较小,利于幼苗缓苗及生长;中期气温和昼夜温差适宜,利于马铃薯秧苗生长和发育;后期受高温影响较小,利于脱毒种薯的干物质积累。
1.2 设施隔离条件
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繁育要求严格的物理隔离条件,需要在温室等可密闭设施条件下栽培,对棚室用60目的防虫网进行全面封闭后再覆盖棚膜备用。对通风口、操作间入口及窗户配置同标准防虫网,设施大门配置封闭效果良好且规格略大于室门的纱门,出入时随手关门,防止外界虫源进入。
在操作间和棚室入口处定期撒施石灰,栽培期内保证有1 m2以上消毒缓冲面积,以保证消毒效果。定期对通风口、入口及周边喷洒杀虫剂,降低外界虫源进入的几率。
1.3 栽培床
马铃薯组培苗的栽培苗床可采用悬空石棉瓦高架苗床、塑料盘苗床或深槽苗床。苗床的有效深度保持10 cm以上,即可满足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对基质厚度的要求。栽培苗床要与土壤隔离,悬空石棉瓦高架苗床、塑料盘苗床及支架要消毒,深槽苗床除消毒外要采取铺砖、铺彩条布或铺膜等隔离措施避免基质直接接触土壤;棚内非种植区域要进行铺砖、地面硬化或地膜覆盖,减少土壤对栽培的影响。
1.4 水利条件
设施内的灌溉系统一般采用吊挂微喷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置微喷高度和密度,保证栽培区域的全面、均匀覆盖。棚室靠近通风口的区域水分损耗较快,可适当加大喷头密度以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田间管理上可对局部缺水区域进行适当额外补水,以保证基质湿度。
含盐量较高的灌溉水对细嫩的马铃薯组培苗的缓苗和前期生长影响较为明显。天津地区很多地方的灌溉水水质较差,含盐量偏高,栽培中可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适当配置净水系统提高水质,以保证组培苗栽培顺利进行。
2 定植准备
2.1 定植时间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在棚室栽培的定植时间以2月下旬3月初为宜。
2.2 组培苗准备
脱毒组培苗的苗龄在25~30天,苗高6~8 cm为佳,幼苗整体色泽较深、茎粗壮、叶片多且较大为壮苗。
定植前5~7天,组培苗从组培车间移入炼苗室进行炼苗,促进幼苗健壮,增强幼苗对外界自然光照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
2.3 棚室准备
对棚室的隔离网纱进行检查、维修,棚室全面消毒,组培苗定植前5~7天密封棚室烤棚升温,以提高地温和棚内温度。
2.4 苗床准备
苗床内填充草炭(或蚯蚓粪)和蛭石,比例1∶4,填充要均匀平整,基质厚度6 cm左右。撒施水溶性良好的 45%三元复合肥(15-15-15)25 kg/667 m2,浇足底水,刮平后备用。
2.5 幼苗清洗
将组培苗从瓶中掏出,根部的培养基质清洗干净,剪掉多余老根,并用1 g/kg的生根粉浸泡1~2 h后裹上薄膜放入苗盘中备用。
3 组培苗定植期管理
3.1 组培苗定植
开沟栽苗,沟深5 cm左右,株行距可在10 cm×10 cm、10 cm×5 cm、5 cm×5 cm 3个定植密度中选择,建议选择株行距为10 cm×5 cm的密度,定植株数为13万~14万株/667 m2。
种植深度以3~5 cm为宜。大苗宜深,小苗宜浅,做到上齐下不齐,地上苗高5~6 cm。
栽后轻轻按压,不要压得太结实,否则影响幼苗成活。
3.2 缓苗期管理
幼苗栽植完毕后需及时喷水。田间定植时尽量安排当日定植满棚,以便定植后及时浇水和管理。根据棚内温度与湿度情况及时补水,定植后3天之内保证苗床基质湿度95%以上,空气湿度要保持90%以上。
定植初期,阳光充足的时段应对棚室进行阶段遮荫3~5天,早晚光照不强时适当见光。根据气温、光照等天气情况逐步缩短遮荫时间,增加光照时间,直至正常光照管理。
定植3~5天后,根据幼苗缓苗情况、棚内温度和棚外气候条件如:风力、温度、光照等实际情况适当通风,并逐步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直到正常田间管理。
棚内温度保持12~30℃,白天温度过高时采用遮荫或改变通风量大小等手段进行调节。
4 生长期管理
4.1 湿度管理
幼苗进入正常田间管理阶段后,棚室内空气湿度白天要保持在70%以上,夜间保持自然湿度。基质的含水量保持在80%左右。湿度的保持一是喷水,要勤喷水,每次水量不易过大;二是通风,通风要适度,注意幼苗生长情况和外界天气变化情况。
根据基质干湿情况浇水,一般情况下基质变松散时及时浇水。浇水时间一般为10:00前,16:00后,以早上浇水最好,中午不要浇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浇水间隔适当。如出现大风、强光等情况使基质湿度急剧下降时,应及时进行补水。
4.2 温度管理
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0~30℃,以25℃左右为佳,不超过30℃。可根据具体天气条件,如光照强度、棚外温度、风力等因素,通过控制放风时间和风口大小来调节棚内温度。
夜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0~20℃,最好保持15℃左右,不低于10℃。可通过控制保温棉被覆盖位置、通风口大小来调节温度。夜间气温10℃以上时不需要将保温被放到棚室近地面处,可停在大棚中上部(距地面2 m左右),如遇大幅度降温可把棉被放到近地面处。外界夜间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不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可根据温度情况适当增加夜间的放风量,直到完全打开放风口、裙膜和棚膜。
4.3 肥料与培土管理
马铃薯组培苗定植后10~15天,植株8~10 cm高时第1次用蛭石培土,培土前均匀撒施水溶性好的三 元 复 合 肥 (15-15-15)25 kg/667 m2,培 土 厚 度1 cm,培土后浇透水。培土时谨防压苗,若出现压苗情况,应及时清理苗上浮土。第1次培土后10~15天,秧苗15~20 cm高时第2次用蛭石培土,培土前撒施水溶性好的三元复合肥(15-15-15)25 kg/667 m2,培土厚度2 cm,培土后浇透水。
在秧苗封垄前,根据植株长势进行2次追肥,2次间隔10~15天,每次施入水溶性良好、无磷或低磷的复合肥,以无磷高钾二元复合肥(15-0-30)为佳,施入量20 kg/667 m2,施肥后及时浇透水。
秧苗封垄后,根据马铃薯秧苗长势和天气情况进行2~3次叶面追肥,叶面肥以多元复合肥和微量元素为主,可以和浇水相结合,也可单独喷施。
4.4 病虫害管理
组培苗定植前2~3天密闭棚室,使用烟雾剂对棚室进行灭菌杀虫,灭菌剂可采用百菌清烟雾剂,杀虫剂可使用异丙威烟雾剂。消毒完毕后及时通风,无气味即可关闭通风口。
栽苗前将颗粒杀虫剂撒施到苗床上,用于消灭地下害虫。
栽培期内定期对墙根和压膜处喷施杀虫剂,预防昆虫爬入。
栽培期内定期喷施药剂防治病害和虫害,喷药间隔7~10天。杀菌剂和杀虫剂可混合喷施,混合时注意防止出现沉淀。如遇连阴天可增加喷药次数及药量。后期马铃薯秧苗较大,喷施药剂效果欠佳,可密闭棚室使用烟雾剂来提高药效。
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菜青虫、红蜘蛛等,杀虫剂可使用吡虫啉、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等农药。
病害前期以预防为主,轮换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广谱药剂。中后期以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为主,喷施苯醚甲环唑、氟菌·霜霉威、肟菌·戊唑醇、甲霜灵、霜脲·锰锌、代森锰锌等药剂。
5 种薯收获
5.1 适时收货
马铃薯组培苗在田间生长90天左右即可收获。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让植株自然落黄和降低基质含水量。如收获期遇到阴雨天气,应及时拔掉植株、清理残叶以防止病害发生。待基质干透后,对基质仔细过筛,清除杂质,收获全部微型种薯,写好标签装筐,阴干存放,存放期间避免强光照射。
5.2 种薯分级
微型种薯收获后,阴干7~10天。在种皮干燥后,将微型种薯按大小进行分级装袋。一般分为3 g以下、3~5 g、5~8 g、8~15 g、15 g 以上 5 个级别,每袋质量30 kg,袋内写好标签,标明品种名称、规格、收获时间、质量等。
5.3 入库贮藏
种薯分级后及时放入低温库,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在垛上标明品种名称及收获时间。一般码放6~8层,不宜过高。每2行之间留有通风的缝隙,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低温库温度保持1~4℃,贮存时间一般为7月到次年4月,贮存期较长。贮存期间定期检查冷库温度及库内种薯情况,如果出现腐烂要及时处理。